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9 19: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共同三个子目,分别是: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沙俄也趁机占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本课位置上承第1课《鸦片战争》,下启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和外部的侵略势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先前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也初步了解了要从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启示等几方面去学习战争,但是学生缺乏世界史的知识储备,因此较难在唯物史观下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循循善诱,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家国情怀素养。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
五、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情境体验。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以《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导入,出示短剧相关图片,“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也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平静地看完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国最好的文物却不在中国,为什么?我们走近第2课,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观看PPT上的文物图片,自由讨论《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观后感,思考为什么“中国最好的文物却不在中国”。 以学生日常感兴趣的短剧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强盗的贪婪——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 出示第一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出示数据表格和第二则文字材料,提问战争之后,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是否如想象般畅销呢? 【归纳】可见,英国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出示三则文字材料,请同学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过渡】然而,英国人并不这么认为……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同学结合以上分析找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不过,英法爆发战争需要找到一个借口,他们找了一个什么借口?请同学结合课本P8页为大家介绍一下。 对同学的学习表现予以肯定,展开下一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回答】为了打开广阔的市场… 【回答】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并不是如想象般畅销。 阅读材料,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回答: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生活习惯;购买力低下;自然经济的抵制(根本原因)。 【回答】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回答】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简要介绍“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以及大量的材料,逐步分析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树立唯物史观,培养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锻炼协作意识。
贰·强盗的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出示地图和时间轴,请同学结合课本P10页,按照时间 自主学习,回答第一阶段: 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国联合法国,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 通过识别历史地图,分阶段找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
点提示找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 出示图片和提纲,布置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9,完成《天津条约》相关内容的表格。 【提问】随后,清政府又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是什么? 出示历史地图,请同学交流观察地图,对比《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开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提问】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延伸到长江内陆,对中国有何影响? 军北上,逼近天津,与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完成提纲内容,找到《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国家及条约内容。 【回答】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交流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①由东南沿海到长江内陆;②数量变多。 ①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破坏中国内河航运权。 自主完成提纲,明晰学习条约要注意其签订时间、地点、双方、内容等小知识点。 通过展示地图,同学交流条约内容发生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沟通的能力。
2.第二阶段:(1860年) 继续出示地图和时间轴,引导同学按照时间点提示找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 出示咸丰逃跑前的对话,即9月22日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 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避暑山庄。 出示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等材料,展现英法攻进北京后所进行的疯狂掠夺和暴虐销毁。提问学生面对着这些文物,谈谈你有何感受? 【升华】百年前,山河破碎,国弊民穷;百年后,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我们要记得当时的耻辱,保护文物,热爱国家! 出示地图,请同学结合课本P11页,找到《北京条约》的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1页“相 【回答】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跑,奕 留守,1860年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回答】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强! 【回答】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按照时间轴提示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好。 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材料、史料来直观展示英法给我国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关史事”模块,看一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中央机构设置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补充】1901年清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过渡】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国家指的是谁? 【回答】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引导同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发生的变化。 以马克思的话作过渡,直接为第三子目作铺垫。
叁·趁火打劫的灰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1.条约签订 出示地图,请同学结合课本P11页,共同找到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时间,并说出沙俄一共割占中国多少面积的领土? 【讲授】这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就相当于8个广东省、864个珠海市! 【回答】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领土44万多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领土40多万平方千米;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以打比方和展示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沙俄侵占中国领土面积之大,行径之恶劣!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出示条约对比表格,引导4个小组分别从割地、赔款、通商、其他等方面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内容的影响。 【提问】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组交流,回答对比结论:丧失更多领土主权;加重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便利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回答】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通过小组交流,逐条分析条约影响的方式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和统治者图片,请同学谈谈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学生交流,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培养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4.为何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出示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表格,引导同学分别从其根本原因、起止时间、侵略者、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得出最终的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多维度考虑两次鸦片战争,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签订条约、通商口岸、领土主权、影响等方面合作探究两次鸦片战争。
(三)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都是野蛮的、非正义的行为,是我国遗产的重要损失,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永远警示我们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理解民族强大、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升华课题,加强爱国教育,培育家国情怀。
九、随堂练习 4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