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5遗传与环境——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绿色的韭菜隔绝光线在黑暗中生长就会变成黄白色的韭黄,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韭黄的性状只与基因有关
B.韭黄的性状只与环境有关
C.韭黄的性状可以控制基因
D.韭黄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世界首例含有蜘蛛某种基因的细毛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此种羊的毛具有蛛丝的特性,其强度和弹性是其他天然和人工材料无法比拟的。该细毛羊的获得,说明了( )
A.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C.性状的表现和环境无关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这个事例说明(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B.生物的基因是环境条件决定的
C.生物的性状仅由基因决定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4.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
A.生物的性状仅由基因决定
B.生物的基因是环境条件决定
C.生物的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5.种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红富士苹果,因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果实内糖分积累多,形成了特有的结晶体,故名“冰糖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阿克苏苹果的基因一定发生了改变
B.新疆阿克苏苹果的性状只由基因决定
C.新疆阿克苏苹果发生的变异一定是可遗传的变异
D.新疆阿克苏苹果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低
B.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C.无光条件下的韭菜长成黄白色
D.笼中养大的老虎不善于抓捕猎物
7.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发现自己拔出的一个萝卜长在地下部分表皮颜色为白色,长在地上部分表皮颜色为浅绿色。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白色和浅绿色部分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
B.白色和浅绿色部分颜色的差异是一种可遗传变异
C.浅绿色部分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D.这一性状由基因控制,还受环境的影响
8.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通过近视矫正手术使视力恢复正常
B.长期户外工作使皮肤晒成了小麦色
C.经常打乒乓球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D.一对右利手夫妻生出了左利手孩子
9.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种植,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下图所示差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甲树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
C.甲、乙树冠大小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0.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
D.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有些变异仅由环境引起
11.慈姑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同一植株能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叶形: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箭形;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椭圆形;而沉水叶呈带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植物出现三种叶形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B.不同的叶形说明生物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慈姑的叶形说明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D.慈姑三种不同叶形的出现与环境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1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与其他条件无关
D.物种延续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遗传和变异
13.某地区蜗牛经常会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留下破裂的外壳,科研人员发现破裂的外壳中有条纹的数量较多,无条纹的数量较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蜗牛产生有条纹和无条纹的变异是由于鸟的捕食引起的
B.鸟对蜗牛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C.外壳无条纹的蜗牛更容易生存下来
D.蜗牛产生的有条纹变异属于不利变异
14.小明到马踏湖购买鸭蛋,发现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通过咨询养殖户知道金定鸭(甲)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乙)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小明查阅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作者通过实验数据已经确定蛋壳颜色的青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用T和t表示),请根据下表两个鸭群的四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甲(雄)×乙(雌) 甲(雌)×乙(雄) 第1组的子一代(雌)×第1组的子一代(雄) 第2组的子一代(雄) ×第2组的子一代(雌)
子代产蛋数目及蛋壳颜色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白色(牧) 0 68 1050 918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第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_鸭群混有基因型为Tt的鸭子。
(2)第3、4组实验,结果发现子二代产出的蛋中出现白色蛋,并且青色蛋和白色蛋的比例接近_________,这与孟德尔研究的豌豆高茎与矮茎的遗传规律相符,这也验证了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3)理论上第3组实验得到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
(4)养殖户还告诉小明,鸭蛋的卵黄是什么色与鸭吃的食物有关系。如散养在河里的鸭子,吃的是各种水草、田螺和鱼虾,产的鸭蛋卵黄会偏红。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
1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关系着个人温饱,也关系着国家命运。袁隆平科研团队进行了水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 子代
高秆 矮秆 总数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129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004
(1)分析表格的数据,通过第____组数据可以判断_______(填“高秆”或“矮秆”)为隐性性状。
(2)如果用D、d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在第一组实验中亲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子代高秆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在第三组实验中子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3)水稻的性状是由_______控制的,高产杂交水稻的产生,运用了植物的_______生殖方式(填“有性”或“无性”),体现了_______多样性在农作物育种上的重要性。
(4)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这种变异是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改变韭菜的环境,将其避光处理,可以得到韭黄。说明韭黄的性状除了与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B.韭黄的性状不仅只与环境有关,其颜色和韭菜不同但形态相似,说明了其性状也与基因有关,B错误。
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韭黄的基因可以控制性状而不是性状控制基因,C错误。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同时,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韭黄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含有蜘蛛基因的细羊毛是转基因技术的产品,因为植入了一个基因,使羊长出的羊毛具有了一定的特性,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羊毛具有蛛丝的特性不是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构,也不能说明性状的表现和环境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因为正常的喜马拉雅兔体内没有能够表达黑毛的基因,是变异导致长黑毛,即变异影响了基因的传递。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但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放置一块冰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对遗传因子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遗传因子组成的改变。因此以上事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故选D。
4.答案:D
解析:AB.水毛茛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只能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B不符合题意。
C.同一株水毛茛生长在水中的叶和生长在水面的叶不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即扁平状叶和丝状叶的基因型相同,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深受大家喜爱的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也属于红富士苹果。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果实内糖分积累多。剖开苹果,在糖分聚集处可以看到其特有的结晶体,故名“冰糖心”。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CD.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低、无光条件下的韭菜长成黄白色、笼中养大的老虎不善于抓捕猎物,都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CD错误
B.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BC.通过近视矫正手术使视力恢复正常、长期户外工作使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经常打乒乓球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这些变异都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ABC错误。
D.一对右利手夫妻生出了左利手孩子,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甲、乙两棵杨树苗树冠大小的差异是环境因素差异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10.答案:D
解析:A、变异包括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因此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的,A错误。B、变异包括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因此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是不利的,B错误。C、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些变异仅由环境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同一株慈姑,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漂浮在水面的叶和沉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慈姑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故ABD说法不正确,C说法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环境也能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错误;D、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物种延续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遗传和变异,正确。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蜗牛产生有条纹和无条纹的变异是由于变异引起的,A错误。
BC.由题干可知,蜗牛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留下破裂的外壳中有条纹的数量较多,无条纹的数量较少;故有条纹的蜗牛更容易被鸟捕食而无法生存,无条纹的蜗牛更容易活下来并繁殖后代,故一段时间后,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而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有条纹的蜗牛越来越少,直至被淘汰,BC正确。
D.由题干可知,有条纹的蜗牛更容易被鸟捕食而无法生存,无条纹的蜗牛更容易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因此该地区出现无条纹蜗牛这种变异是有利变异,有条纹蜗牛这种变异是不利变异,D正确。
故选A。
14.答案:(1)青;金定
(2)3:1
(3)TT:Tt:tt=1:2:1
(4)环境影响性状
解析:(1)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与金定鸭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产蛋都几乎为青色;第3为第1组的子一代自交,第4组为第2组的子一代自交,子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且青色比白色多得多,说明青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康贝尔鸭是隐性性状,肯定是纯合子,基因组成为tt,若亲代金定鸭都是纯合子TT,则所产生的蛋的颜色应该都是青色Tt,不会出现白色tt,而第2组所产生的蛋的颜色有少量的白色,说明双亲中的金定鸭鸭群混有杂合子Tt。
(2)第3和第4组为子一代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第3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940:1050,第4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730:918,两者都比较接近于3:1。
(3)第1组中将金定鸭(甲)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乙)白色蛋杂交,子一代均产青色蛋,则亲代均为纯合子,子一代为杂合子Tt,产青色蛋。第3组将子一代Tt自交,遗传图谱如下:
故理论上第3组实验得到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是TT:Tt:tt=1:2:1。
(4)鸭蛋的卵黄的颜色是一种性状,鸭蛋的卵黄的颜色与鸭吃的食物有关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15.答案:(1)三;矮秆
(2)Dd;50%③.DD或Dd
(3)基因;有性③.基因
(4)不可遗传
解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分析表格的数据,通过第三组中亲代都是高秆,子一代出现了矮秆,表明高秆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
(2)如果用D、d分别表示控制茎秆高度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高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秆的基因型为dd。
在第一组实验中,控制子代矮秆的基因型为dd,分别来由亲代高秆和矮秆各提供一个基因d,因此第一组实验中亲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高秆出现的概率是50%。
第三组中亲代高秆和高秆的子代中有矮秆,说明高秆都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因此,高秆的基因都是Dd,则第三组的遗传图为:
由遗传图可知:第三组子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3)水稻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水稻是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而成的,生殖过程出现了两性生殖细胞,属于有性生殖。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4)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