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 地球的公转——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每周一测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运载火箭“神十”成功发射,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6月26日安全返航。其间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神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始进行太空授课。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航天员太空授课时,位于纽约(40°43′N74°W)的华人学生要想同步收看,其开始时间(区时)是当地的( )
A.6月20日21时 B.6月19日21时 C.6月20日7时 D.6月19日7时
2.“神十”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3.汕头市(23°26′N)某地理兴趣小组,在“神十”发射至安全返航的时段内,观察记录了在此期间当地正午太阳方位的变化。其观察的结果是( )
A.正北的天空,没有变化 B.正北、天顶、正南的天空
C.正南的天空,没有变化 D.正南、天顶、正南的天空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5.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6.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原市(37°54′N,112°33′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见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
A.10时48分 B.11时30分
C.12时48分 D.12时30分
8.由此推测,该日(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短夜长 D.昼长夜短
9.若该研学小组项目的观测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可以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当地所处的气候带
③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
④当地所处的季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驻马店市(114°E,33°N)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太阳直射点纬度时,发现太阳直射点在不同时段的移动幅度差别很大(如下图和下表所示),还据此推算出了不同时段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5月2日该小组在市区组织的一次研学活动中,记录该日北京时间5:35日出,并推算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春分至夏至之间各节气的对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节气 日期 直射点纬度
春分 3月20日 0°
清明 4月5日 5°57'N
谷雨 4月20日 11°32'N
立夏 5月5日 16°20'N
小满 5月21日 20°16'N
芒种 6月6日 22°44'N
夏至 6月21日 23°26'N
10.该研学小组推算出的驻马店市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 )
①“二分”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②“二至”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③“二分”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
④“二至”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5月2日驻马店市日出时( )
A.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B.我国三沙市(112°20'E,16°52'N)已经日出
C.莫斯科(38°E,56°N)与驻马店市同一日期
D.驻马店市的对趾点处早已日落
12.5月2日驻马店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68.5° B.71.5° C.72.5 D.73.5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灾害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安全性,下图示意气候变迁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的四季变化 B.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运动的自转规律
14.近年来,中国二十四节气在适用性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气候的变暖 B.城市居民不关注二十四节气
C.降水的变化大 D.暑天天数增多,寒天减少
15.近年来,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对西北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的挑战是( )
A.文物的风力侵蚀和空气污染会加剧
B.文物的化学腐蚀和生物侵蚀会增强
C.文物的温差风化和崩解会增强
D.文物的冻融风化和热裂会增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航天员太空授课时是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纽约74°W属于西5区,纽约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经计算可知此时纽约的区时应是6月19日21时,因此华人学生要想同步收看,其开始时间(区时)是当地的6月19日21时,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6月13日“神十”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该日期处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根据图中地轴倾斜方向及与太阳的相互位置关系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的地球位置,因此“神十”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①、②之间,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答案:D
解析:“神十”发射至安全返航的时段是6月11日到6月26日。汕头市纬度为23°26′N,处于北回归线上,此期间夏至日时(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时间,当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答案:D
解析: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α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不是黄赤交角,与黄赤交角是互余关系;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选D正确。
5.答案:A
解析: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的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选A正确。
6.答案:D
解析: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更替、长江口河道右偏及地方时差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选D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太原市的经度是112°33E,北京时间为120℉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相差约7.5°,时间相差约30分钟。120里位于太原以东,时间要早,所以当竹竿影长品短时,太原市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约为12时+30分钟=12时30分,故排除ABC,选D。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日出时竹竿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日太原市日出东南方向,则日落西南方向,故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该日太原昼短夜长,C正确,D错误。由于无法确定日期,所以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北或向南的移动方向,AB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观测竹竿影子长短的变化可以反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正确: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②错误。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③观测竹竿影子朝向的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所处的季节,属于四季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不同时段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并不一样:从春分到清明的半个月,太阳直射点移动了将近6°,但是从芒种到夏至的半个月才移动不到1,说明太阳直射点在不同 时段的移动幅度差别很大。具体来说:在赤道前后时移动幅度大在回归线前后时移动幅度 小,从而导致春分和秋分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正确,③错误;夏至和冬至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5月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除了极昼极夜以外的全球各地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误;三沙市比驻马店市偏西,且纬度小于驻马店市,日出不可能比驻马店市早(5月2日是夏半年纬度越高,日出越早),B错误;莫斯科使用东三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此时已过零点,与驻马店市为同一日期,C正确;驻马店市日出时,其对跖点正在日落,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读表可知,从谷雨到立夏的 15 天里,太阳直射点移动了接近5°,大约3天移动1。因为越往后移动的幅度越小,所以从5月2日至5月5日的这3天的太阳直射点应该移动不到1°,故5月2日太阳直射点很可是 15.5°N 左右。然后根据正午太阳计算公式,90°-(33°-15.5°),得出答案为 72.5°,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相一致,A正确。农业季节生产规律是人为因素,B错误。昼夜长短变化是其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地球自转不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二十四节气适用性变化的表现是与原来的气候不一致,随着气候变暖,导致中国北方暑天天数增多,寒天减少,D正确。气候变暖是原因,不是具体表现,A错误。跟城市居民不关注二十四节气、降水的变化大无关,BC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北方由暖干变暖湿,使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增多,受到更加频繁的生物侵蚀和化学腐蚀,B正确。气候变暖湿,风力侵蚀会减弱,空气质量变好,A错误。气候暖湿日温差变小,温差风化和崩解减弱,C错误。气候暖湿日温差变小,冻融作用减弱,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