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每周测验
露天矿排土场是露天矿山采矿过程中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其普遍存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扬尘大等问题。2023年12月25日,全国最大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既能提供电能又能逐步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下图示意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景观。据此完成1~3小题。
1.影响该项目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热量
2.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 )
A.减少扬尘发生的频率 B.增加地表水分的蒸发
C.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 D.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
3.该项目体现的观点是( )
A.工业排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B.非可再生资源应当珍惜和节约
C.新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 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
在江苏盐城的沿海滩涂有我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图),几百台大型风车迎着海风旋转;风车下,成片的蓝紫色太阳能电池板熠熠生辉;电池板下,是数千亩的鱼塘,鱼虾嬉游其间,实现了能源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据此,完成4~5小题。
4.“风光渔”一体化电站( )
A.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B.主要生产化石能源
C.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D.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
5.“风光渔”一体化设计有利于( )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③减轻了大气污染
④减少当地用电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势在必行。读中国风能分布图,据此完成6~8小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
C.东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
7.以下四地中,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四川盆地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8.①地冬季风力发电量大,这时当地主要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度清洁电能。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9~10小题。
9.该工程输电线路( )
A.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 B.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跨越南岭山脉和横断山脉 D.跨越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10.该工程的建设,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 )
A.煤炭资源丰富 B.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023年9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实现我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新格局的关键一步,也是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和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的战略输送通道。下图为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关于川气东送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冻土深厚 B.“气”是可再生能源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川”是指四川省
12.决定川气东送线路走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气候特征 B.距离远近 C.城市分布 D.地势高低
“智能太阳花”是一种能昼开夜合、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电池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的新型太阳能发电板,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完成安装调试后正式并网发电,图(a)为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示意图,(b)为“智能太阳花”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智能太阳花”在白天发电时,“花面”的转动方向大致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14.与传统固定式光伏电池板相比,“智能太阳花”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是因为其能够( )
A.增大太阳高度 B.增加日照时间
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15.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化工、能源、交通、供暖、军事等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称为绿氢。“绿氢”在制取过程中基本没有碳排放,是纯正的绿色能源,制备技术要求高。目前,我国氢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东部地区。2023年4月10日,“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西氢东送”建成后,将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灰氢”(用化石能源制氢),助力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氢东送”工程西起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东至北京市。
(2)乌兰察布市利用太阳能和______两种可再生能源制氢。请任选一种该地区用于制氢的可再生能源,分析其丰富的原因。
(3)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对氢能需求量大的原因。
(4)“西氢东送”属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对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的是太阳能:太阳辐射强,发电量大,太阳辐射较弱,发电量小。所以影响该项目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减少光能的反射,可以减少扬尘发生的频率,A正确;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B错误;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不能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C错误;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不能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排土场光伏项目体现的观点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D正确;工业排弃物实现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且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都应当珍惜和节约,B错误;新能源在短期内不可以替代传统能源,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读材料可知,“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利用风与太阳发电,属于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D正确;“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实现了能源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因此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A错误;一体化电站主要是发电,B错误;“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利用风与太阳发电,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风光渔”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能源的立体开发,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①正确;电池板下发展渔业,可增加水产养殖的收入,②正确;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可减少大气污染,③正确;电站的设计可增加发电量,不会减少当地用电需求,反而是满足了当地的用电需求,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6.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B错误;东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C错误;①地深居内陆,风能资源丰富,人烟稀少,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和塔里木盆地风能资源缺乏,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①地位于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季离风源地近,风力大,发电量大,冬季我国盛行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工程输电线路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故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B正确,A错误;没有跨越南岭山脉和黄土高原,C、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该工程的建设主要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不属于清洁能源,与风能资源无关,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川气东送工程沿途是亚热带地区,没有冻土,A错误;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B错误;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C错误;“川”是指四川省,D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线路穿过众多城市,故城市分布是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C正确;与距离远近关系小,气候和地势属于自然因素,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花面总能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可知,花面需要跟随太阳运动方向转动,才能实现最大的太阳能吸收发电。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太阳东升西落,花面转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C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智能太阳花花盘能够随太阳转动,是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线垂直,与传统的固定式光伏发电板相比,吸收的太阳光热多,发电效率大幅提高,D正确;“智能太阳花”并不能增加太阳高度,也不能增长日照时间和增强太阳辐射,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
(2)风能;太阳能:该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该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风力大;地表平坦,风能资源丰富。
(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气能相关产业发展较快。
(4)对输出地的意义:将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对输入地的意义:优化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解析:(1)读图可知“西氢东送”工程起于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2)兰察布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时该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该地区地形平坦,植被稀疏,风能资源丰富。所以该区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两种可再生能源制氢。
(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但是常规能源紧缺,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制氨技术水平高,东部地区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氢能相关产业发展较快;而且气能污染小,有利于保护环境。
(4)西氢东送工程给内蒙古自治区带来的好处: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氢能资源的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发展该工程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西氢东送工程给北京市带来的好处: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满足能源供应;优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减少废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