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和鸣(三)——秧歌锣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八音和鸣(三)》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秧歌文化,教材中选用了鼓、钹、锣等乐器与声势动作,让学生积极参与秧歌文化的学习和感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鼓、钹、大锣、小锣的音色特点,能积极参与打击乐器和声势练习,进行有关秧歌锣鼓的活动练习与创编。
2、学唱《大秧歌》旋律,了解秧歌舞步“十字步”及要点,在合作中感受东北秧歌的情绪、韵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打击乐器:鼓、钹、大锣、小锣;电子琴。
教学重难点:
感知秧歌文化的特点,运用打击乐器与声势动作,对《大秧歌》进行合奏及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 2 3 4 5 - | 5 4 3 2 1 - | i 5 - 0 |3 4 5 – 0 |
同学 们 好, 老师 你 好, 唱 歌, 跳 舞,
5 4 3 2 3 1 ‖
我们 一起 上 课。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这也是这节课上我们要了解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大家猜猜是什么?
虽是寒冬三九天,
男女老少扭得欢。
左摇右摆心情爽,
逍遥自在赛神仙。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
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意在由此问题引入本节课)
师:对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秧歌锣鼓的魅力。{出示板书}
三、教学过程
1.了解中国秧歌文化。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秧歌?
(设计意图:教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地了解秧歌的相关文化,并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根据自己的所想“畅所欲言”。
师概括。(出示幻灯片)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地方秧歌实录片段。(播放视频)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这段秧歌表演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生回答。
师概括。(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片段欣赏引入新课教学)
2.通过乐器与声势动作,感受体验锣鼓经的合奏谱。
(1)运用打击乐器与声势动作练习锣鼓经鼓点。
①老师示范鼓的节奏练习,带全体同学用声势动作完成鼓(左右手交替拍击大腿)节奏练习;之后请学生演奏。(板书)
②老师示范小锣的节奏练习,带全体同学用声势动作完成小锣(右手指拍击左手掌)节奏练习;之后请学生演奏。(板书)
③老师示范钹的节奏练习,带全体同学用声势动作完成钹(单击:手掌平开合击;闷击:双手掌相对拍击)节奏练习;之后请学生演奏。(板书)
④老师示范大锣的节奏练习,带全体同学用声势动作完成大锣(双手拍击大腿外侧)节奏练习;之后请学生演奏或同时让学生写出节奏。(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声势动作”或“口诀”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观察、模仿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2)锣鼓经鼓点合奏
①声势练习
学生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声势动作练习。
②鼓点合奏
四位同学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用打击乐器合奏鼓点。并请一组学生自己定起始速度,反复敲击一遍。
③即兴创编
师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即兴创编四小节节奏,前提是统一拍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学唱《大秧歌》曲调。
师:同学们刚才演奏和创编得非常好,可大家再仔细想想,我们平时听到的民间秧歌除了打击乐器外,还加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大秧歌》)
(1)老师弹奏曲调,全体学生随乐分别用连音和断音的方式用“啦”模唱,由此体会演唱时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
(2)东北秧歌的节奏富有变化,大量运用附点音符,因此一定要准确唱出演唱谱中附点与“十六、八”的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
4、学跳秧歌舞步。
(1)老师根据音乐示范基本秧歌舞步——“十字步”。
师:秧歌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舞蹈活动,除了用锁呐和打击乐器外,还有舞蹈动作来激发情绪,表现灵性和风情。同学们想看老师跳秧歌吗?
生:“想”!(全体学生情绪高涨)
师示范。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分解动作,学生跟学“十字步”。
师:其实老师对于秧歌艺术也是略知一二,刚才老师跳的这段是秧歌舞当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个步子,有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舞步吗?
生回答:十字步。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走“十字步”吧!
①“秧歌步”是汉族人在节日庆祝中跳的一种舞蹈形式,以十字步为主,跳出各种不同步伐和花样。在练习时,先是双手插腰,“走十字步”。
走十字步的步伐,先出第一步左脚踩在
2 1 1的位子上,第二步右脚踩在2的位子上,
第三步左脚踩在3的位子上,第四步右脚
3 4 踩在4的位子上。
②十字步走好后,练习双摆手,(左一次、右一次)一直在身体旁边摆双手,答到全身各部位扭动起来。
③在走十字步的时候,四步为一组,变动不同的队形和动作,通过单人扭动、双人扭动、集体配合扭,达到一起扭起来。
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讨论一下东北秧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观察,讨论,分析。最终找到正确答案(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①-④设计意图:进行“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的教授与学习,了解基本舞步“十字步”及要点。积极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在肢体动作上感受体验东北秧歌的情绪、韵味。)
四、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到生活中去探索,去研究,去感受和体验东北秧歌。我们一起来合作这首《大秧歌》。
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在熟练掌握《大秧歌》旋律的同时,创新形式(打击乐器的加入、舞蹈动作、演唱演奏等)。
(设计意图:利用积极的语言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以《大秧歌》为主题的创编活动。)
五、 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了解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创造出来的,虽然它的初始阶段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只要我们不怕失败,勇于参与,就一定会有所获得。我们国家有许多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今天我们所学的秧歌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注民族民间音乐,因为音乐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本提供的乐谱《大秧歌》用声势动作进行小组(四人为一小组)练习,并对我国的民间歌舞活动进行搜集和整理。
板书: 八音和鸣(三)— 秧歌锣鼓
2∕4
:× × ×××| × × × |×××× ×××| × × × :‖
:× × × × | 0 × × | 0 × 0 ×| 0 ×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 0 | × × × | ×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