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8 07:13:24

文档简介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
文本10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响彻于天地之间的诗句,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曲折高险的石道画面。蜀道天险,留给人们的是玄想和惊悚;长吁短叹,幻化出人生的感慨和世事的艰难。李白,一个为诗而生的天才。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INET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行十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唐中宗神龙初,随父潜回广汉,居绵州昌隆青莲乡,故号青莲居士。开元十二年,出蜀后,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地。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夏,西入长安求仕,贺知章见其《蜀道难》,称之为“谪仙人”,并出入玉真公主别馆。开元二十年,失意东归。二十四年后,移居山东任城。天宝元年,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任翰林供奉。天宝三载春,因权贵高力士等人谗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出京后,与杜甫、高适相会于梁宋,同登吹台,慷慨怀古,后漫游东鲁。天宝十一载,北上塞垣,游幽蓟,又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安史之乱时,李白隐卧庐山,永王璘东巡,召至幕中,随军东下。唐肃宗至德二载,永王璘谋乱兵败,李白系浔阳狱,因流放夜郎。唐肃宗乾元二年,中途遇赦东还,往来于岳阳、浔阳、宣城等地。唐代宗宝应元年,往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年六十二。
【背景探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唐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道路崎岖、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动乱的可能。
据《唐摭言》载,李白自蜀回长安以后,贺知章前去探望,李白以所作《蜀道难》示贺知章,知章读罢,大为赞叹,对李白说:“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耶?”并称李白为“谪仙”。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INET
【文本素材】
傲岸的李白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李白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面对炙手可热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课外链接】
中吉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
学术争鸣升至官方层面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X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X7.TIF" \* MERGEFORMATINET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引发了李白故里争夺战。特别是江油和安陆,干脆放弃了学术争鸣,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一个名人故里之争,上升到官方层面,在国内极其罕见。现在,江油死守“唯一”原则,吉国托克马克市联合安陆,形成了颇似三国吴蜀结盟以抗曹魏的阵式。
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但这些仅限于民间诉求。目前,甘肃天水以“伏羲——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主体旅游品牌,还有一个麦积山景区,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麦积山景区跻身“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项目”。所以,该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李白,甘肃天水市政府的态度也就始终含糊不清。
至此,围绕李白故里之争,两国四地架起八卦迷局,让人一头雾水。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江油和安陆兄弟阋墙,官方直接出面,甚至拉开一副“对簿公堂”、“水火不容”的架势。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之前两地围绕李白故里开发所投入的大规划、大资本和大项目,使得这一争夺成为两地谁也“输不起”的战斗。对于双方来说,李白故里花落谁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运用角度] 傲岸不羁 个性 历史和现实 故里 争
【美文欣赏】
我眼中那些写唐诗的男子们(节选)
余秋雨
李白永远让人感到惊讶。我过了很久才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对他的惊讶,恰恰来自于他的惊讶,因此是一种惊讶的传递。他一生都在惊讶山水,惊讶人性,惊讶自己,这使他变得非常天真。正是这种惊讶的天真,或者说天真的惊讶,把大家深深感染了。
我们在他的诗里读到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时,还能读到他的眼神,几分惶恐,几分惊叹,几分不解,几分发呆。首先打动读者的,是这种眼神,而不是景物。然后随着他的眼神去打量景物,才发现景物果然那么奇特。
其实,这时读者的眼神也已经发生变化,李白是专门来改造人们眼神的。历来真正的大诗人都是这样,说是影响人们的心灵,其实都从改造人们的感觉系统入手。先教会人们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发现,怎么联想,然后才有深层次的共鸣。当这种共鸣逝去之后,感觉系统却仍然存在。
这样一个李白,连人们的感觉系统也被他改造了,总会让大家感到亲切吧,其实却不。他拒绝人们对他的过于亲近,愿意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这也是他与一些写实主义诗人不同的地方。
李白给人的陌生感是整体性的。例如,他永远说不清楚自己的来处和去处,只让人相信,他一定来自谁也不知道的远处,一定会去谁也不知道的前方;他一定会看到谁也无法想象的景物,一定会留下谁也无法想象的笔墨……
他也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可以让任何人产生亲切感的诗句,但紧接着就产生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既然如此思乡,为什么永远不回家乡?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拥有足够的自由,偶尔回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执意要把自己放逐在异乡,甚至不让任何一个异乡真正亲切起来,稍有亲密就拔脚远行。原来,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属于陌生。
为此,他如不系之舟,天天在追赶陌生,并在追赶中保持惊讶。但是,诗人毕竟与地理考察者不同,他又要把陌生融入身心,把他乡拥入怀抱。帮助他完成这种精神转化的第一要素,是酒。“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都道出了此间玄机。帮助他完成这种精神转化的第二要素,那就是诗了。
对于朋友,李白也是生中求熟、熟中求生的。作为一个永远的野行者,他当然很喜欢交朋友。在马背上见到迎面而来的路人,一眼看去好像说得上话,他已经握着马鞭拱手行礼了。如果谈得知心,又谈到了诗,那就成了兄弟,可以吃住不分家了。他与杜甫结交后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可见一斑。
然而,与杜甫相比,他算不上一个最专情、最深挚的朋友。刚刚道别,他又要急急地与奇异的山水相融,并在那些山水间频频地马背拱手,招呼新的好兄弟了。他老是想寻仙问道,很难把友情作为稳定的目标。他会要求新结识的朋友陪他一起去拜访一个隐居的道士,发现道士已经去世,便打听下一个值得拜访的对象,倒也并不要求朋友继续陪他。于是,又一番充满诗意的告别,云水依依,帆影渺渺。 (选自《书摘》)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INET 点评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INET  李白是一个经典,也像谜一样令人咀嚼不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也会读出不同的内涵。本文的作者以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眼中的李白,给人启迪。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品读李白,感受一位千年巨人的伟大个性吧!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INET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噫吁嚱(   )  ②鱼凫(   )
③秦塞(   ) ④石栈(   )
⑤猿猱(   ) ⑥萦岩峦(   )
⑦扪参历井(   ) ⑧巉岩(   )
⑨飞湍(   ) ⑩喧豗(   )
砯崖(   ) 万壑雷(   )
嗟尔(   ) 峥嵘(   )
吮血(   ) 崔嵬(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危
②当
③何
④之
⑤去
⑥尚
⑦尔
⑧坐
⑨乎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之义
①危乎高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见悲鸟号古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国何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侧身西望长咨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整体感知
1.作者为了状写入蜀道路的艰难,写了哪些景物?(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2.诗中涉及到哪些神话传说?
3.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一般一韵到底。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请从句式和用韵方面简析之。
4.全诗可分为三层,试概括各层层意。
二、深层探究
5.“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6.(1)“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写的是什么?写“回川”、“黄鹤”、“猿猱”意欲何在?诗人为何又要具体写“青泥”?
(2)“问君……凋朱颜”几句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7.“连峰去天……万壑雷”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8.简析本诗的写作思路。
9.本文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技法迁移
夸张的手法
[文本回顾] 《蜀道难》一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其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技法点拨]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常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和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可分三种:(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浓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恰当运用夸张手法,能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形象的渲染,可丰富读者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趣味性。
[迁移运用] 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夸张的类型,并分析运用夸张的作用。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2)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姚雪垠《李自成》)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宋·范仲淹《御街行》)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xū xī ②fú ③sài ④zhàn ⑤náo ⑥yínɡ ⑦mén shēn ⑧chán ⑨tuān ⑩huī  pīnɡ  hè  jiē  zhēnɡ rónɡ  shǔn  wéi
2.①峨眉山 娥眉 ②栈道 饯别 ③援助 缘分 ④猿猱 车辕 ⑤信口雌黄 雏形 ⑥摧毁 崔嵬
3.①形容词,“高” 形容词,“危险” 形容词,“端直” ②介词,“在” 动词,“阻挡”、“把守” ③副词,“多么” 疑问代词,“什么” ④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动词,“距离” 动词,“离开” ⑥副词,“尚且” 动词,“崇尚”、“尊重” ⑦指示代词,“那”、“那时” 人称代词,“你们” ⑧副词,“徒”、“空” 副词,“因为” ⑨叹词,“啊” 语气助词,无义
4.①高。 环境险恶,不安全。②只。 一般作转折连词用,“但是”。③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 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④叹息,与“嗟”同义。 商议、咨询。
5.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愁苦”。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③名词作状语,“向西”。
文本互动
1.山:太白山、峨眉山、高标、青泥岭、巉岩、连峰、绝壁。
水: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万壑。
动物:黄鹤、猿猱、悲鸟、子规、猛虎、长蛇。
植物:古木、林间、枯松。
道路:天梯石栈。
关卡:剑阁(或“剑门关”)。
2.蚕丛及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3.句式:全诗49句,运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甚至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便于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用韵:从开头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这十三行,最后一个字都押“ɑn”韵,而从“枯松倒桂倚绝壁”到结尾,则一连三换韵脚:“壁、雷”古代为同韵,“哉、开、豺”为同韵“ɑi”,“蛇、麻、家、嗟”古代为同韵。
4.第一层(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从历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极写蜀道隔绝之久与开辟之难。叹高。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蜀道度越之难。叹险。这层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猿猱欲度愁攀援”),写蜀道之高峻,含有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
第二小层(从“青泥何盘盘”至“以手抚膺坐长叹”),写人行唐代入蜀要道——青泥岭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第三小层(从“问君西游何时还”至“使人听此凋朱颜”),诗人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状。
第三层(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结尾),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安居之难。叹蜀地战祸之重。
这一层可分为两小层:
第一小层(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层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山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最后诗人借用蜀地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人深表叹息,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第二小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篇末),以“剑阁险恶,险象环生”,再次写蜀道难行。
5.统摄全诗,奠定咏叹的基调,感情奔放。
6.(1)入蜀原来无道,后来有了道,这几句是紧承上文,写道上山之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
写“回川”之险,衬山势之高危。写善飞的黄鹤都不能飞渡,善攀的猿猱都愁攀援,固然是衬山危,更衬人行其上更是难上加难了。
“上有……回川”二句,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所见,是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之危的概貌;写“青泥”,是具体描写,突出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行于“青泥”,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触摸它们,想像奇特,具体可感。
(2)“但见……空山”四句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氛围。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鸟鸣,本可以使山林更显幽静,但此时的原始森林荒寂无人,有千里孤身之感。
7.这几句,诗人设想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静),再写水石激荡、万谷轰鸣(动),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8.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蜀道之难行,最后从未来去蜀地之险的角度,写蜀地乃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9.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
这三叹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涵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迁移运用] 略。
PAGE
11(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均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雕阑玉砌(qì)     槛菊愁烟(kǎn)
都门账饮 乍暖还寒
B.不谙世事 彩笺尺素(jiān)
无语凝噎(yē) 暮霭沉沉(ǎi)
C.不堪回首 风凋碧树
憔悴损(cuì) 良晨美景
D.骤雨初歇(zhòu) 通霄达旦
尔虞我诈 最难将息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砌:台阶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4.下列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在借景抒情上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槛菊愁烟兰泣露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红藕香残玉簟秋
5.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句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句是(3分)(  )
A.多情自古伤离别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文本阅读(25分)
(一)阅读《虞美人》,回答6~7题。(5分)
6.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阑玉砌”、“朱颜改”的含义。(2分)
①春花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雕阑玉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虞美人》的结尾是如何来写愁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蝶恋花》,回答8~12题。(10分)
8.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写景,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融情于景,渲染出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
B.上阕由庭院而室内,着重以景托情;下阕由室内而登楼,进一步抒写复杂的心情。
C.“独上”与“双飞”对比,“山长水阔知何处”与“望尽天涯路”呼应,含蓄隽永。
D.这首词以情寓景,以秋意的萧索反衬出离愁之苦,秋的阔远更加显出情之凄清。
9.下列诗句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笔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B.绿满山川闻杜鹃,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C.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D.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0.词极讲究章法结构谨严,尤其是上下阕过渡处。试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中加点词是如何照应上下阕,使全词章法结构谨严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个字用得好,可以使整首词生辉。试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运用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最后一句,“兼尺素”有的版本又作“无尺素”,使用“兼”和“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雨霖铃》,回答13~14题。(5分)
13.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写,但却以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的意思是:想到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么遥远;抬头一看,那夜雾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无际。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情况: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晚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凉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用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叹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1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几句表现了离人当时怎样的情态?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句诗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声声慢》,回答15~16题。(5分)
1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几句在写景抒情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7~19题。(7分)
浪淘沙令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7.“潺潺”,拟声词,多指流水声,并映衬人们愉快的心情。本词中的“潺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末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处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此词和《虞美人》同为亡国之作,二者有何区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20~22题。(7分)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这两句蕴含了什么情?阐发了什么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23~24题。(4分)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3.词的上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词句简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的结尾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25~26题。(4分)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 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25.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8分)
27.请采用李煜、李清照的事例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其表意更丰富些。(4分)
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寒蝉凄切”至“竟无语凝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项“槛”读jiàn,账—帐。C项晨—辰。D项霄—宵。]
2.D [将息:休息,调养。]
3.D [A项动词,“握、持”;动词,“主持、主管”。B项名词,“心思、心情”;名词,“线的头”,比喻开端。C项动词,“调养”;副词,“且、又”。D项都是副词,“又”。]
4.C [C项借秋景烘托革命豪情,其余选项为以哀景衬哀情。]
5.C [A项自古多情伤离别。B项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D项度关山若飞。]
6.①“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②“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③“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指代故国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富贵的东西。④“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7.诗人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多,用“向东流”来比喻愁源源不断,把抽象的概念写得具体生动,深刻地表现了词人浓重不绝的愁绪。
8.D [非“反衬”,而是“正衬”。]
9.B [B项直接抒情,其余为间接抒情。]
10.“昨夜”承上阕“到晓”。“独上”照应上阕“离别”,反照“双飞”。“望尽”从一夜无眠生出,表明其眺望之远、凝眸之久,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拓展了词境;同时“望尽天涯路”引出了“欲寄彩笺”一句。
11.“凋”,使……凋落。一夜西风使碧树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
12.作“无”,要写信,又恰恰没有信纸,这两句极写诉说离情的困难和间阻,将许多难于说,或不愿说的情事,轻轻地推托于“无尺素”,就获得了意在言外、有余不尽的艺术效果。作“兼”则是加重语气,说是寄了“彩笺”,还要寄“尺素”,以形容有许多话要说。“兼”字不如“无”字的用意那么曲折、深厚。
13.A [是实写,而非虚写。]
14.①这几句运用了白描手法,细致真挚地刻画了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情态。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15.①从写景上说,雁南归,冬将至。词人以季节的特点来衬托内心的凄凉。另外,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而自己现在只能眼看着雁儿飞过,却无书可寄,无人可收,更显惆怅。②从抒情上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旧时相识”让作者感受到: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16.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雨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五代温庭筠的《更漏子》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将景和情糅合在一起,笔更直,情更切。
17.此处的“潺潺”表现了词人的厌烦和无奈。
18.含意:昔日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手法:今昔对比。处境:写出了词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处境的艰难。
19.本词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恨交织叙述,纯用白描,不事渲染而语气生动。同为亡国之痛,本词比《虞美人》更哀伤、苦楚。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加上寒夜阴雨的衬托,凄苦之情倍增,于是追忆起梦境中的片刻欢乐。然而眼前的景象怎样呢?下阕前三句解释藏于内心深处最怕的一件事:独自莫凭阑。然后讲原因,最后以三物设喻,暗示亡国之后无力回天的悲苦无奈。
20.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感情。
21.前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息,后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包含的哲理:人事兴衰,无往不复(或:一切美好而又必然消逝的事物虽无法挽回,可同时又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某些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22.呼应“无可奈何花落去”。“香径”表明小路上到处是花的幽香,可见落花之多,故与“花落”呼应。
23.表现了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之情。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暮秋时节,更兼细雨,则主人公愁苦可知。鸳鸯浦中碧荷衰败,寒冷凄清,更加上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有力地烘托了女主人公寂寞无聊的心绪。
24.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婉曲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备感凄凉。
25.其一:“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蕴深广)。
26.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27.(示例)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历经国破家亡,从锦衣玉食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在饱尝了艰难苦恨之后,李煜才吟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遭受颠沛流离之苦,从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而至孤苦伶仃的暮年,在遍识人间愁情之后,李清照才唱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不朽诗篇。
28.萧瑟凄冷的秋天,知了叫得是那样凄凉悲切,面对着汴京城外的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难分难舍之际,船主已催着出发。紧紧握着情人的手,泪眼相对,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哽咽在喉间。
PAGE
9文本13 锦 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说起这些诗句,我们就会不由得想起李商隐,华丽的辞藻,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这位著名的晚唐诗人,凭着对朦胧境界的痴心追求,抒写着内在的心境与感受。诗艳而不靡,幽婉而细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锦瑟》。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诗人的一生,坎坷曲折而命运多舛。自称是帝胄之后,实际上他的高祖至父亲只做过县令、州佐之类的小官。诗人幼年时,家境凄苦,以致到了“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地步。心高气傲的李商隐,只能从科举开始苦苦奋斗,频频挣扎,希望能出人头地。自卑与自负常常矛盾地结集于诗人心灵。近十年的折腾近十年的反复,他终于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中了进士,但是26岁的李商隐却高兴不起来。苦不堪言的十年,在诗人心里留下了伤痕,他的激愤,他的急迫,都被笼罩在此巨大的心理阴影之中。之后的牛李党争,又把诗人挤进了曲曲弯弯的生活夹缝之中。李商隐与牛党中的令狐楚关系极深,先受知于令狐楚,后受李党王茂元的器重,娶了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认为背恩弃义。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唐宣宗即位,重用牛党的牛僧孺等,贬斥李德裕。面临抉择,有些人识时务地投靠了牛党,而不通世故的李商隐却选择了李德裕,并称颂李的功绩,后果可想而知。尽管李商隐后来屡次写诗文向令狐楚示好,但始终得不到令狐楚的谅解。最终仍沉沦下僚,一生仰人鼻息,寄人篱下,加之其早年恋爱失败,中年痛失爱妻,又深受官场党争旋涡折磨……真可谓“一生襟抱未尝开”。于是,诗人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和情绪,生命感悟和意识投入文本。他和温庭筠时有唱和,时称“温李”。作品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
【背景探寻】
《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
【文本素材】
一生不得志的李商隐
晚唐时期,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当时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先因文章才学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推荐为官,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令人感慨的是:李商隐对“牛党”的排斥虽怨而不怒,对“李党”王茂元的女儿王氏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更令人深思的是: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
【课外链接】
施瓦辛格梦断加州
2011年1月3日,美国民主党人杰里·布朗接替共和党人阿诺德·施瓦辛格,出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至此,加州长达七年的“施瓦辛格时代”就此终结。施瓦辛格是个传奇人物,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而在加州州长这一职位上的政绩则是毁誉参半,甚至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一个从奥地利的偏僻山村走出来的不会说英语的瘦弱男孩成长为加州州长,最后又梦断加州,施瓦辛格走过了坎坷的人生旅程。1962年,15岁的他身高已达到1.8米,于是他开始苦练健美,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健美杂志,从中学习健美的训练方法。1966年,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健美锦标赛上,19岁的施瓦辛格获得了“欧洲先生”称号。1970年,他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一部影片中崭露头角,他表演的天分、发达的肌肉以及健美的体型使他一炮走红,在成名影片《终结者》之后又拍摄了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后来,施瓦辛格想在政坛上谋求发展,就参加了2004年的加州州长竞选,最终以高票当选。在就职演说上,他自豪地宣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时刻。想想看,当年那个来自奥地利的骨瘦如柴的孩子成长为加利福尼亚的政府首脑,并站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代表美国总统讲话。这是一个移民梦,一个美国梦。”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施瓦辛格执政七年来,政府财政赤字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屡创新高。2009年,加州因财政赤字未能通过财政预算案,政府无法支付账单,只好临时用延期承兑支票支付欠账。除此以外,该州电力等行业相继出现危机,教育改革政策没能落实,失业率高达12%~13%。施瓦辛格的支持率大幅度下跌,最终败走加州。
[运用角度] 梦想和现实 正确认识自我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美文欣赏】
在李商隐诗意中行走着的雨
一春梦雨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梦雨也是雨,是诗人用笔为雨穿上了衣裳,染上了色彩。
这场雨下在唐朝,下在大散关附近的秦冈山。这场雨是为圣女而下,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而下。这场雨是属于梦的。
我以为李商隐也是一个情种,像《石头记》里的贾宝玉,只是生不逢时。祖上没能给他造下一个大观园,没能给他配一群红男绿女的丫环小姐,所以他寂寞,所以他想望圣女,所以他不得志,所以他写诗。
据说当时他还做着官。在唐时做官是须有文才的,按理说,他应该用自己靠文才挣来的官,去一心一意地做事。可他却偏偏还要去写诗,写那些穷酸的诗,写那些凄凄迷迷恍恍惚惚的诗,这自然要影响政绩,延误仕途。南唐后主李煜为写诗而丢了江山,李商隐是不是也是为写诗而影响了升迁?可叹,那时没有文学院,没有专业作家,如果有,给他安置在这类单位那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李商隐已死去千余年了。当时他做过什么官,为民造了福还是作了孽,谁也说不清了。但他在圣女祠前,为我们记录下的那场飘渺虚幻的梦雨,却穿越了千年的烟云,在历史的任何一个季节里一直都在朦朦胧胧地下着。
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个长期在外的游人,难免会经常想到家的。诗人这时候正在想家。
家是什么?家是村头老槐树下的那口水井,是房后的一片柿园,是挂在山墙上的一张木耧,是母亲脸上苍老的皱纹,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李商隐好像永远离家很远,好像经常出门在外,他想家想得格外多,想家想得格外深沉。这次就是他想家想得最厉害的一次,那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已与夜雨交织在一起,密密绵绵地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可以想想,做个诗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做个小官不仅会得到升迁,还会遭到贬谪,而这些又都由不得自己,他只能背井离乡,辗转东西南北。难怪,形形色色的雨在唐诗里下得就特别多,在李商隐的诗里也就下得特别多,这是一种时代病,没办法。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都很快,出门有汽车、火车,再快点的还有飞机,想在语言上沟通,拨个手机号啥问题都解决了。相隔天南海北谈宗生意,有时也不过几分钟。就这样,人们还是步履匆匆,起早贪黑,直忙得整个社会都浮躁不安,忙得每个人连想家的工夫都没有了。我不知道大家到底都在忙什么、赶什么?赶着享受生活,还是赶着累、赶着死?
其实,人生不过百岁。一天24小时无论你怎样过,都不会多出一分钟。以前,人们养一头猪要历经春夏秋冬,现在只需两个季节甚至一个多季节就行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人类的幸事,还是一种悲哀。
这时候,再拐回来想想我们的诗人李商隐,劳作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吃着土鸡(一定是土鸡,绝不会是肉鸡),喝着纯粮佳酿(绝不是勾兑),对着能涨池的夜雨,对着孤寂,想想家,写写诗,也未免不是一种境界。
黄昏雨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李商隐偏爱雨,这是读过李商隐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早上不下,中午不下,偏要下在黄昏,竟还惹出一段无边无际的愁绪。
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商隐爱雨爱得很独特,他爱的是微雨、夜雨、黄昏雨、梦雨、冷雨、秋庭雨。我就不信在晚唐,在他生活的日子里,就没有下过春雨,就没有下过知时节的好雨。我想,不是没有,是他没有发现这种雨的心情,没有这种感受。
雨在空中为云,在地上为水,在李商隐的诗中仿佛永远是漂泊,是迷离,是乡愁,是阻隔。他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无限的凄楚走近我的。靠近我的时候,是烟一样的游动,水一样的柔弱,寒蝉一样的无奈。当这些柔弱、这些无奈无休止地缠绕着、纷扰着我的时候,我才惊喜地发现,他的力量,他强大的力量,已将我掳掠。细细想想,他所掳掠的仅仅是我吗?仅仅是现代吗?
在中国文学史的很多史料上都记载,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性的,果真如此吗?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我不知道崔珏先生还要我们诗人的襟抱开向何处,难道这还不够吗?他已经“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了。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点评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天生万物,各自有性。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不同人眼中也是形态各异。同为“雨”,在李商隐的诗中,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情味。作者选取了李商隐诗中的代表性意象,为读者展示了“朦胧诗人”李商隐的深隐的情怀。本文视角独到,语言活泼灵动。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锦瑟(   )    ②五十弦(   )
③沧海(   ) ④惘然(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
一、整体感知
1.这首七律用了几个典故?
2.粗读此诗,你认为诗人的感情是什么?
3.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试简要概括。
二、深层探究
4.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
5.颔联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6.颈联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7.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曲折意蕴?
8.前人认为“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结合全诗体会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9.这首诗是如何“起承转合”的?
三、技法迁移
用 典
[文本回顾] 《锦瑟》一诗中四处用典,或写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或写恨怀、伤感之情,或写复杂的怅惘之情。
[技法点拨]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颔联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运用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sè ②xián ③cānɡ ④wǎnɡ
2.①蝴蝶 糊涂 ②苍天 沧海桑田 ③蓝天 篮球 ④暖和 暧昧 ⑤迷惘 置若罔闻 ⑥锦旗 绵里藏针 棉花 ⑦间谍 通牒 影碟
3.①不知原因,无缘无故,文中含埋怨意。端,征兆、迹象。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却是可以移动的“活”柱。华年:盛年,此指青年时代。③晓梦:梦醒后。迷:迷茫、迷惑、迷失。④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托:托付。⑤岂待,反问之词。⑥惆怅、失意的样子。
文本互动
1.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遗珠和良玉生烟。
2.哀叹“华年”已逝。
3.第一部分(首联):以锦瑟起兴,引起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
第二部分(颔联、颈联):写所忆所思的“华年”留给诗人的感受。
第三部分(尾联):回到现实,写怅然若失之感。
4.用了“兴”的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也。
以“锦瑟”起兴,既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逝去。锦瑟本来就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却硬是埋怨它,其中必有缘故。“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取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千重往事;音繁而绪乱,情肠之九曲,怅惘以难言。言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
5.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里的一个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这里面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证明自己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本联下句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他失国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叫,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这似乎表明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诗人以冤禽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怀念之情。总而言之,“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惘,“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执著。
6.“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比喻一种美好的境界,同时化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境界高旷皓净的欣赏,又表现了凄凉孤寂、十分感伤的感情。“沧海”,即大海。《博物志》云:“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能出珠。”“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寂寥:皓月当空,浩瀚的海面,黛青色的波浪涌动起伏,月光下,张开的海蚌壳里的珍珠,晶莹剔透,是珠光,还是泪光?辽阔、旷远、皓净而又孤清寂寥。此外,明月、泪珠和锦瑟在古代也是有关联的。钱起的“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正点明了瑟宜月夜,清怨尤深。“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那温润的精气却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此典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说,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说,却又是使人欣慰的。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著的,但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7.尾联收束全篇,诗人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华年”相呼应。意思是说:这样的情感,不用等到今日才来追忆。在当年发生之时,便已惘然自失,何从追寻?意思正是:那么今朝追忆,其怅恨又当如何?可谓几经曲折,终为道出那凄婉愁苦之情。
8.思索探求这个问题,应联系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身世处境和年龄;再之,“思华年”在全诗结构上起到了引领全诗的作用。本诗写于作者晚年,是回顾华年情事之作,诗人以“思华年”总领全篇。颔、颈二联写华年情事,围绕一生如梦如幻的身世遭遇,反复抒写了理想破灭、追求成空的深沉感慨与无穷遗恨;尾联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
9.律诗在布局谋篇上讲究起承转合。此诗首联写聆听锦瑟而思无限往事,以锦瑟起兴。颔联写乐曲惊醒诗人的梦境,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恋,如庄周梦蝶之凄恻,如望帝啼血之哀苦。颈联借典故生发绮丽的联想,表现出无尽的怅恨。尾联明白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发怅惘之情,回应开头。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这样的情感,不是等到今日才哀怨怅恨的。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当年发生之时,就已令人惘然若失,何从追寻?一切都恍如隔世。
[迁移运用] 略。
PAGE
11文本11 登 高
当我们吟诵着“无边落木萧萧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仿佛走来一位面色憔悴、悲天悯人的大诗人,他,就是杜甫。晚年漂泊流浪,目睹盛唐气象的破灭,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一片中唐的血泪。诗人感怀伤秋、登高伤时,其心也凄清,其诗也沉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伟大诗人,去领略他诗篇中那深沉丰富的情感和无与伦比的意趣。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其读书和漫游时期。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望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第二个时期是从十年长安困守开始的。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安史之乱前夕,寄居长安十年,其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期间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他深入民间,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他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及安禄山攻陷长安,被拘,后逃出,奔风翔,谒见肃宗,任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其间作品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等等。最后一个时期是漂泊西南时期,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奏他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在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构筑草堂,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严武死后,晚年携家出蜀,公元770年冬,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背景探寻】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地方军阀乘隙而起,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的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更加使诗人感到郁闷和悲哀。为了排遣压在心中的郁闷,诗人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新的悲哀。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
【文本素材】
“诗圣”杜甫
杜甫常常自称“儒生”“老儒”“腐儒”,谈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家世时也说“奉儒守官”。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这几乎成为杜甫一生笔耕不辍的创作主题。
在长安生活十载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与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丰富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社会生活画面的变迁,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丰碑,后世把杜甫尊称为“诗圣”。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
【课外链接】
“草原曼巴”——王万青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9A.TIF" \* MERGEFORMAT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他自愿来到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极为艰苦的甘南玛曲,一待就是42年;多次放弃回上海的机会,他怀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长期坚守在贫穷落后的草原,用心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和妻子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作,为此,他们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起早贪黑,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给他们实施预防接种。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的疾病普查任务。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王万青累计接诊7万余人(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 400余人),在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运用角度] 爱国 为民 心忧天下 责任心 民族意识
【美文欣赏】
浣花溪水草堂梦
徐仲旭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儿时就记得的文字。初冬的清晨,我暂别都市的喧嚣、事务的烦忧,沿着江边的小路,沿着深红的围墙,又来到了,又来到了这久违的老门前,来到这座被称为“杜甫草堂”的诗歌圣殿。
还是那样的安详宁静。古树森林、芳草依依,圣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素朴的氛围含蕴在这层层殿堂之间。一千多年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多少龙腾虎跃的诗魂在你的面前展开,在你的周围汇聚,延续着中华史诗的血脉。风霜雨雪、兴衰沉浮,而诗人的精神永远放射着不灭的光芒。诗人的梦是青春的梦,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创造,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梦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些朝气蓬勃的语言,令多少人与之同歌、与之共舞啊!
然而,动地而来的“安史之乱”无情地粉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诗人的梦想。在他的笔下,鸟叫惊心,花草带泪。于是有了《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这些民间疾苦的真实记录、这些居安思危的历史遗训。虽然苦难玉成了作品,成为千古绝唱,而现实之中的诗人却在兵荒马乱里四处奔跑,流浪,漂泊。天地之大,何处可以容身呢?
发现使人快乐,发现使人产生新的希望和梦想。几乎绝望的诗人终于发现了一方天地。那一年是公元759年,冬天。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诗人来到成都,一眼就选中了西郊清幽怡人的浣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溪。多谢亲友的帮助接济,盖起了几间草屋。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饱经忧患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得以歇一歇动荡的心,得以抚一抚遍体的痛。这大概是诗人的庆幸吧。而草堂,竟从此开启了中国诗坛的新篇章,这或许又是艺术的幸运了。诗人在这儿生活,苦心经营草堂,他把李子、枇杷、腊梅种在房前屋后,还栽上了桃树、松树,新辟花圃和药栏,竹叶随风吟,燕子来筑巢,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竟像一幅幅风俗画徐徐展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雨淅淅沥沥地来了,是春雨。诗人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在这儿享受了平静生活的自由,一切都在悄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奇妙地发生变化。几年前,饱经颠沛的那些激愤的情绪暂时平和了。定居成都,他的诗风也为之一变,变得清新、质朴、优美、从容。诗人在这里发现了大自然的自由和美丽,尽情倾吐对理想人居环境的由衷渴望。这些诗篇是杜甫成都诗中最美的风俗画,散发着永恒的青春的风采,毕竟那是人类普遍的梦想啊!
那么,到底是成都改变了诗人,还是诗人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了成都呢?我们不知道,是要感谢草堂这块圣地,荡漾出诗人那么多的才思呢?抑或是要感谢诗人让草堂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诗歌的圣殿?其实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诗歌在飞翔,诗人的梦想在飞翔,诗人秉承的中华诗魂的精灵在飞翔!
有人说,诗人是流云,是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飘无定所,任意东西;这是诗人的宿命,也是杜甫的宿命。成都是诗人的第二故乡,草堂是杜甫梦想的寓居,然而这些系不住漂泊的宿命,停不下那颗驿动的心。杜甫终于走了,他告别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切,把永恒的梦想留给后人瞻仰。东向那长江三峡而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啊,别了,草堂,我也要向你道一声再见。让我们记住大门这副绝响的长联吧,真正伟大的诗情真有那龙腾虎跃的神采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公元759年冬,杜甫来到成都。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
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于湖南的一只残船上。最终没能实现还乡的梦想,终年59岁。
点评 作者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与怀念,文章巧妙地引用杜甫的名诗入文,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古典神韵。融作者的游历与杜甫的人生轨迹于一体,巧妙穿插,相得益彰,真可谓“妙手偶得之”。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渚清(   )    ②萧萧(   )
③霜鬓(   ) ④潦倒(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辨析
①萧萧 潇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客 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
一、整体感知
1.概述这首七言律诗的思想内容。
2.《登高》中的“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怀的?
二、深层探究
3.如何领会《登高》一诗中颔联、颈联的宏大气象和雄浑沉郁的格调?
4.《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试简析之。
5.贯穿这首诗的感情主线是什么?
三、技法迁移
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文本回顾]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本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技法点拨] 情景交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zhǔ ②xiāo ③bìn ④liáo
2.①呼啸 严肃 潇洒 萧萧 笙箫 ②潦倒 撩拨 瞭望 缭乱 星火燎原 ③鬓发 丫鬟
3.①声音凄清。②渚:水中小洲。回:指鸟盘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翔的样子。③指离开家乡,长期寄居别处。④指年暮垂老。⑤艰难:困难,文中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的艰难。苦恨:极恨,非常悔恨。苦:副词,甚、极。恨:悔恨。⑥颓废、失意,文中指杜甫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志不得伸。
4.①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萧萧”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有两种意义:一是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二是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白发萧萧”。“潇潇”形容刮风下雨,如“风雨潇潇”;或者形容小雨,如“潇潇微雨”。
②二者都与在别处有关,但所指有所不同。“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我到外公家去做客”。
文本互动
1.首联写登高望远所见的夔州地区独特的深秋风貌。
颔联写诗人远望群山,无边无际的树丛,落叶飘零,萧萧落下,一派肃杀景象;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颈联写诗人由萧萧落木联想到自身,多少年来流落漂泊,奔波“万里”,“作客”他乡,如今年过半百,已到暮年。身体多病,且独自登高。
尾联,诗人回顾一生,艰难困恨,潦倒备尝,国难家愁,不离己怀,因而白发日多,加之因病戒酒,悲愁更难排遣。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自然溢出。
2.“悲”指自然之悲象(秋)、人生之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霜鬓)。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人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此苦难的情怀。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越,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历来被赞为七律第一。
3.“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着眼者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萧萧下”和“滚滚来”,见势者壮。不仅气势雄浑,而且情调悲壮沉郁,意境广阔深邃。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天地悲伤,家国飘零,江流滚滚这样一种苍凉情怀,无怪乎古人誉之为“古今独步”。
“万里悲秋”,秋意弥漫天地;“常作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羁旅漂泊,人生如浮萍,更是悲上加悲。“百年多病”,此生苦不堪言;而“独登台”,既壮志不衰,登高独眺,又满目苍凉,寂寞无以复加。这四句诗有力地宣泄了对苍凉宇宙的慨叹和对艰难人生的惆怅,所以飞扬震动,感人至深。
4.律诗本来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登高》四联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句中自对:“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尾联属宽对,“艰难”与“潦倒”、“繁霜鬓”与“浊酒杯”皆对;“苦恨”与“新停”不对。上句集国难家仇而言,下句单说个人因患病而停杯,属对而不刻意求工,不以辞害意。
5.整首诗“悲”字是核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而欲借酒消愁而不能,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搁笔,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迁移运用] 略。(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锦瑟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锦瑟(shè)   琵琶(pí)   五十弦(xián)
B.沧海(cānɡ) 暧昧(ài) 迷茫(mánɡ)
C.惘然(wǎnɡ) 船舷(xián) 春心(cūn)
D.思华年(sī) 遄飞(tuán) 揣测(chuǎi)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指弦长,好像没有尽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美好时光
C.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D.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做梦醒来
3.默写《锦瑟》全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锦瑟》全诗,回答4~6题。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诗眼为哪两个字?并指出其精彩表现在哪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锦瑟》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确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种说法?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7~8题。(12分)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著,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______________,后一首风格是______________。(4分)
8.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了________,后一首综合用了________等方法。其好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9~10题。(7分)
隋 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①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②,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 ①芜城,即扬州,为著名的游乐之地。②日角: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这里指唐高祖李渊。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长安帝宫烟锁云封,隋炀帝恨不得以芜城为京都的景象,暗示他不理国事,荒废朝政。
B.颔联讲若非皇权落于李渊之手,龙舟恐怕要游遍天涯海角,讽刺隋炀帝荒淫享乐的无尽欲求。
C.颈联写隋炀帝当年游乐的山上满目腐草,再无萤火,隋堤垂柳,只有暮鸦,点染眼前的衰败。
D.尾联假设隋炀帝在黄泉遇见陈后主,也要一同观赏《后庭花》的歌舞,讥讽他至死不悟。
10.李商隐的这首诗句句用典,涉及众多史实,是咏史诗的名作。而刘禹锡的《乌衣巷》则写得简洁明了。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谈谈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转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①何处有花枝?
【注】 ①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1.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2分)
12.根据画线的句子仿写,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的理科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应付高考,除此之外学习语文对他们没有更多的实际价值。请你运用比喻、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揭示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10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项“瑟”读sè。C项“春”读chūn。D项“遄”读chuán。]
2.A [无端:不知原因。]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①诗眼为“迷”、“托”。②“迷”字写出了年轻的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充满期待。③“托”字却写出了世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一“迷”一“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
5.①明亮的月光,晶莹的珍珠,鲛人的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惋。②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无奈,更加透彻。③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描绘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
6.①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去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②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出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惆怅的心声。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三重暗示性。③由于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因而内涵也就显得虚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但这些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而“惘然”的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7.真率奇崛、热烈泼辣 清丽典雅、婉媚含蓄
8.浪漫想像(或“夸张”) 比喻、拟人、典故和借景抒情
前一首民歌,想像愈奇就愈见其心至纯、其情至深、其志至坚、其爱至贞。后一首七律,由于综合运用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和运用典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段,使要表达的情感显得真挚而含蓄、深沉而婉曲、纯一而复杂,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9.D [与诗的主旨不符。尾联应是作者的议论,“岂宜重问后庭花”,用反问形式表达“不宜如此”。]
10.(示例)喜欢刘禹锡的《乌衣巷》。这首怀古诗对比“隋宫”之地今昔的巨大反差,抒发了骄奢淫逸终遭覆亡的历史感喟。李的《隋宫》虽句句用典,却未一一铺排;诗人立意深刻,也没有刻意论说,而是让典故和观点,都依托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读者可在寻思求索中获得丰富深远的审美享受。刘诗中的实象和寓意形成鲜明对照。若喜欢李诗,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11.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答“象征”也可)的手法,通过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重用(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
12.(示例)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13.我们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这是一门提升人们品位的学问,是一门有关母语的学问,是一门传承中华文化的学问。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最深处总是联系着这门学问,它就像细水长流的源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心灵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PAGE
6文本14~17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万年。好诗已几乎被唐朝诗人写尽,宋人只有另辟蹊径。于是又一朵奇葩——宋词在中国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绽放,与唐诗争奇斗艳。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
【作者简介】
1.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南唐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北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五代的南唐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但因统治者沉湎于宴乐逸安致使国势危殆。李煜即位后即向北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穷奢极欲,政治上既不甘心应命入朝北宋,又无治国良策,反而听信谗言,诛杀直言进谏的潘佑、李平等人。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被俘。环境和身份的急剧转变,深刻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悔恨、怨痛、想挣扎而又无能为力的内心矛盾。
以亡国为界,李煜的创作分前后两期。前期之词,多反映帝王的荒淫生活和颓废思想意识,风格绮丽柔靡。国亡后,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所谓的苏、辛“豪放”派打下了基础,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2.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7岁能属文,真宗景德初年(大约14岁)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得到皇帝赞赏,赐同进士出身。仕真宗、仁宗两朝,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宰相。他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他的诗文追崇“西昆体”。晏殊词主要表现富贵人家的景致气象及闲愁闲绪,承南唐传统,为北宋初期一大家,尤承冯延巳深婉含蓄的风格。
3.柳永(?~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于宋仁宗朝,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此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改名后,方于景祐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制了大量的慢词。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4.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其词风格低回婉曲,凄苦深邃,艺术成就很高,是著名的“词家三李”之一。
【背景探寻】
1.《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是位亡国之君。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陷,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写下了这首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2.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承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他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较大。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孔大娘却已能歌咏了。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
3.《雨霖铃》一词是词人柳永中年漫游江南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他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是取唐时旧曲翻制的。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勾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也写作《雨淋铃》。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牌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可谓尽情尽致地写出了委婉凄恻的离情。
4.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
【文本素材】
千古愁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人愁。是啊,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外链接】
白岩松:解读“幸福”的人
10年前,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出版,曾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痛并快乐着”这5 个字不仅仅是白岩松心情的写照,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感受。10年之后,他的新作《幸福了吗?》再次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说10年前《痛并快乐着》透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态度,那么10年后《幸福了吗?》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
深谙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历史潮流密不可分的白岩松,作为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了10年来发生在每个中国人身边的大小事情,以及“名利场”中的冷暖百态。改革开放30余年,最初的20多年,目标很物化:温饱、小康、翻两番。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但是到了最近10年,随着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甚至暴力因子充斥在各个阶层的人群之中。人们似乎除了幸福什么都有,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试图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解读“幸福”这个看似简单却重大的命题。白岩松担当着这个时代热忱的发问者和冷静的思考者的角色。我们也能从他的讲述中看出时代前进中的某些欣喜与无奈。
[运用角度] 幸福 人生 思考者 痛苦与快乐
【美文欣赏】
斜风细雨不须归
管它满城风絮也好,风浸纸窗也好,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在雨雾氤氲的街道上,踏着潮腻的路面,拥抱纷扬的雨丝,亲吻一颗静谧的心。
我们生活在城市的繁碌与匆忙中,在万千的呵护、期许之下寻找一条心灵的出路,家与学校的两点本就可以构成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我们还需要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终日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中,生活在这机械的生活中的疲惫的我们,真的需要一份宁静的恬然。
我们注定了无法逃离这个社会,不可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于是我在雨中寻觅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喜欢在细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的旁边,看雨水将水中的灯的倒影打碎,泛起层层涟漪,渐次扩散开去,传递一份久远的呼唤,那来自心底的呼唤。喜欢信步在微雨的巷道,脚尖敛起些许水花,体味着雨点纷舞的悠闲与落地的欢欣,用面庞去迎接雨的祝福,感受那传遍全身乃至透彻心灵的一丝清凉。
也喜欢独倚小楼,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无限的永恒。在“落日成夕凉,开轩卧闲敞”中拒绝“风撼云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的豪迈。
雨是从容的,它让我们的心在它的引领之下失去了往日的烦躁与焦躁,充盈的是漫溢的希望。
在无限膨胀的升学压力下,我找到了一方可以释怀的天空,可以豁然的清泉。
窗外的雨还是淅淅沥沥地飘,教室里的我还要奔向远方。手中的湿巾俨然可以挤出水的空旷。安静的考场里,空气随手一抓,都是一种紧张。
雨,依旧飘扬。
风,继续吟怀。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到处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栖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点评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我们所说的“意境深远”,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有情境,二是典型性,三是有情感。此文都具备。本文的意境正如夜晚清池泛起的层层涟漪,清纯静谧、恬然优美,作者用了一系列精致的意象精心构筑了这个意境,令人忘俗。细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独倚小楼,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还有坐在教室里,静看窗外下着的雨等等,“象”与“境”得到了和谐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幽远。正如一个撑着油纸伞漫步在江南雨巷中的清纯少女在向你娓娓倾诉,让你不忍拒绝她那柔柔的情丝和直白的心意。你看,在“安静的考场里,空气随手一抓,都是一种紧张”的氛围里,她还幽幽地说“雨,依旧飘扬。风,继续吟怀”,你难道不心旌摇荡?读罢此文,那泪的苦涩,心的忧郁,都在这细雨中涤净。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虞美人(   ) ②李煜(   ) ③雕阑(   )
④玉砌(   ) ⑤槛菊(   ) ⑥彩笺(   )
⑦骤雨(   ) ⑧凝噎(   ) ⑨暮霭(   )
⑩乍暖(   ) 憔悴(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雕阑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槛菊愁烟兰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罗幕轻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骤雨初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无语凝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霭沉沉楚天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纵有千种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乍暖还寒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时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
一、初步感知
1.试概括《虞美人》上、下阕的内容。
2.《蝶恋花》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
3.概括《雨霖铃》上、下阕的内容。
4.概括《声声慢》上、下阕的内容。
二、深层探究
5.《虞美人》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虞美人》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7.《蝶恋花》第二句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的联系吗?
8.《雨霖铃》这首词有哪几处写景?有何作用?
9.《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处叠词运用,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技法迁移
融情于景的手法
[文本回顾] 《雨霖铃》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如词开头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
[技法点拨] 怎样融情于景?
(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但只要我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要力求用好每一个形容词,使景物神态毕现;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
(3)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进行间接抒情能产生含蓄美。但当情不可遏时,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
[迁移运用] 请结合下面语句,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情景一: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情绪。
(2)情景二: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情绪。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yú ②yù ③lán ④qì ⑤jiàn ⑥jiān ⑦zhòu ⑧yē ⑨ǎi ⑩zhà  qiáo cuì
2.①不堪忍受 湛蓝 勘探 戡乱 ②夜阑人静 无耻谰言 波澜 斑斓 ③恋爱 山峦 痉挛 孪生 ④堆砌 沏茶 ⑤门槛 滥觞 ⑥信笺 栈道 ⑦因噎废食 懿德 ⑧账簿 蚊帐
3.①这里是词牌名,借用项羽的宠姬虞美人之名。②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了结。③春风。④雕阑:雕花栏杆。阑,栏杆。玉砌:玉石台阶。“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⑤假设词,其实是自己问自己,犹言“为问”。⑥栏杆。⑦丝织的帷幕。⑧熟悉,知晓。⑨笺:写信或题词用的纸。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长,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⑩霖雨。 骤:急速。初:刚刚。 都门:国都之门。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绪:心思,心情。 ……的时候。 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本文是对船的美称,借指船夫。 哽咽。 深厚的样子。 那堪:怎么忍受。冷落:凄凉冷落。 年复一年。 情意,当指男女相爱的情怀。情,一作“流”。 忧伤的样子。乍:忽然。还:又。休息,调养。抵挡。言雁过伤客心。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这是说两燕相逢曾相识。枯萎凋谢。怎么。光景,情形。
文本互动
1.上阕由自然景象引发人生短暂、变化无常的感慨。下阕抒发物是人非、愁绪绵绵的心情。
2.这首词上阕描写离恨之苦,下阕描写女主人公在离别之后的伤痛心情。上阕移情于景,选取眼前景物,注入女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阕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女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上阕写别时悲痛欲绝的情景。
下阕继续悬想别后只身漂泊的情景,使痛别之情更为浓烈。
4.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下阕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写眼前之景,以写痛苦之深。
5.词人寓于词中的是故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痛。词人身为阶下囚,良辰美景徒然勾起的只是他对故国、对过往岁月的怀恋。他借这些景、这些事来抒发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感伤之情。
6.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痛;“东风”即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出“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阑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表现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7.这两句的大意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清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这两个意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说是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8.(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用:描写眼前景,交待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用:突出了前途渺茫,音讯隔绝。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刻画出别后的凄清冷寂。
总结:三处写景,异曲同工,眼前景清冷萧索,想象景空旷压抑,别后景凄惨悲凉,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词人离别时的落寞情怀。
9.本词中多处运用叠词,将词人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将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体现出不事雕饰的本色。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词,极富“顿挫凄绝”之感。当作者正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不能自抑!
[迁移运用] 略。
PAGE
12(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登高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fǔ)   呼啸(xiào)   萧萧(xiāo)
B.江渚(zhǔ) 潦倒(liáo) 浊酒(zhuó)
C.赔偿(chánɡ) 缭绕(liáo) 颔联(hán)
D.作客(zuò) 艰难(nán) 颈联(jǐnɡ)
2.对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不尽/长江/滚滚/来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声音凄清)
B.渚清沙白鸟飞回(鸟儿飞回巢)
C.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树木的落叶)
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非常悔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外面出现了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2)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说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起来。
(3)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亲戚家________。
A.景色 开朗 作客 B.景色 开阔 做客
C.景点 开阔 做客 D.景点 开朗 作客
5.默写《登高》中空缺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登高》一诗,回答6~9题。
6.这首诗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首联中的“哀”字,在首联和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颔联若改成“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意思并无变化,但与原句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悲恨”之情,这一感情是通过叙述哪几件事来表达的?(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3题。(8分)
旅夜抒怀①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①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船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10.首联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请问,这一联展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和情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问,这一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名岂文章著”应怎样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14~15题。(4分)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4.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16~18题。(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6.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2分)
19.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6分)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颗晶莹的珍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曲《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20.用准确恰当的语句表达下列诗句的意境,要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80字。(6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颔”读hàn。]
2.D [应为:“潦倒/新停/浊酒/杯”。]
3.B [鸟盘旋飞翔。]
4.B [“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开阔”指(思想、心胸)开朗。“开朗”指(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5.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6.①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悲凉、凄清。②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情思和内心郁结的爱国情怀。
7.这个“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 ( http: / / www.21cnjy.com )啸、鸟飞顿时带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
8.原句更好。去掉两个叠词,虽然文意明了,但是效果却不一样。“萧萧”描绘出落叶之声,使之动静和谐;“滚滚”则增强了长江波涛汹涌的浩大气势。
9.①常作客:“作客”,就是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处在战乱的年代,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②独登台:登台,重阳节的一种习俗,登高以求长寿,一般在自己的家乡,全家人都去。杜甫此时登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③繁霜鬓:白发又增多了,两鬓斑白,如霜似雪。④多病: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已经不能动弹,诗人已百病缠身。⑤新停浊酒杯:刚刚戒酒,因病戒酒,因穷困戒酒。
10.意在表现诗人如今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
11.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清朗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苦无依的境况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12.一方面是谦虚之词,一方面是说世上名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相符。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难道我的声名真是因诗文而获得?这样的话就不无遗憾了,因为我还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呢。二是世人虽传我的名,却未必真正认识我的诗文。三是文名不足道,声名岂止靠诗文获得,应该靠建立功业来扬名。
13.飘然一身像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这里以沙鸥自况,表现了他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
14.抒发了三种感情: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15.①“万里”极言空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16.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17.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18.(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19.(示例)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 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 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 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
20.清晨,空气中还有几许寒意,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的脚步却已无处不在了。依依的杨柳披拂着绿色的罗衫,笼起一层如梦的轻烟。在一片清新的绿色中,一朵红色的杏花如一朵美丽的朝霞,骄傲地在枝头绽放。鸟儿、蝴蝶、蜜蜂全都闻香而至,飞上飞下,呢呢喃喃。春天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文本12 琵琶行并序
一千多年前,一个政坛迁客,一个天涯歌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靠着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洒下了一路滚烫的泪水,打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前预习导读118.tif" \* MERGEFORMATINET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著称。在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曾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白居易的诗作留存下来的近三千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生前自编为《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包括本文在内)。他和元稹友谊甚笃,世称“元白”。晚年和刘禹锡唱和很多,人称“刘白”。
【背景探寻】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左赞善大夫,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只好将所有的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琵琶行》。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积累拓展118.tif" \* MERGEFORMATINET
【文本素材】
“天涯沦落”的情感共鸣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 ( http: / / www.21cnjy.com )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落、人民生活痛苦等信息,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课外链接】
许嵩的音乐之旅
眼下,很多中学生都喜欢许嵩的歌,像《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成风》《清明雨上》《半城烟沙》《素颜》《断桥残雪》等都是广受青睐的好曲目。从最初的文艺青年,到人气与周杰伦不相上下的创作才子,一直低调谦和的许嵩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的歌声也飞入了千家万户。
1986年,许嵩生于安徽合肥,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的他很早就在文字和音乐方面表现出了艺术天赋。身为文工团扬琴演奏者的父亲虽没有明确倡导他走音乐之路,但也没有反对他对音乐的喜爱,还给他买了一架钢琴。到了初中,许嵩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上网。高一时,许嵩获得了“讯飞杯”全国网页设计大赛安徽省第一名,后来他又喜欢上了写作,尤其擅长写随笔、小说。其中《把伤痕当酒窝》被选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而其他作品也频频出现在《萌芽》《少年文艺》等刊物上。
集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于一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许嵩拒签任何唱片公司,目前已独立完成了《自定义》《寻雾启示》的词曲创作、制作及发行,无论是人气还是销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听许嵩的音乐,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刚柔并济的曲风搭配、率性洒脱的行文作词,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让人如听天籁。
[运用角度] 音乐的魅力 独立的风格 成功来自奋斗
【美文欣赏】
琵琶情
李 菁
我是一把好琵琶,和我的主人一样绝世无双,优良的质地,美妙的音色。我就这样终日偎依在一个普通而美貌的宫女身旁。
当她用轻柔的手臂把我揽入怀抱时,我透过她的淡 ( http: / / www.21cnjy.com )妆,看到了美丽面庞中隐藏着的浅浅忧郁。她很少说话,但我能从她手指柔柔的抚动中感触到她内心的凄然。宫外,是她想要的生活,那里有蓝蓝的天,淡淡的云,青青的草,漫天飞舞的蝶。而高高的宫墙,把那美好的一切隔离在遥远的世界里。高墙之内,有的只是冰冷的雕栏玉砌,有的只是冰冷的美人。
我记起了那个贪婪歹毒的画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他看到只拥有一把琵琶的她的时候,脸一沉,寥寥几下以粗糙的笔墨,便轻易地掩住了她的美丽。结果,她默默地伴着我,开始了漫长的孤寂生活。我在心里呼喊:昭君,你千古的美丽怎能被埋没啊?你为什么不放下高洁,给那丑陋的画师施舍几枚铜钱呢?你却只知紧紧地咬着嘴唇沉默。
当边境狼烟四起,朝廷束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措的时候,一个黄门太监拿着皇帝的诏书匆匆来到了后宫。文官费尽了口舌,一遍遍地大肆渲染边疆的危急、皇帝的封赏,而宫女们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宫墙内的寂寞怎敌得那大漠风沙,单是迢迢千里的远别也着实令人打颤。这时,她轻轻抱起我,指尖轻拨,奏响了一段乐章。她从角落里缓缓地走了出来。
皇帝见到她的那一刻,惊得半晌无语,最后愤然下令把那名画师斩立决。她紧紧地抱着我,缓步走出宫门。
“真的决定去吗?”皇帝急了。
“是的!”昭君坦然地说。
“塞外的荒凉,远离家乡的痛苦,你能忍受?”
“但使边城静,蛾眉敢舍身。”她的言语多了几分淡定。
“留下吧,皇帝不是已经答应派另一个女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和亲吗?”我再一次呐喊。可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她的主意。我不知道,为何她执意用柔弱的双肩去承载这副历史的重担,用温柔的春风去化解干戈的重冰。
风沙卷地疾速呼啸,掀乱了她的鬓发、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裙角,昭君却像个翩翩然、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坚毅地款款而行。一声“走了”虽说得很轻,却又忍不住一次次回头看看家乡的山水城郭,还有那路边送行的百姓。上马车的那一瞬间,她心潮汹涌,大漠风沙怎可能吹散她燃起的热情?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我是昭君最亲近的朋友,我要用最动听的声音,伴她在凄凉的塞外寄托那遥远的乡思。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点评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白居易被贬受屈是不幸的,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天涯也是不幸的,那么王昭君呢?李菁的《琵琶情》从琵琶的角度,讲述了昭君出塞这个悲伤的故事。作者对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一个远嫁女子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以及爱国之情。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体味汉代美女昭君当时的复杂情感,再现当年那个美丽、执著、爱国的女子形象。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基础梳理.TIF" \* MERGEFORMATINET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琵琶(   )     ②湓浦口(   )
③贾人(   ) ④迁谪(   )
⑤浔阳(   ) ⑥嘈嘈(   )
⑦六幺(   ) ⑧幽咽(   )
⑨铁骑突出(   ) ⑩虾蟆(   )
钿头云篦(   ) 嘲哳(   )
阑干(   ) 霓裳(   )
还独倾(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钿头云篦击节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命
②言
③声
④是
⑤为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之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沉吟放拨插弦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文本互动.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整体感知
1.全诗由序和诗组成,试概括序和诗各段的内容。
2.《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二、深层探究
3.第1自然段写秋夜送客闻琵琶,作者是如何写离情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第2自然段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5.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6.阅读第4~5自然段,回答问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哪些?
三、技法迁移
化抽象为具体
[文本回顾] 《琵琶行并序》中用一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串比喻描摹了琵琶曲的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化抽象为具体,变缥缈为繁音,将乐曲高低抑扬的优美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音乐本是一门无形的艺术,而用文字来表现音乐的魅力,更是难上加难。常用的手法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写抽象的音乐。
[技法点拨] 怎样化抽象为具体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二:以外在的动作表情来代替内在抽象的感情。
第三:描写。尽量描绘写作的对象,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获得具体的效果。
第四:举事例。
[迁移运用] 小沈阳模仿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惟妙惟肖,请你使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对小沈阳的这一段模仿进行一下描写。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pí pá ②pén ③ɡǔ 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zhé ⑤xún ⑥cáo ⑦yāo ⑧yè ⑨jì ⑩há mɑ  diàn bì  zhāo zhā  lán  ní chánɡ  hái
2.①“画”通“划” ②“篦”通“ INCLUDEPICTURE "E:\\鹿晴晴\\2014\\幻灯片\\同步幻灯片\\语文\\语文苏教必修四\\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鎞s.TIF" \* MERGEFORMAT ”
3.①动词,“叫、吩咐、命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动词,“命名、取名” ②名词,“话” 名词,“字” 动词,“说” ③名词,“乐音、音乐” 名词,“声音、声响” 量词,表示发声的次数 ④指示代词,“这、此” 动词,“是” ⑤动词,“做” 动词,“写、作” 动词,“弹奏” 动词,“当做、作为” 介词,“替、给”
4.①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②因,连词, “于是”;为,动词,“写”。 连词,表原因。 ③动词,“爆发出”。 鼓出来,也指事业上成绩很大。 ④犹豫不决。 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⑤动词,整理。 动词,变乱为治。 ⑥容貌。 色彩。 ⑦指上了年纪。 长子、长兄。 ⑧去了以后,“来”,语气助词。 去了又来。
文本互动
1.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情由,为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定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诗的第1自然段写送客闻琵琶声,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拉开了故事的序幕。第2自然段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弹奏的情形。第3自然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第4自然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第5自然段,再写琵琶女的弹奏,听者的动容,诗人的伤感。序是对诗的内容的总提,诗是序的具体展开。
2.一是叙事线索,即琵琶女的身世展开线;一是抒情线索,即作者的心理感受线。
歌女的身世线是明线,反映了民间的变化,是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具体形象反映主题。诗人的感受线为暗线,反映了朝政的动乱,是虚,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叙事,就是琵琶女“凄凉话身世”,由此展开琵琶女前后半生的对照描写。抒情,就是诗人“听”、“思”、“感”、“联想”,不仅推动全诗叙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且不断暗示诗的主题,升华诗的内容。双线虚实相映,交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不仅使全诗内容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且在层次上也显出一种变化的、流动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3.①离别本是情难舍之事,伤心自不待言,而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逢秋夜,古人常见秋而生愁心,夜色更加深了迷茫之感。作者又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渲染,更突出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以上是送客时的环境描写,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叙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漫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也融入其中。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客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这与宴别“无管弦”的遗憾形成强烈的反差。此外,“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而“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环境渲染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
4.第一,运用比喻。音乐诉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觉,虚渺飘忽、过耳即逝。诗人用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用这些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摹写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体可感的实体,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第二,用象声词和双声词。“嘈嘈”、“切切”、“间关”、“幽咽”等象声词与双声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第三,用衬托。用衬托手法写出了音乐产生的效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被音乐打动,心驰神往,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出音乐的高超迷人。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弹奏停歇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5.①这两句通过对“放拨”、“插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身世有关(而作者略去了询问),反映了她欲说又止的内心矛盾;而“沉吟”后面的动作和神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②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里被玩弄、被侮 ( http: / / www.21cnjy.com )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惨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意义。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并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活,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也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更没有揭示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6.①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②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④一个“江口守空船”,一个“谪居卧病浔阳城”,现在都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迁移运用] 略。(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琵琶行并序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湓浦口(pén)     钿头(diàn)
云篦(bì) 为贾人妇(jiǎ)
B.悄无言(qiǎo) 迁谪(zhé)
慢捻(niǎn) 嘈嘈切切(cáo)
C.虾蟆陵(há mɑ) 幽咽(yè)
冷涩(shè) 呕哑嘲哳(zhāo zhā)
D.江浸月(qìn) 红绡(xiāo)
间关(jiān) 红阑干(l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主人忘归客不发    发:出发,开船
B.血色罗裙翻酒污 翻:泼翻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
D.感我此言良久立 感:被感动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似诉平生不得意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B.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C.轮到中国选手王皓出场了,与他对局的是德国名将波尔,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D.近几年来,这家企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部和财务人员大肆挥霍,侵吞“小金库”的资金,当上级派人来清查时,主要领导人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玩弄言词,制造假象,企图蒙混过关。
6.填写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句。(3分)
(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3)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道声暂歇。
(5)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二、文本阅读(29分)
阅读《琵琶行并序》,回答7~14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感斯人言      感:感叹
B.因为长句 为:写
C.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出:突然爆发
D.相逢何必曾相识 何必:没有必要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9.简要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与后文的思想感情的抒发有何联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这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他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妆成每被秋娘妒”,乃通过侧写旁人的反应,呈现琵琶女的美丽,相较于由容貌服饰正面描写美女的手法,有时更为高妙。下列对“美女”的叙述,也采用“侧写”的一项是(3分)(  )
A.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B.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C.李白《于阗采花》: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D.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1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是《琵琶行并序》的主题句,诗人与长安歌伎今日相逢往日却不曾相识,他们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5~18题。
李凭箜篌引①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②,空山凝云颓不流③。
江娥啼竹素女愁④,李凭中国⑤弹箜篌。
昆山⑥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⑦香兰笑。
十二门⑧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⑨。
女娲⑩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注】 ①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廷乐师,擅长弹箜篌。箜篌引:乐府相和歌旧题。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引:古乐府诗歌体裁。②吴丝:吴地所产的丝,指箜篌弦。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此指箜篌身干。张:弹奏。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③凝云:凝聚的云。颓:低垂下沉的样子。④江娥:湘水的女神,即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女英。舜南巡,死于苍梧山(今湖南宁远),二妃追至,“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斑然”。二女沉入湘水,成为湘水的女神湘夫人和湘君。素女:神话中的霜神,善鼓琴。⑤中国:国都之内,指长安。⑥昆山:昆仑山,传说是产玉之地。⑦芙蓉泣露:荷花带露,好像哭泣的泪珠。⑧十二门:长安城四面各三门,共十二门。融:冷气散布蒸腾的样子。此句说乐曲使长安城冷气森森。⑨二十三丝:代指箜篌。箜篌有多种,此指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又三弦”。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这里指皇帝。李凭为宫廷乐人,此句用以点明李凭身份。⑩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女帝王,传说曾炼五色石补天。 逗:引来。 神妪:神女,号成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 “老鱼、瘦蛟”句写就连深渊中的老鱼、瘦蛟也欣然踏波起舞。 吴质:神话传说里的月中仙人。露脚:露水落地为露脚。寒兔:神话传说里的月中玉免,这里借指秋月。
15.从诗的前四句看,弹奏的人物、时间、地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的效果如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诗哪两句正面描写了乐声的激越动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第七句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的。作者是如何写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试比较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在描写音乐上的不同技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0分)
19.九江琵琶亭上有一副楹联,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化用元稹《闻乐天授九江司马》中“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的相关内容。(4分)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______________,魂销____________时。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项“贾”读ɡǔ。C项“涩”读sè。D项“浸”读jìn。]
2.C [“等闲”,随便、轻易。]
3.B [A项“整顿”,古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理”,今指进行治理,使严整、健全、有序;C项“老大”,古指上了年纪,今指排行第一的人;D项“明年”,古指第二年,今指今年的后一年。]
4.D [D项两个“来”都是语气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无实义。A项①zhònɡ,副词,更加;②chónɡ,重新。B项①写,动词;②给、替,介词。C项①分别;②另外的。]
5.C [A项“门前冷落鞍马稀”指家道衰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人来客往日渐稀少。B项指同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从前曾经互相认识呢。现在用于同命相怜的人之间的相互寒暄。C项比喻音乐、文学作品所达到的某种境界。D项比喻羞羞答答,不愿公开。]
6.(1)枫叶荻花秋瑟瑟 (2)千呼万唤始出来 (3)未成曲调先有情
(4)冰泉冷涩弦凝绝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春江花朝秋月夜
7.D [何必:为什么一定。]
8.D [A项代词,“这”;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就”。B项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指代琵琶女所在的船;副词,表示双方,“互相”。C项副词,“暂且”;副词,“突然、顿时”。D项都是助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的人”。]
9.①交代了写作《琵琶行》的动机,概括了全诗的内容。②使读者在读诗之前就能对诗歌内容有个概括把握。
10.①全诗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秋瑟瑟”写起。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11.因为琵琶女身世变化后内心变得犹豫。反映了她被邀请出场时的腼腆羞涩。
12.第一,①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来刻画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从“大弦”句至“四弦”句皆如此。②如用叠词“嘈嘈”写大弦的乐音时把它比喻成“如急雨”,用叠词“切切”写小弦的声音时又用“私语”作比,用“嘈嘈切切”写大小弦的合奏时把乐音比喻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就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③再如,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音乐境界,用“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来写音乐的突然奏响,用“裂帛”来写音乐的戛然而止等,真是令人拍案叫绝。④通过侧面描写,如通过听众听后的反应和环境描写来表现音乐的魅力和感受。
第二,诗人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琵琶女过人的艺术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寓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
13.C
14.①相似之处是二人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有奇才却遭遇冷落,都曾经名噪京华如今却沦落天涯。②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遭遇坎坷的愤懑不平。
15.①写作时间:高秋(九月深秋,天高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爽)。弹奏人物:李凭。弹奏地点:中国。②首句点明时间,并以“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借以衬托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写人。二、三句写乐声: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也因乐声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和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情怀,潸然泪下。这两句从侧面描写,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第四句写出弹奏者和地点。③前四句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种写法,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16.“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昆山”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难辨;时而又一弦独奏,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芙蓉”句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带露的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形象。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写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17.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光,全被箜篌消融,借以表现人们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使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接下来写乐声的美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分,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美妙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感动不已;美妙的乐声,使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老鱼和瘦蛟竟然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起舞;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18.①《琵琶行并序》虽有侧面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人物、环境烘托),但主要是通过比喻运用正面描写。②但李贺虽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描绘音乐之声,但李贺侧重于音乐效果的摹写(侧面),重在写音乐给人的感受。
19.荻花瑟瑟 明月绕船
20.示例:宽容是一盏明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路灯,能照亮徘徊在人们心里的黑暗;宽容是一朵芬芳的鲜花,能驱走沉淀在人们心中的阴霾;宽容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能驱赶累积在人们心头的乌云。(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蜀道难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吁嚱(xū)   石栈(zhàn)
秦塞(sài) 抚膺(yīnɡ)
B.巉岩(chán) 吮血(shǔn)
鱼凫(fú) 崔嵬(wéi)
C.咨嗟(zī) 岩峦(luán)
瀑流(pù) 猿猱(náo)
D.万壑(hè) 飞湍(tuǎn)
萦回(yínɡ) 喧豗(huī)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
B.一夫挡关 豺狼之心 磨牙吮血 崔嵬
C.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缉盗 湍急
D.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遐迩 咨询
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其险也若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气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所守或匪亲 所守:防守的人,这是个“所”字结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D.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感叹
5.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开国何/茫然     不/与秦塞/通人烟
B.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C.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6.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言名句。(5分)
(1)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5)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蜀道难》全诗,回答7~13题。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不与秦塞通人烟    通:畅通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回转
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D.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大声鸣叫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9.“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写青泥岭的难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横绝峨眉颠”意思是能够阻断峨眉山的顶峰。横绝,横着阻断。
B.“连峰去天不盈尺”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近景画面。
C.“砯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的描绘,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D.“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两句直抒胸臆,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寂寞苍凉的环境气氛。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感叹词,李白在这里特别把三个感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
B.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像、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
C.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那空寂、苍凉而又无比壮阔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16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②。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 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指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14.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与《蜀道难》首句在写法上的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句子是哪几句?试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至少两个方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2分)
17.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感情而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能突出事物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雪便一下跃出纸上,使你目睹那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的大雪奇景。夸张可以调动想像,激发感情,增强语言感染力。从客观上说,夸张是把事物本身作扩大了的描写,事物本身的好坏便很突出;从主观上说,夸张的产生都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某种强烈的感受,要表达这种感受,必然要作充分的渲染铺陈,所以夸张总带有明显的感彩,容易激发读者引起共鸣。
试用夸张的手法写一个人物或事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修改下面画线的语句。(6分)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组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的风云,猿啼蜀道,江河浩浩荡荡,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1)修改两处语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不连贯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湍”读tuān。]
2.D [A项莹—萦。B项挡—当。C项缉—揖。]
3.A [句中语气助词,起舒缓作用。]
4.B [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5.D [A项开国/何/茫然,不与/秦塞/通人烟。B项畏途/巉岩/不可攀。C项剑阁/峥嵘而崔嵬。]
6.(1)蚕丛及鱼凫 可以横绝峨眉颠 (2)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3)猿猱欲度愁攀援 以手抚膺坐长叹 (4)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侧身西望长咨嗟
7.A [交往、往来。]
8.C [A项介词,“在”;副词,“将、将要”。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都是介词,“比”。D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9.反衬。山高得连善飞的黄鹤都不能飞过,善攀的猿猱也发愁,不言而喻,人若行走难上加难。从侧面写山势高危,状蜀道难行。
10.①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②以人在岭上曲折盘旋、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难行之状如在眼前。
11.C [A项“横绝”意思是“横渡”。B项是远景画面。D项是借景抒情。]
12.D [“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表达有误,因为从音乐节奏上看,乐府诗押韵自由。]
13.(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而回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2)山高入天,人在山上,似乎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能从它们中间穿过,仰望星空,屏住呼吸,用手抚摸胸口,空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3)绵延不断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倒挂的枯松斜倚在绝壁悬崖旁。
14.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则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15.“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升起翻腾,似腾云驾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16.①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栈道。②与“芳树”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天林木繁盛芳茂之景象。
17.(示例)①你道为何?却原来那新娘吴水仙,腰身粗得像个半截冬瓜不说,又是一脸大白麻。那一日上轿前,吴水仙足足用了两盒香粉、半盂胭脂,可哪里抹得平脸上这坑坑洼洼?长塘镇尽管不是芙蓉国,像吴水仙这样的丑女子,却也打着灯笼难找第二个哩!
②秋天,祖国的北方和南方,一律盛开着鞭炮红。想来你一定看见过这种花吧?花朵确有些像鞭炮,一片通红地开在道路两旁;它们会不会劈劈啪啪燃起来呢?我常忍不住这样想。
18.(1)①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②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
(2)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