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温故知新
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同 异 目的 时间 侵略国 签订条约 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英国、法国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40
1842
1856
1860
1851
1864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了解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素养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规模最宏大
陈胜、吴广起义
李自成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均田免赋”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平等
土地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材料研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激励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1
内因: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研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2
外因: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
材料四 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
人祸天灾,使广大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在战后十年间,各族人民的起义达100多起。
——白寿彝《中国通史》
3
诱因:自然灾害严重,各地人民纷纷起义。
材料五: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后来接受基督教的思想,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4
诱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突围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安庆陷落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安庆陷落
二、太平天国的发展
兴起: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发展
兴起:金田起义
时间:
领导人:
起义地点:
建号:
起义军: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太平天国
太平军
①准备: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②开始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突围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发展:永安建制
意义: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突围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发展: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初建政权)
永安北上(1852年春)
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发展: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天朝田亩制度》
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积极性?
局限性?
评价: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局限性:
积极性: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
发展:定都天京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高潮:北伐西征
目 的
北 伐
西 征
意 义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
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逼
杀
责
杀
疑
走
1856年
(6)天京事变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结果
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转折:天京事变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重建领导核心
(2)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1)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后期的防御斗争
(2)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李救援失败,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1)陈玉成、李秀成协同作战,取得了浦口、三河大捷
(3)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洋枪队和淮军的抵抗。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失败: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意义: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思考: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
天王府花园
天王府西花园—煦园
天王府模型
天王宝座
洪秀全从41岁进南京城至52岁病逝,在美女丛中生活 11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11年仅颁布过25篇诏书,而且1854年至1858 年是空白,5年竟然未发一诏。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定都天京后,战争还在激烈进行,而各王却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穷奢极丽的王府, 各王还像封建帝王一样大选民女入宫,洪秀全拥有88位后妃。
两个纲领都因不合实际而未实现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
材料一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客观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1.由于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失败
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力量,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8省
意义
1851
1864
1853
1856
1859
1860
兴
盛
衰
亡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挽救危局
永安建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