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民主法制
的确立①《共同纲领》;
②1954年《……宪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法制
受到破坏①公民权利和人身自由无法
保障;
②民主政治遭到破坏。民主法制
重建与完善①完善三大制度;
②扩大基层民主;
③形成特色法律体系;
④政府职能转变。探究学习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
初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材料二: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建国初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特点: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2)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
3)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议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探究学习2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建设国家
政体政党
制度1954年确立,“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完善民族
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1949年初步建立,1956年进入新阶段,“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完善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1949年确立,1982年健全和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祖国统一:探究学习3结合材料思考香港、澳门回
归祖国的原因: 材料一: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材料二: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的中国》原因:
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比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异同探究学习4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
问题,属内政问题,
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
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台湾可以保留自
己的军队港澳则派驻中国人
民解放军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
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
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
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课堂练习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
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
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
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3.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
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
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
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4.“‘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
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
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
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
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
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
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
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
不变。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7.2013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
B.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第三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导学案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
①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②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时间: 地点:
3)内容:
①通过 ;
②选举 ;
③确定 。
4)作用:
①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②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开国大典: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性质: 。
2、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内容:
①通过 ;
②通过《 》;
③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2)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发展:
1)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人大召开后);
2)1954.12,政协第二届会议通过新《章程》;
3、性质: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1、原因:
2、建立: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
3、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4、意义: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导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在新的经济形势,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形成:
2)“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2、表现:
1) :
2) :
3) :
4) :
5) :
6)各级政权机构被“造反派”组织的所谓“革命委员会”所取代:
二、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
1、平反冤假错案:
2、修改宪法,扩大人大党委会职权:
3、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扩大基层民主:
5、恢复人民政协的工作:
6、更加重视民族工作: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府职能:无所不包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职能改革:裁撤合并部门、精简压缩人员,取得一定成果
3、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
1)方案:
2)成效:
第13课 “一国两两制”统一祖国导学案
〖课程标准〗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
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布对台湾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
2、提出: 。
3、内容:
4、实践:
1)香港回归:
条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开辟了途径。
历程:
①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如期就香港回归举行了交接仪式,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2)澳门回归:
历程: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原因:1)全国人民的努力; 2)“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2、表现:1) ;
2) :
3)《 》的通过:
4)两岸民间来往:
5)新时期的会谈:2005年4月“和平之旅”:
〖知识体系总览〗
第三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导学案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
①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②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时间: 地点:
3)内容:
①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③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公元纪年。
4)作用:
①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②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开国大典: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③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2)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发展:
1)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人大召开后);
2)1954.12,政协第二届会议通过新《章程》;
3、性质: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1、原因:
2、建立: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
3、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4、意义:
第12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导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在新的经济形势,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形成:
2)“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2、表现:
1)践踏民主,破坏法制:
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公、检、法陷于瘫痪: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5)人大和政协停止了活动:
6)各级政权机构被“造反派”组织的所谓“革命委员会”所取代:
二、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
1、平反冤假错案:
2、修改宪法,扩大人大党委会职权:
3、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扩大基层民主:
5、恢复人民政协的工作:
6、更加重视民族工作: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府职能:无所不包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职能改革:裁撤合并部门、精简压缩人员,取得一定成果
3、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
1)方案:
2)成效:
第13课 “一国两两制”统一祖国导学案
〖课程标准〗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
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布对台湾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
2、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这一伟大构想。
3、内容:
4、实践:
1)香港回归:
条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开辟了途径。
历程:
①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如期就香港回归举行了交接仪式,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2)澳门回归:
历程: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原因:1)全国人民的努力; 2)“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2、表现:1)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九二共识”的达成
2)“汪辜会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通过:
4)两岸民间来往:
5)新时期的会谈:2005年4月“和平之旅”:
〖知识体系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