北师大版必修2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课件(共34张PPT)+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必修2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课件(共34张PPT)+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9 14:30:28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导学案
〖学习目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难点〗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预习导航〗
1.请认真完成课本P99—P100的探究思考:
2.请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基础知识梳理〗
名 称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 容
农业:
农业:
工业:
工业:


积极
局限
班别 座位号 姓名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我这是最后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说,我认为有必要说出自己对1985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的评价。更何况这方面有不少无法自圆其说的、肤浅的、不客观的见解。
命运作了这样的安排,就是我当上国家元首之时就已经很清楚: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 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愈来愈落在他们的后面。
原因已经清晰可见:社会在官僚命令体制的束缚下几近窒息。它注定要为意识形态服务,注定要承受军备竞赛的重负,已经精疲力尽。
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
——戈尔巴乔夫《告苏联公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戈尔巴乔夫初期改革重点在哪里?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何重大调整?
2)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怎样的困惑?你怎样理解他困惑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戈尔巴乔夫应该为苏联解体承担什么责任?
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戈尔巴乔夫初期改革重点在哪里?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何重大调整?
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没有取得成效
调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怎样的困惑?你怎样理解他困惑的原因?
困惑:①苏联占有丰富的土地、石油、天然气等自然源,拥有不错的人才资源。②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原因: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②美苏争霸使苏联的经济受到制约;③局部改革的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戈尔巴乔夫应该为苏联解体承担什么责任?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
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①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②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课件34张PPT。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
理经济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
惜损害农民利益
和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
地方和企业的积
极性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温故知新 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苏联曾进
行多次改革,遗憾的是改革并没有使它更加
强大,而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走向了解体,这是为什么?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千克,1940年才达429.7千克,1955年也才为524千克;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千克,1940年为24.2千克,1955年为31.8千克。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3)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
林,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混乱。 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
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外号“古古鲁沙”俄文“玉米棒子”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2、内容:(重点放在农业方面)①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1)农业: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玉米2)工业: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
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问题探究: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评价:
积极:
消极:揭开序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
模式,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打开改革之门;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掘墓)(守墓)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
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违背自然规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合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
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
成共产主义。目标脱离实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1960年10月11日联合国秋季会议上,当时菲律宾大使洛伦佐·萨姆朗说苏维埃国家是集中营,赫鲁晓夫非常气愤,用皮鞋敲打桌子,大骂那个大使是“一个走狗”。材料三:失败原因赫 鲁 晓 夫 改 革违背自然规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目标脱离实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赫鲁晓夫的个人性格鲁莽、急躁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遵循自然规律等启示: 阅读课文中有关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相关材料,思考应该如何评价它?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提示:从改革的内容、成就、当时的国际关系等方面考虑。1966年1975年1966年1975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农业总产值:亿卢布229451128831128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材料一: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军费逐年增加,从1965的370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近2000亿美元,前后增长5.4倍,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材料三: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
持续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
50%(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55%; 农业劳动生
产率25%; 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
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
吃饭。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
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勃列日涅夫改革趣味历史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
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
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
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
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什么启示?改革要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基本目标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内容:工业:
①改进工业管理;
②扩大企业某些自主权;
③利润提成刺激管理;
④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农业:
①发展家庭副业;
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推行集约化经营,加大国家投资。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2、结果: 1)执政前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提高,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
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
滞。阅读课文P99的《链接阅读》思考:勃
列日涅夫改革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改革缺乏宏观整体性,只是修补性的,未能从根本上变革旧体制; 2)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加紧与美国争霸,竭力扩军备战,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加。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阅读课文,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经济:2)政治:①采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命令的管理办法;
②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自主经营;
③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允许集体和个体经营;
④在农村实行租赁制和家庭承包制。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自主学习“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不错的构想,糟糕的实践 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根据材料分析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措施带
来什么影响? 材料1: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经济继续滑坡根据材料分析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措施带
来什么影响? 材料2: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
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
180多种缺货。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
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
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悲惨结局: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2、结果:经济继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局 势 失 控1991年“八一九”事件爆发,苏联解体改革转向政治领域时政聚焦 2014年4月9日俄罗斯《消息报》称,俄罗斯
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的部分议员致函总检察长柴卡,要求其对苏联解体事件展开调查。一旦俄总
检察院认定苏联解体非法,就会追究造成这一后
果的相关人士的责任。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可
能面临刑事指控。
此新闻发布后,天涯论坛上众说纷纭:有人
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没有戈尔
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也有人认为苏联解
体是必然的,即使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照
样会解体。
你同意上述的哪种言论?你会如何跟帖?小 结苏联经济改革的异同点农业重工业经济
到政治取得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成为超级国,
最终失败苏联解体对原有经
济体制的
修补放弃了马
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苏共领导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解决了经济的活
力问题。宏观调控:解决了生产
的无计划性。以史为鉴悟真理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的区别,两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
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1.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3.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4.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