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氓》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9 17: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悟称呼
究得失
——《氓》课堂实录
微课实录
01
文字实录
师:通过上节课的文字梳理,我们知道《氓》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相爱、结婚、离婚的过程,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变化,同学们依次找一找。
生1:“氓”,“氓之蚩蚩”,课下注释:“氓,古称民,这里指男主人公”。
生2:“送子涉淇”里的“子”。
师:这个“子”较之“氓”情感有无变化?
生2:有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俩正处在恋爱期,没有直呼他名,用的是“子”,表现了亲切、喜爱之意。
生3:“复关”,本来“复关”是氓居住的地方,这里地名代人名,表示一看到这个地方就想起这个人。
师:朱熹《诗集传》“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这女子心尖尖上的人,浓浓的相思情,恐被别人知道,为了掩饰小确幸小惊喜,就用了地名来代指,真是巧妙!
生4:“尔”,“尔卜尔筮”的“尔”,直呼对方,表示两人关系已定。
生5:“士贰其行”的“士”,是对男子的统称。此时男子的行为不专一,有二心。这个“士”客观而疏远。
生6:“及尔偕老”的“尔”原本在“尔卜尔筮”里表亲切,此刻的“尔”已经是冷漠的称谓了吧。
师:真不错,你们找得仔细,已经找了“氓—子—复关—尔—士—尔”。还有吗?再看看最后一节。
生7:哦,“不思其反”的“其”,这是第三人称“他”,这是女子婚姻破裂,彻底失望后的冷静称呼了。
师:女子对男子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生2:反映了女子情感的起伏,心态的变化,不同的婚恋状态。
师:答得真好!还有什么作用吗?如果全篇都用一样的称呼,感觉怎样?
生6:平淡、乏味。
师:所以这样变换不同的称呼,还有啥好处呢?
生1: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
师:是的,小小的称呼反映了女子情感波折的前半生。但是,她的悲剧不会继续,哪句话说明了?
生齐答:亦已焉哉!
师:幸好她清醒了,幸好她果断地做出选择。至此,我们必须好好总结一下她的前半生,让她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那么,在婚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生8:不要有恋爱脑!爱情虽美好,也要有头脑。沉迷让人醉,也会让人毁。
(全班鼓掌,大笑)
师:哎呀呀,这里有位“爱情大师”呢!话糙理不糙!人间清醒啊!
生9:恋爱可以多谈,婚姻真要谨慎。
师:此话怎讲?
生9:本文当中,他俩是自由恋爱。“子无良媒”,在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们的恋爱我猜是一见钟情。始于颜值,却没有忠于人品。在没有旁人的指导或者参考下,情窦初开的女子很容易一头扎进爱情的漩涡。没有足够了解对方的品行就贸然步入婚姻,这是十分危险的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说的“多谈”一是指投入时间“多”,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了解某人;二是指人“多”,适当听取旁人意见或建议,毕竟我们没啥经验。(众笑)
师:呵呵,这位同学深入思考,有理有据,条分缕析,诤言呀!
生10:老师,我觉得刚刚同学说的“多谈”还可以指“和多个人谈”(众人一片哗然),
师:请继续!
生10:我不是说“同时”和多个人谈恋爱,去当“海王”,那样不道德!我是认为在婚前,尽可能“多”接触不同的适婚对象,通过了解、比较,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伴侣,共度一生。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的人带来不一样的相处模式和人生体验,你通过“多”接触,才知道谁最合适。《氓》里的女子,就是恋爱谈少了,没有经验,没有比较,遇人不淑。
(全班欢呼、鼓掌)
师:哈哈哈……谈恋爱当然要遵循道德底线,当然也需要学习。这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成熟理性的婚恋观可以过滤渣男(渣女),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伤害。
师:刚刚两位同学说的是恋爱期的注意事项。婚后呢?
生11:婚后,女性一定要保持独立,包括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情感上不依赖他人,生活中有自己天地。古代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女性地位的低下,这不说了。现代女性切不可把自己当成男性的附属品。独立自主,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师:说得真好!听完你们的发言,我很震惊。没想到,你们对婚恋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对比当年懵懂的我,你们成熟很多。爱要给对人,情要付对心。通过《氓》的学习,我想大家对爱情、婚姻有一定的认知,祝愿大家以后都能找到幸福的另一半吧!(生鼓掌)
02
教学反思
《氓》能从《诗经》中被挑选出来作为高中语文课文,它所承载的教学资源应该是多方面的。从工具性角度说,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古典诗歌、培养鉴赏古典诗歌能力的凭借;从人文性角度讲,它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爱人的极好例子。本次课堂实录围绕女子对氓的不同称呼及婚恋观的总结展开。对氓称呼的探究,可以促使同学们细读文本,咀嚼含义,体会女子微妙的情感变化,探究人物心理。平时教学中,这样抓细节的文本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应对高考小说阅读题中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考察。而对婚恋观的总结,让这篇距今两千多年的感伤叙事诗,更具现实意义。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是“生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