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 自然灾害——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每周测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周 自然灾害——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每周测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30 10: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周 自然灾害——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每周测验
2020年11月18日,吉林省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长春市迎来入冬后首场强雨雪冰冻大风降温天气!19日清晨,长春市大面积出现冻雨现象,路面湿滑难行、树木大量倒伏,市民出行受阻;受冻雨、降雪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航班取消、列车停运、轻轨停运、客运站关闭;由于电压不稳,部分城区停水、停电、停热……据此完成1~3小题。
1.这种灾害是指(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寒潮
2.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用遥感卫星技术,能够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B.北方地区营造了防御风沙的防护林
C.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D.个人也可以发布地震消息
3.影响我国的寒冷空气主要来自( )
A.西亚、南亚 B.太平洋、印度洋
C.蒙古、西伯利亚 D.海南岛、台湾岛
读“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4~6小题。
4.下列地形区位于旱灾出现频次>30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5.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旱情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可缓解旱情
B.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旱情严重
C.丙地区终年少雨,旱情严重
D.三地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大
6.我国西北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基本在10次以下,主要原因是( )
A.终年湿润 B.人口稀疏、城镇较少
C.气温年较差大 D.工农业发达,城镇密集
2021年11月4日,受寒潮影响,北京故宫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据此完成7~8小题。
7.表示北京当天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A. B. C. D.
8.此次寒潮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减轻病虫害
②带来沙尘天气
③缓解春季旱情
④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4年1月23日2时,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据图完成9~10小题。
9.此次地震发生地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位于(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印度洋板块内部
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0.地震发生时,下列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操场上——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
②高楼内——立刻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③教室内——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
④在家里——找出贵重物品躲进衣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2月,随着冷空气南下,我国局部地区出现冻雨、雨夹雪和道路结冰等现象。冻雨指雨水与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读“我国冻雨日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小题。
11.冻雨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12.我国冻雨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冻雨多发区形成冻雨天气的主要条件是( )
①地形地势
②夏季风活动
③冬季风活动
④气候湿润
⑤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4.读逃生线路图,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读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海的风向是________,风力是________级。
(2)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该天气会对该城市_______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出行。
(3)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这种灾害性天气会使空气质量级别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寒潮是指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结合题干描述,此次吉林省遭遇的是寒潮灾害,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北方地区营造防御风沙的防护林;兴建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性,A、B、C不符合题意;个人不可以发布地震消息,更不能造谣传谣,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影响我国的寒冷空气(冬季风)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其性质是寒冷干燥,C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旱灾出现频次>30的地区依次是甲华北地区、乙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丙珠三角地区,对照选项不难判断华北平原旱灾出现频次>30,A正确;东北平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旱灾出现频次小于30,B、C、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华北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台风影响的概率很小,A错误;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湿润地区,B错误;丙为珠三角地区,该地区一年中降水的时间较长,C错误;三地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该气候主要特点是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大,再加上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因此旱灾频次较高,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但由于人口稀少,城镇较少,工农业不发达,因此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B正确。故选B。
7.答案:D
解析:受寒潮影响,北京故宫银装素裹,说明北京下了雪。由图可知,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表示的是大雾天气,B表示的是台风,C表示的是沙尘暴,D表示的是中雪,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寒潮导致气温骤降,会冻死害虫,减轻病虫害,①正确;寒潮带来大风,带来沙尘天气,属于不利影响,②错误;寒潮带来雨雪天气,能缓解春季旱情,③正确;寒潮带来雨雪天气,会加剧交通拥堵状况,属于不利影响,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C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操场上应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①正确;高楼内发生地震会造成电梯故障,不能乘坐电梯,②错误;教室内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③正确;在家里找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躲避,而不是找出贵重物品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雾,B表示多云,C表示冻雨,D表示沙尘暴,C正确。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冻雨天气发生最多的地区多分布在我国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A正确。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读图和材料可知,冻雨大多分布在高原山地,与地形地势有关,在冷空气南下时,与湿润气流相遇才能形成冻雨,所以与冬季风有关,海拔较高和气候湿润有关,①③④正确;与夏季风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②⑤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看图可知,符合这一条件的线路是②,B正确。故选B。
15.答案:(1)西北风;6
(2)雾(8-10℃);交通
(3)沙尘暴;升高(上升、增加)
解析:(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可以看出,黄海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是6级。
(2)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雾,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8℃,这种天气对该城市交通带来不利影响。
(3)由图可知,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沙尘暴,这种天气会使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交通及居民的生活,会导致空气质量的级别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