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案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案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06 11: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在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师:(教材第50页图)“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一起去瞧瞧吧?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示: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呀?”
谈话: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它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呀?可是它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猜一猜,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呈现:怎样分竹笋呢?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引入问题
师:看这两只熊猫正地盯着竹笋流口水呢,猜猜它们在想什么呢?生回答那一共有几个竹笋呢? (6个)咱们看看熊猫们到底怎么想的?(怎么分竹笋呢?)
师:这6个竹笋,该怎么分给两只熊猫呢?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生答,教师先粘贴两只熊猫图像,再板书(注意归类)
对比分析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在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分法中,有的想让大熊猫多吃一些,有的想让小熊猫多吃一些,只有一种方法最公平,你知道是哪一种吗?为什么?预设:3,3这一种,因为两只熊猫都分到3个竹笋。让每个熊猫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教师板书)(4)感受同样多咱们再来具体的看一看分的过程,边问一共有()个竹笋,分给()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到了()个竹笋?谁再来说一说。它们分得()?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得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分桃子
引出问题
师:旁边的小猴子等不及了,要分桃子,他们有什么要求呢?(谁愿意大声读一读猴子们的要求)把桃子平均分着吃有多少个桃子?分给几只猴子?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下面小组合作在纸上帮猴子平均分一分。小组合作要求:①请2号同学准备好数量正好的学具.②3号同学在纸上分一分,4号同学边观察,边描述分的过程,此时请2号同学帮助完成。③1号同学总结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④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完成得快。
(3)小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哪个小组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4)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分法,现在咱们看着大屏幕再来回想一下刚才的集中分法。(演示不同的分法)
(5)小结: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给小猴分桃子,在每一种分法中,都有()个桃子,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个桃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粘贴
3、分萝卜
(1)熊猫吃上了竹笋、小猴也吃到了桃子,小兔子也想请同学们帮忙,那位同学愿意把信息大声读给同学们听。
(2)小组合作要求11名同学用学具代替萝卜,在课桌上分一分另3名同学仔细观察并帮助完成,并说一说一共有()个萝卜?是怎么分的?分给了几只兔子?, 2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好。
(3)哪个同学愿意上台展示谁能把刚才这位同学的总结再说一说。教师板书粘贴。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6 1 2 3 5 4 3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