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第六单元 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概况和影响;(重点)
2.掌握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3.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学习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精神品质。(难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1927年,田中义一《田中奏折》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3)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4)国共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沦陷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① 制造柳条湖事件;
② 进攻北大营,炮轰
沈阳城。
一、九一八事变
日本
3、影响:
(1)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东北三省沦陷。
(2)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3)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沈阳 残历碑
2、观看视频,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概况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东北三省沦陷
末代皇帝溥仪
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丧!
伪满洲国的建立
疯狂掠夺资源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七三一”细菌战部队
掠夺
非法实验
奴化教育
沦陷区儿童练习日文书写
思考:我们的政府在哪儿?
屠杀
思考:东北为什么会迅速沦亡?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事变前: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 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电令张学良: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
正规军 非正规军 总兵力
日本关东军 1.5万余人 约1万余人 约 2.5 万人
中国东北军 16.5万人 非正规军4万人 约 20 余万人
“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内战
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不抵抗将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杨靖宇
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他牺牲后,日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烈士英魂永存
(1905——1940年)
热爱祖国,坚贞不屈
01 请插入您的标题内容
华北危急!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版图。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民族危机严重
2、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国民政府
血腥镇压学生运动
青年学子
奔走呼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发展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
时间:
口号:
意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01 请插入您的标题内容
现在要一致抗日,谁是一致抗日的阻碍呢?
共产党?
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三、西安事变
(1)华北危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效。
杨虎城
张学良
1、背景
本报记者报道……
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扣押 ,实行兵谏。
要求停止内战,联 共 抗 日 。
蒋介石
逼蒋抗日
2、概况: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日本
美英
亲日派
亲英美派
放
杀
西安事变
放蒋?
杀蒋?
时事辩论会
小组合作讨论,分别代表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三方
从各自的立场谈谈放蒋还是杀蒋,并说出理由。
杀蒋
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
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放蒋
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
主张和平解决!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周恩来:(敬军礼)“校长!”“十年不见,您老了很多啊。”
蒋介石:(点头、叹气)“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只要蒋先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话,不仅我一人听蒋先 生的话,我们红军也都服从先生指挥。”
宋美龄:“不讨伐共产党了。这次周先生不远千里前来调解,实在是 感谢。”
蒋介石:(喃喃自语)“不能再内战下去了。”“内战时也经常想起 你们。在打仗的时候,也没忘记你们曾为我效力的时候。 能再合作一次也好。”
——以上对话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卷10
3、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毛泽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西安事变
众评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关键。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转圈。
——《中央日报》
材料2:“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 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扩大侵华
华北危机
小结提升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华北危机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国共联合抗日)
中国
抗争
日本
侵略
1.上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B
C
2.”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请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为(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一二·九运动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B
课堂检测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努力学习、 勤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