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学附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44分)
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当图中晨昏线如图所示,且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
A.北京时间为夏至日凌晨2时 B.甲气候进入高温湿润的湿季
C.丙水位站流量是一年较小时 D.丁海域的等温线向北方弯曲
2.与图中乙地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有
①陆地地形 ②沿岸寒流 ③西南季风 ④东北信风 ⑤沿岸暖流 ⑥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月落时刻(北京时间),完成第3~4题。
时间 a月21日 b月21日 c月21日
日出 5:10 5:05 5:19
日落 19:05 19:20 19:15
3.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b月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4.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下图,回答5~6题。
5.庐江县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A.谷雨与立夏 B.立冬与立秋 C.雨水与处暑 D.小满与大暑
6.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松嫩平原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
7.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8.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
9.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11.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 D.阴坡和迎风坡
下图为我国沿30°N冬季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 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时间长
C.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13.有关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汽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B.7月,②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C.⑤ 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D.1月,②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 B.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 D.该湖泊为咸水湖
15.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可能是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据此完成16题。
16.下列关于该岛屿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补给以冰川融水为主
C.含沙量较大 D.流速较慢
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
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右下图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18.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19~20题。
19.判别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前;背斜
C.P地层形成之前;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20.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形成山地丘陵,向斜形成河谷、盆地 B.山地丘陵由较软弱的岩石构成
C.河谷、盆地发育于软弱岩层与向斜的核部 D.河谷、盆地由河流的侵蚀而成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二、解答题(三大题共5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地七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1)描述材料二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一,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6分)
2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日本海沿岸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小。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4分)
(2)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12分)
25.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索契被称为俄罗斯的夏日之都,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上右图为索契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克拉玛依基本气候情况(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15.4 11.7 0.1 13.0 20.0 25.9 27.9 26.0 19.6 9.9 -1.3 -11.0
平均降水量 4.2 2.1 3.6 6.6 16.3 13.1 20.0 15.1 7.4 5.6 6.1 5.3
(1)简要归纳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8分)
(2)索契和克拉玛依两城市纬度位置相近,但最冷月的气温差异显著,试解释其原因。(8分)
(3)克拉玛依市作为工矿业城市,列举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克拉玛依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采取的措施。(6分)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答案
1、A 2、B 3、D 4、B 5、D 6、C 7、A 8、C 9、B 10、D
11、A 12、B 13、C 14、D 15、C 16、D 17、C 18、A 19、D 20、C
21、B 22、A
23、(18分)
(1)分布特点: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分布密集;(6分)
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地势起伏大(6分)
(2)②地地势最低,处于夏季西南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6分)
24、(16分)
(1)日本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4分)
(2)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6分)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6分)
25、(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多内流河和内流湖;水资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8分):克拉玛依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2分),冬季受干冷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温快(2分);索契:①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2分),②黑海的增温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