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迅速, 商业、交通运输业与农业变革发展
生产关系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
社会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发展
社会生活 积极: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素养的提高、女性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消极:环境污染、贫富分化……
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政治、经济)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中后期
标 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动 力 蒸汽 内燃机、电力
能 源 煤 石油、电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 工厂制、中小企业 大企业 、垄断组织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兴工业 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 铁路运输业 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工业化 进程 开启工业时代 工业化进程加快 重工业得到发展,
主要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
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东西方 关系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最终形成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标: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条件 内容
政治 前提 “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政局稳定
经 济 政策 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市场 国内市场(圈地运动)、海外市场(殖民扩张)
资本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圈地运动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英国成为欧洲的技术中心
劳动力 圈地运动
原料 圈地运动、殖民扩展、本土煤铁丰富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回顾工业革命的背景
英国手工工场
手工、雇佣
(分散到集中)
英国机器大工厂
机器大生产
(专业集中)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工厂制度产生的条件
材料: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1)生产专业化的实现: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工厂的出现:
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工厂出现。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2、工厂制度的特点
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
特点:
①机器大生产;
②工人实行倒班制;
③工人管理制度;
④流水线协同生产;
材料: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 ——钱乘旦《英国通史》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3、工厂制度的影响
①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
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③有利于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1: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美国创新史》
材料2:美国西北部的农民,离机械商店有几百里之遥,却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用电报告知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范旭东
张謇
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
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天津永利碱厂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
阶段 人物 主张 代表企业 历史影响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奕訢、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 自强求富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 引进工厂制度
进行机器大生产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张謇、范旭东、 荣宗敬、 荣德生 实业救国 天津永利碱厂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 借鉴西方工厂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汉阳铁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
③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民国时期/一战期间
④发展较快【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年)】
⑤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⑥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前提)
受外商的利润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
诞生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分布不均匀
结构——轻工业为主
地位——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大生纱厂
工厂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影响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从客观角度来说,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材料: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 国工人阶级状况》
工业人口猛增,工人的生活环境恶劣。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水陆交通网,促进了城市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材料: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大量人口从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来,开阔了眼界。
材料:(工业革命)首先引爆、影响也最深的就是农业。一般情况下,我们想到工业革命,脑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一片都市景象、冒着烟的烟囱,或者是一群煤矿工人汗流浃背,深入地底辛苦工作。然而,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在于它就是第二次的农业革命。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伦敦伊丽莎白塔
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声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2)表现:19世纪,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
20世纪,中国开始出现大量中小学堂。
材料: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6、消极影响: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前面有各种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描述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材料: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
产生的条件:生产专业化、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场
特点:机器大工厂、倒班制、工人管理制度、流水线生产
影响:科学管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
引入中国: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积极
影响
消极
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空间改变
交通运输进步,社会流动便利
乡村生活改变,乡民眼界开阔
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初等教育推广,人文素养提升
环境污染加剧,流行疫病增多
生存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
课堂小结
(2022·广东高考·13)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课堂检测
B
(2021.1·浙江高考·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课堂检测
C
(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课堂检测
C
课堂检测
(2017·天津高考·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B
(2022·湖南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
课堂检测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
D.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
D
课堂检测
(2023·海南高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课堂检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