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0 09: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一、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走进作者
生字学习





fēng

yuán
山峰
顶峰
侧面
侧目
穹庐
茅庐
缘分
机缘
二、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朗读
初读古诗
注意生词
注意语音语调
思考为什么庐山一会儿岭一会儿峰呢?
01
02
03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不仅正看,侧看,还怎样看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解诗意
诗意:(庐山)横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横看
侧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高耸入云的山峰
诗句赏析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的景色却各不相同。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注释
横看: 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 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 侧面。
各不同: 各不相同。
不识: 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 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 因为;由于。
题西林壁
[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shì
yuán

fēng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岑峦叠翠的深山之中。
诗句赏析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讨论探究
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
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诗意
诗意:我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看不清
认不清
因为

因果倒装句
苏轼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最后发出后两句的感叹。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