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高考语文散文总复习 第03节 结构思路整体分析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高考语文散文总复习 第03节 结构思路整体分析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0 20: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 03 节
结构思路整体分析
(一)课内对点训练
【必备知识1】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
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可见下表。
结构 分析 关系类型 子类型 具体特点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分总关系 材料 组织 组织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特别提示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必备知识2】把握散文的线索
散文的常 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许多散文的题目往往就是线索。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常用线索 的作用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必备知识3】解答不同类型的思路结构分析题的方法
直接梳理 (分析)思路型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只要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即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答案组织一般模式为: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
间接(变式)梳理思路型 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 ,因此,在文章思路上经常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发展的脉络。做此类题,必须用感情词(心理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心理词)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分析文章构思特色型 看全文的线索 及作用 ①组织材料,贝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看思路特点 在对全文内容、层次梳理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看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个别情况下可看选材上有无特点 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结构分析解题“四步走”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把握文章全貌。这一步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文章的情感变化(神)角度来思考文章的思路,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如《荷塘月色》: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2)从散乱的事件(形)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叙事性散文需如此,如《记念刘和珍君》;
(3)从时间、空间变化(形)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游记散文更需如此。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续,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把写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结构。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
第四步: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答题规范:首先写……其次写……最后写……
【对点训练1】结合前面“知识图解”导图,参照下面所提供的两个知识表格,温习所学的散文,思考其谋篇布局,填写下表。
知识表格一 不同散文行文思路
类别 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知识表格二 线索及其作用
类型 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 (时线) 时间的推移,如事情的发展、人生经历等 (1) 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 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3)特殊方面: 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增添诗意 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地点 (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人物 (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 物象 (物线) 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物象展开行文 事件 (事线) 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织行文 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组织行文 (说明:在具体文本中,散文的线索有时不是单一的,如同时有时空线索。一些叙事散文多为双线并举:叙事为明线,推动情节的发展;抒情为暗线,将情感渗透在事、景、物中)
篇名 文体 行文思路 行文线索 (有的文本不止一条) 结构特点
《故都的秋》 写景散文 先总写"我"对故都秋味的喜爱,再依次描写了五幅故都秋景图,后通过对比抒发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悲秋情感(情线) 总分总式
南北对比式
《荷塘月色》 写景散文 先从内心不宁静出门走走写起,再转到路上及荷塘景色,接着联想过去采莲事,最后回到家中。 游踪线索/空间变换(地线)/时间变化 (时线)/感情变化(情线) 以时间顺序,层层推进;写实与 联想相结合
《我与地坛》 议论说理散文 先写"我"在地坛中的观察思考,再写"我"对母亲的 感性认识。 双线:"我"与地坛的亲情关系,"我"对地坛中的人(母亲)的认识 片段组合
前后相承
《记念刘和珍君》 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为何要为刘和珍写纪念文章)→写人记事(写与刘和珍有关的事)→抒发情感 (总结"刘和珍们" 的价值意义)。 悲愤之情(情线) 总分总式
先叙事后议论 抒情
【对点训练2】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请结合所学,分析《故都的秋》“形散神聚”的特征。
答案:《故都的秋》写了故都的五幅秋景: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五幅秋景图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这是“形散”的体现。这五幅秋景图都具有“清、静、悲凉”的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二)课外变式训练
阅读第107~109《江南的春天》,回答下面问题。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结构特点。
解析:文章以“江南的春天”为线索,1~3自然段,先写江南春天的自然风光;4~6自然段,进一步写江南的春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7~9自然段,写在江南春天里发生的事——“我”去看望“结对”的小女孩,小女孩送花答谢,作者感慨: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三个层次之间由具体到抽象,是递进式关系,将景、人、事融为一体。
答案:行文思路:文章以“江南的春天”为线索,先写江南春天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写江南的春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江南春天里发生的事——“我”去看望“结对”的小女孩,小女孩送花答谢,作者感慨: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
结构特点:①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②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