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咏鹅》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咏鹅》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29 20: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咏鹅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感受白鹅的音乐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及歌曲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唱准歌曲中第一间房子和第二间房子 (2)能够按照谱例准确演唱歌曲。 (3) 知道《咏鹅》是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古诗创作的歌曲。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第一乐段反复后的音高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本节课共由5个环节构成 一、感受体验,古诗韵味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提高让学生们感受美,丰富学生和发展形象思维,及让学生们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古诗的韵味 1、聆听歌曲内容并读出 2、教师读古诗 思考:老师与同学们读的一样吗? 学生谈感受:音调、背景音乐、字的长短 3、介绍故事背景:唐代诗人骆宾王 二、分段演唱,解决难点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降低难度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总是唱不准和唱混,所以以接唱的方式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1、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欢快的 2、听歌曲画出旋律线 3、学生跟琴演唱歌曲前2行 4、观察歌谱,听音填空 教师:谱子的结尾处有2个空,唱什么音 这叫什么 学生:反复记号,第一间房子,第二间房子 教师:仔细听哪个高?哪个低? 学生:听音填空 5、师生接唱练习 6、加入歌词演唱 三、分段演唱,表演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对比、学唱第二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聆听唱准5度音程,并通过图片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音域变化时歌曲的力度也会变强的。因此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出白鹅美丽的形象,从而自信的表演。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检测学生第二乐段是否已经掌握。 1、接唱第二乐段 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唱的是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教师:哪不一样呢?我们看看第一乐段的开头音是谁?第二乐段呢? 学生:第二乐段比第一乐段高了5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演唱开头音。 2、跟琴完整的唱唱第二乐段。 3、你们想一想,歌曲唱到第二乐段时这群鹅还会在湖面上静静的呆着吗? 学生:不会啊 教师:我们看这张图片,你们说的这群鹅好像在嬉戏,在玩耍,在高歌,谁想单独来唱唱 学生:争先恐后的演唱,学生评价 四、间奏演唱,表现歌曲 【阶段目标】观察歌谱,聆听全曲,找出间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歌谱,聆听全曲,加强学生识谱及听辨的能力 1、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听听歌曲和老师的歌谱哪不一样。 2、我们看看这两段之间,没有音高,没有唱名,就是节奏。 3、拍节奏练习 4、跟琴合奏 5、老师唱第1乐段的结尾,学生接唱间奏。 6、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 五、小组探究,创编节奏 【阶段目标】分组合作,为《春晓》创编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们为古诗用不同的节奏加以表现。 1、我们看看这首诗都出现了几分音符。(出示图片) 学生思考: 2、我们一起为别的古诗词配上节奏读一读。 例如:《春晓》 3、分组进行创编,汇报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二)评价量规: 能否积极参与学习 能否准确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反复后的结尾音高 能否为古诗词配上节奏互评自评
在音乐艺术的学习中,重视学生的兴趣、参与、实践、体验。关注兴趣、重视参与的程度,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就会有收获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教学特色: 1、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通过配乐诗朗诵,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传承文化经典。 2、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引导学生肢体参与,体验歌曲旋律的变化。 3、由聆听开始,聆听、律动、歌谱填空、接龙演唱、识读乐谱、自主学习,在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层次不断叠加,学习难度层层深入。在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中完成对歌曲的学习。 4、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春晓》创编不同的节奏,再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感受不同节奏的诗歌。 反思: 1、学习间奏时,没有关注到能力弱学生,节奏练习感觉时间少了一点 2、跟钢琴演唱时,速度有点快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跟上。 3、在演唱歌曲时,应该让单独的学生演唱,找出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