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时之粗盐提纯问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时之粗盐提纯问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30 11: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一单元复习之粗盐提纯练习
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①完成NaCl中Na2SO4杂质的除去
B.用图①和图②完成粗盐中不溶物的除去
C.用图③制备纯净的氢气
D.用图④除去CO2中含有的HCl杂质
2.某粗盐中可能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欲对该粗盐进行检验和提纯。他们将粗盐样品溶于水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④过滤;
⑤向滤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
其中步骤: ①中无现象,②中有沉淀产生,③中沉淀量增加。
(1)由上述现象判断,原粗盐样品中一定含有什么杂质    ?
(2)写出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个即可)
(3)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他们还需进行什么操作    ?
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制盐、冶金等场景。
Ⅰ.制盐:
“西川有火井……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
(1)火井指的是天然气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符号,下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引发酸雨的气体是    和NO2。
(2)制盐的原理是卤水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母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Ⅱ.采矿和冶炼锡:
(3)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这五种金属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锡、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标号)
A.Sn、Ag、稀盐酸
B.Sn、Ag、FeSO4溶液
C.Sn、Ag、CuSO4溶液
D.Sn、AgNO3溶液
(4)采矿:古代水中淘取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难溶于水)与    操作的原理相似,所用容器的孔径需    (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5)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涉及的反应之一是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锡砂,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海水经风吹日晒可获得含有泥沙的粗盐,再经过加工得到精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粗盐初步提纯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
(1)首先进行的操作①是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溶解,能加速粗食盐溶解的方法是    (填一条)。这步骤中用到水的量不宜过多,过多对后续操作②③带来的影响是    。
(2)操作②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仪器名称 ),列举家庭生活中与操作②原理相同的操作:   。
(3)操作③的名称是    。
5.某粗盐水中可能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检验该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并将其除去,设计了以下流程。
(1)加入X的目的是    。
(2)过滤操作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白色沉淀增多,这一现象能否说明粗盐水中一定含有CaCl2?请说明理由。
6.已知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硫酸钠和氯化镁等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1)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7.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依次为:
①加水溶解;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过滤;
⑥加适量的稀盐酸;
⑦蒸发结晶。
(1)溶解、过滤、蒸发环节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操作②③中的两种试剂可用一种试剂代替,该试剂的名称是    ;
(3)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    。
8.NaCl样品含有杂质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哪些?   
(2)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9.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泥沙等。提纯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为氯化钡溶液,则加入B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填离子符号)。
10.实验室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BaCl2、Na2CO3、   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    。写出加入氯化钡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
(1)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2)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通过图1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2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多”、“减少”、“不变”)。
12.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1)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可用硫酸替代该流程中的稀盐酸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    (填试剂),若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3)步骤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    操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    ,停止加热,最终得到精盐9.4g。
(4)步骤四:数据处理。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4%。
【结果与反思】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13.粗盐水中含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最后进行蒸发结晶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14.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试剂a若为NaOH溶液,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
(2)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    。
(3)操作C的名称是    。
(4)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成分    (填“有”或“没有”)影响。
(5)比较m和n的大小:m    n(填“<”“>”或“=”)。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可提取食盐。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即可)。
(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即停止加热。
16.粗食盐中含有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杂质。某同学将粗食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食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提纯。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固体X中所含的难溶物有BaSO4、Mg(OH)2、   和BaCO3。
(3)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Y中的两种杂质,这两种杂质是    。
17.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实验室模拟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限选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1)步骤①是加BaCl2溶液除去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③加入的X溶液应选    。(从限选试剂中选)
(3)步骤⑤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加入盐酸时需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当溶液呈    性即可。
(4)用精盐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g。
(5)步骤①和步骤③的顺序不能对调,原因是    。
18.海水晒盐工业流程中,得到的粗盐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⑥中操作b的名称是    。
(2)经过步骤④后所得沉淀为    (填化学式)。
(3)实验中,能否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请说出你的理由    。
19.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假设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向食盐水依次加入三种试剂除杂,依次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X溶液(以上三种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X溶液是什么溶液?   ,过量的X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为什么没有影响?   
20.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
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过量的Y溶液;
c.过滤;
d.加过量盐酸;
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
21.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加过量的Y溶液;c.过滤;d.加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
(4)若2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九上第一单元复习之粗盐提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①完成NaCl中Na2SO4杂质的除去
B.用图①和图②完成粗盐中不溶物的除去
C.用图③制备纯净的氢气
D.用图④除去CO2中含有的HCl杂质
【分析】A、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氯化钠、硫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杂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用图①能除去难溶性杂质,用图②完成蒸发操作,能完成粗盐中不溶物的除去,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图③中装置制取的氢气中还含有水蒸气,不能用图③制备纯净的氢气,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某粗盐中可能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欲对该粗盐进行检验和提纯。他们将粗盐样品溶于水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④过滤;
⑤向滤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其中步骤
①中无现象,
②中有沉淀产生,
③中沉淀量增加。
(1)由上述现象判断,原粗盐样品中一定含有什么杂质  硫酸钠 ?
(2)写出步骤
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 。(一个即可)
(3)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他们还需进行什么操作  蒸发结晶 ?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检验和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检验和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检验和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除去氯化镁;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除去硫酸钠;③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氯化钙和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步骤①中无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镁生成,说明该粗盐中不含氯化镁;步骤②中产生沉淀,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说明该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步骤③中沉淀量增加,说明有沉淀生成,该沉淀一定有碳酸钡,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说明该粗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钙,则原粗盐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2)由(1)中的解析可知,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有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加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根据以上解析,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未参与反应)和碳酸钠(过量的),步骤⑤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要获得纯净的氯化钠,还需进行蒸发结晶,除去水分,同时也使氯化氢挥发掉。
故答案为:
(1)硫酸钠;
(2)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
(3)蒸发结晶。
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制盐、冶金等场景。
Ⅰ.制盐:
“西川有火井……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
(1)火井指的是天然气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符号,下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引发酸雨的气体是  SO2 和NO2。
(2)制盐的原理是卤水通过  蒸发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母液是氯化钠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Ⅱ.采矿和冶炼锡:
(3)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这五种金属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锡、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B 。(填标号)
A.Sn、Ag、稀盐酸
B.Sn、Ag、FeSO4溶液
C.Sn、Ag、CuSO4溶液
D.Sn、AgNO3溶液
(4)采矿:古代水中淘取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难溶于水)与  过滤 操作的原理相似,所用容器的孔径需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5)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涉及的反应之一是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锡砂,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SnO2Sn+2CO2 。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成分和形成酸雨的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制盐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以及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5)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一氧化碳和氧化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锡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引发酸雨的气体是SO2和NO2;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制盐的原理是卤水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这五种金属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A、Sn能与稀盐酸反应释放出氢气,而Ag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证明Sn比Ag活泼;
B、Sn和Ag均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无法证明Sn和Ag的活动性强弱;
C、Sn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锡,而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可以证明Sn比Ag活泼;
D、Sn能置换出AgNO3溶液中的银,可以证明Sn比Ag活泼;
故选:B;
(3)古代水中淘取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难溶于水)与过滤操作的原理相似,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4)在CO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生成锡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CO+SnO2Sn+2CO2。
故答案为:(1)CH4;SO2;
(2)蒸发结晶;饱和;
(3)质子数不同;B;
(3)过滤;小于;
(4)+2;2CO+SnO2Sn+2CO2。
4.海水经风吹日晒可获得含有泥沙的粗盐,再经过加工得到精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粗盐初步提纯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
( 1)首先进行的操作①是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溶解,能加速粗食盐溶解的方法是  将粗食盐研碎(合理即可) (填一条)。这步骤中用到水的量不宜过多,过多对后续操作②③带来的影响是  过滤和蒸发时间过长 。
(2)操作②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漏斗、烧杯 (填仪器名称 ),列举家庭生活中与操作②原理相同的操作: 用漏勺捞饺子(合理即可) 。
( 3)操作③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 。
【分析】(1)根据加速粗食盐溶解速率的方法,水的量过多对过滤、蒸发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操作②能将泥沙和盐水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操作③是从盐水中获得精盐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将粗食盐研碎,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用热水溶解,温度升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微粒的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合理即可)。
这步骤中用到水的量不宜过多,过多对后续操作②③带来的影响是过滤和蒸发时间过长。
(2)操作②能将泥沙和盐水分离,是过滤操作,操作②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家庭生活中用漏勺捞饺子,利用了饺子难溶于水的原理,利用了过滤的原理;茶杯中的纱网,能将茶水和茶叶梗分离,是与操作②原理相同的操作(合理即可)。
(3)操作③是从盐水中获得精盐固体,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
(1)将粗食盐研碎(合理即可);过滤和蒸发时间过长;
(2)玻璃棒、漏斗、烧杯;用漏勺捞饺子(合理即可);
(3)蒸发结晶。
5.某粗盐水中可能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检验该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并将其除去,设计了以下流程。
(1)加入X的目的是  除去滤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2)过滤操作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白色沉淀增多,这一现象能否说明粗盐水中一定含有CaCl2?请说明理由。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检验和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检验和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检验和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水中不含有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粗盐水中含有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由于过量的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白色沉淀增多,不能说明粗盐水中含有氯化钙,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X,得到氯化钠溶液,则X为稀盐酸,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加入X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由于加入的过量氯化钡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也会增多,则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白色沉淀增多,不能说明粗盐水中一定含有CaCl2。
故答案为:
(1)除去滤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引流;
(3)不能,因为加入的过量氯化钡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也会增多。
6.已知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硫酸钠和氯化镁等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1)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Ba(OH)2 ;
(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含钡离子的溶液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镁等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那么首先加入X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镁离子,故首先加入的X为氢氧化钡,其化学式为Ba(OH)2;氢氧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再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过滤得到的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加入适量盐酸,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蒸发可得到氯化钠固体。
(2)氢氧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再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CaCl2、Ba(OH)2、BaCl2。
故答案为:
(1)Ba(OH)2;
(2)除去CaCl2、Ba(OH)2、BaCl2。
7.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依次为:
①加水溶解;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过滤;
⑥加适量的稀盐酸;
⑦蒸发结晶。
(1)溶解、过滤、蒸发环节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操作②③中的两种试剂可用一种试剂代替,该试剂的名称是  氢氧化钡溶液 ;
(3)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解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蒸发操作所需仪器是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溶解、过滤、蒸发环节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操作②③中的两种试剂可用一种试剂代替,该试剂的名称是氢氧化钡溶液。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是过量的,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故答案为:
(1)玻璃棒;
(2)氢氧化钡溶液;
(3)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8.NaCl样品含有杂质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哪些? 玻璃棒、漏斗 
(2)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玻璃棒、漏斗。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故答案为:
(1)玻璃棒、漏斗;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9.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泥沙等。提纯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 。
(3)若A为氯化钡溶液,则加入B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Ca2+和Ba2+ (填离子符号)。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二为分离沉淀和溶液的操作,应为过滤操作,过滤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粗盐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3)若A为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加入的氯化钡过量,在反应后会剩余,因此加入B溶液应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钡,根据除杂原则可知,B溶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B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Ba2+。
故答案为:
(1)漏斗;
(2)MgCl2+2NaOH=Mg(OH)2↓+2NaCl;
(3)Ca2+和Ba2+。
10.实验室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BaCl2、Na2CO3、 NaOH 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  稀盐酸(或HCl) 。写出加入氯化钡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aC12+Na2SO4=BaSO4↓+2NaCl 。
【分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镁可用氢氧化钠除去;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故答案为:
NaOH;稀盐酸(或HCl);BaC12+Na2SO4=BaSO4↓+2NaCl。
1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
(1)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填一种)
(2)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较多固体 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通过图1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2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A (填序号)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增多 (填“增多”、“减少”、“不变”)。
【分析】(1)根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滤纸破损,造成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缝隙间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进行分析;
(3)①根据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然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最终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稀硫酸、氢氧化钾,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滤纸破损,造成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缝隙间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①要除去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得到纯净的NaCl,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然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最终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稀硫酸、氢氧化钾,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因此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故选:A;
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会增多。
故答案为:(1)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较多固体;
(3)①A;
②增多。
12.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1)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可用硫酸替代该流程中的稀盐酸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  氢氧化钡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填试剂),若  产生气泡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3)步骤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  蒸发 操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最终得到精盐9.4g。
(4)步骤四:数据处理。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4%。
【结果与反思】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除杂过程中又有氯化钠生成 。
【分析】(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蒸发操作。
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
(4)除杂过程中又有氯化钠生成。
【解答】解:(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2)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能调整,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顺序可以互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可用硫酸替代该流程中的稀盐酸,是因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4种沉淀,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例如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氯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C。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
故填:氢氧化钡。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故填: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3)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蒸发操作;
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最终得到精盐9.4g。
故填:蒸发;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4)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除杂过程中又有氯化钠生成。
故填:除杂过程中又有氯化钠生成。
13.粗盐水中含有MgCl2、CaCl2、Na2SO4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原因: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补充: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最后进行蒸发结晶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
【分析】加入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
过滤后,应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答】解: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以上方案还需完善,原因: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补充: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最后进行蒸发结晶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填: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原因: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补充: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14.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试剂a若为NaOH溶液,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MgCl2杂质 。
(2)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  NaCl、NaOH、Na2CO3 。
(3)操作C的名称是  蒸发 。
(4)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成分  没有 (填“有”或“没有”)影响。
(5)比较m和n的大小:m  < n(填“<”“>”或“=”)。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粗盐精炼的流程,第一步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除去了氯化镁,但引入了剩余的氢氧化钠,第二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但引入了剩余的碳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操作C是蒸发进行分析;
(4)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5)根据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进行分析;
(6)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即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分析。
【解答】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若a是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杂质;故答案为:MgCl2杂质;
(2)根据题意,除去氯化镁后应加入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加入的a和b都是过量的,因此滤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钠,以及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NaCl、NaOH、Na2CO3;
(3)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和盐酸反应生成物有氯化钠,以及产物水和二氧化碳,故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则若得到晶体需要的操作是蒸发;故答案为:蒸发;
(4)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但是盐酸溶质是气体在蒸发时氯化氢气体挥发到空气中,因此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成分没有影响;故答案为:没有;
(5)根据题意反应过程中由于有新的氯化钠生成,因此最终得到的晶体质量大于提纯前,故m<n;故答案为:<;
(6)电解饱和食盐水即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15.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可提取食盐。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
(2)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Mg(OH)2、CaCO3 (填化学式);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任写一条即可)。
(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即停止加热。
【分析】(1)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Mg(OH)2、CaCO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故答案为:
(1)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Mg(OH)2、CaCO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3)较多固体。
16.粗食盐中含有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杂质。某同学将粗食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食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提纯。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固体X中所含的难溶物有BaSO4、Mg(OH)2、 CaCO3 和BaCO3。
(3)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Y中的两种杂质,这两种杂质是  NaOH、Na2CO3 。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解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蒸发操作所需仪器是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则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固体X中所含的难溶物有BaSO4、Mg(OH)2、CaCO3和BaCO3。
(3)溶液Y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Y中的两种杂质,这两种杂质是NaOH、Na2CO3。
故答案为:
(1)玻璃棒;
(2)CaCO3;
(3)NaOH、Na2CO3。
17.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实验室模拟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限选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1)步骤①是加BaCl2溶液除去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SO4═BaSO4↓+2NaCl 。
(2)步骤③加入的X溶液应选  碳酸钠溶液 。(从限选试剂中选)
(3)步骤⑤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加入盐酸时需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当溶液呈  中 性即可。
(4)用精盐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80 g。
(5)步骤①和步骤③的顺序不能对调,原因是  对调后不能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
【分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步骤①是加BaCl2溶液除去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2)步骤③加入的X溶液应选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
(3)步骤⑤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盐酸时需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当溶液呈中性即可。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
(4)用精盐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500g×16%=80g。
故答案为:80。
(5)步骤①和步骤③的顺序不能对调,原因是对调后不能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故答案为:对调后不能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18.海水晒盐工业流程中,得到的粗盐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⑥中操作b的名称是  蒸发 。
(2)经过步骤④后所得沉淀为  Mg(OH)2、CaCO3 (填化学式)。
(3)实验中,能否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请说出你的理由  否,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所制得的精盐中会含有氯化钙杂质 。
【分析】(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金和氯化钠;
(3)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所制得的精盐中会含有氯化钙杂质。
【解答】解:(1)步骤⑥中操作b是从精盐水中获得精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采用的方法是:蒸发;
(2)在步骤②中,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Mg(OH)2;在步骤③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CaCO3,经过步骤④后所得沉淀为CaCO3、Mg(OH)2;
(3)实验中,不能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是因为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所制得的精盐中会含有氯化钙杂质。
故答案为:(1)蒸发。
(2)Mg(OH)2、CaCO3。
(3)否,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所制得的精盐中会含有氯化钙杂质。
19.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假设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向食盐水依次加入三种试剂除杂,依次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X溶液(以上三种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食盐水中的氯化钙 
(2)X溶液是什么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X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为什么没有影响? 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可以除去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食盐水中的氯化钙。
(2)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是过量的,X溶液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是稀盐酸,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可以除去,过量的稀盐酸对所得到的氯化钠晶体的纯度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
(1)除去食盐水中的氯化钙;
(2)稀盐酸;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可以除去。
20.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C (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NaCl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
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过量的Y溶液;
c.过滤;
d.加过量盐酸;
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MgSO4=Mg(OH)2↓+BaSO4↓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
【分析】(1)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B错误;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
(3)①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②Y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④先加入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故答案为:(1)C;
(2)放热;NaOH、NaCl;
(3)Ba(OH)2+MgSO4=Mg(OH)2↓+BaSO4↓;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21.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C 。(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NaCl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加过量的Y溶液;c.过滤;d.加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MgSO4=Mg(OH)2↓+BaSO4↓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
(4)若2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1)A、根据纯碱属于盐分析;
B、根据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酸和碱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分析;
(2)①根据题干分析;
②根据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氢氧化钠还有剩余分析;
(3)①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分析;
②根据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分析;
③根据在蒸发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分析;
④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答】解:(1)A、纯碱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B错误;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NaCl;
(3)①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故答案为:Ba(OH)2+MgSO4=Mg(OH)2↓+BaSO4↓;
②Y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故答案为: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答案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④先加入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故答案为: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HCl+NaOH=NaCl+H2O
40 58.5
20gx (20g+20g)×5.85%
x=8%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