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周测(解析版)——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每周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周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周测(解析版)——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每周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30 10: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周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每周一测
林盘是川西的一种乡村聚落形式,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常以姓氏宗族为聚落单位,形态小巧如盘,分布分散,形成已逾千年。不同的林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左图为川西部分林盘分布区,右图为川西林盘的土地利用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能体现甲地林盘景观特点的是( )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②水绕稻田竹绕宅
③鱼塘台田麦果棉
④房舍散布随田居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林盘分散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B.更接近大自然
C.方便田间耕作 D.节省耕地资源
3.川西林盘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扩大林盘用地规模
②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③保持乡野田园风光
④开发林盘景观,发展休闲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
4.图中河流阶地中的河流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岩浆喷出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5.阶地高于洪水位以上,一般是因为( )
A.地壳上升,河水下蚀 B.地壳下沉,河水沉积
C.流量增大,沉积增强 D.含沙量减小,侵蚀减弱
6.有关河漫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沉积少 B.南侧沉积多
C.洪水时接受沉积,河漫滩增大 D.枯水时露出水面,河漫滩增大
拉林铁路起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终至林芝市,穿行寺雪域高原,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截至2022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下图为拉林铁路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拉林铁路在设计之初没有选择与已有G318国道并行的北线方案,而选择了南线方案的原因是( )
A.城镇更多,运输需求大 B.河谷地形,施工难度小
C.距离更近,建设成本低 D.水能丰富,能源供应足
8.拉林铁路的终点站林芝站,建设在离市区20千米的郊外,其原因主要是( )
A.远离市区,地价便宜 B.地形平坦,便于施工
C.城市规划,预留空间 D.减少绕道,节省成本
9.拉林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
A.缩短拉萨至林芝的距离 B.带动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C.促进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建设 D.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牂牁江大桥是贵州毕节纳雍县至黔西南州晴隆县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桥梁。全长1849米,主跨1080米,相比其他地方的悬索桥,是第一座从下构到上构全过程实现“纯贵州造”的悬索桥,实现了从贵州修建到贵州制造的转变。大桥建成后,两岸路程将由1小时缩短为1分钟,形成贵州与四川、广西之间的快速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0.牂牁江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该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 B.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C.沿线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D.植被茂密施工困难
11.牂牁江大桥建成后,可以( )
A.提高牂牁江的通航能力 B.缩短纳雍到晴隆的直线距离
C.扩大城乡间经济差距 D.加强西南地区的沟通联系
12.下列措施最有利于从贵州修建转变为贵州制造的是( )
A.选择贵州当地产的建筑材料 B.采用贵州当地的建筑工人
C.提升贵州桥梁公司技术水平 D.增加贵州地区桥梁数量
秘鲁安第斯山脉圣谷的古印加梯田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大多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利用大块的石头垒成2~5米高的石墙,然后填上碎石和渣土,最后覆盖一层1米左右厚度的肥沃细土。现如今,当地农民仍然在古老的梯田上耕种,但是粮食不能自给。下图示意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及古印加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古印加梯田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A.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B.靠近海洋,降水丰富
C.山坡平缓,利于开垦 D.冰雪融水,水源充足
14.古印加梯田修建石墙的目的是( )
A.通风透光,改善局部气候 B.保持水土,累积土壤厚度
C.铺设道路,便于居民通行 D.减缓坡度,加快地表径流
15.当地的农民仍然在古老的梯田上耕种,但是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
A.耕地资源减少 B.灌溉水源减少 C.耕作技术落后 D.生态环境破坏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下图左)。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先民们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下图右)。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到各家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指出先民们为保障哈尼梯田用水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阐述哈尼梯田如何体现出地域文化。(提示:从生产活动、用水用地、价值观和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
(3)分析哈尼梯田文化在当地能进行代际传承的地理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左图的海拔可知甲地地形较平坦,①层层稻田是南方山地丘陵的景观;③是华北平原东部改造盐碱地利用的农业模式,而川西平原光照不足,不宜种植棉花,排除③。右图显示都江堰水渠密布,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便于分散建造农舍,形成图中的林盘模式,故②④符合川西林盘的景观特点,A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川西传统水稻种植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土地少,需精耕细作进行田间管理。林盘散布,房舍靠近农口,人们出户即到田间,方便就近耕作。分散建议比集中建议,平均每户人家投入的建设成本和占用的土地更多,故A错误,C正确,D错误。林盘是传统乡村聚落形式,与大自然的距离近,故B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传统的林盘经济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衰落景象。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川西林盘具有独特景观和淳朴民风,具有发展特色生态休闲旅游的潜力;保护地方文化,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③④正确。改造民风民俗会破坏林盘原有文化特色,扩大林盘用地规模将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故①②错。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图中河流阶地中的河流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5.答案:A
解析:阶地高于洪水位以上,一般的因为地壳上升,河水下蚀,A正确;地壳下沉,河水沉积不会形成阶地,B错误,阶地的形成主要和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有关与流量、含沙量关联不是很大,C、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坡度北侧小于南侧北侧沉积多,南侧沉积少,A、B错误;洪水时接受沉积,河漫滩增大,C正确:枯水时露出水面,河漫滩减小,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从图中看出南线方案经过的城镇明显多于北线,运输需求更大,A正确;南线虽然是河谷地形,但是山高谷深,施工难度也很大,B错误;南北线距离相近,建设成本差距小,C错误;交通线建设和水能的关系不大,而且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资源少,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林芝市所在的西藏自治区地价差异较小,而且为了选择低地价而远离市区达20公里不符合常理,A错误;林芝在青藏高原,地形都不平坦,B错误;林芝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较慢,20公里的空间作为预留城市规划不合理,C错误;林芝市所在位置偏北,林芝站在林芝市以南20公里的位置,这里建设可以减少往北的绕行,降低成本,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可以看到拉林铁路和原来的公路线基本并行,不能缩短拉萨至林芝的距离,A错误;西藏所在地区为生态脆弱地区,不能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B错误;拉林铁路能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促进乡村振兴建设,C正确;铁路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不是减轻压力,D错误。故选C。
10.答案: A
解析:贵州毕节纳雍县至黔西县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是最大困难,故选A,降水和植被虽然也是困扰,但是对建设影响相对较少,沿线经济落后不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BCD错误。
11.答案: D
解析:大桥建成后,两岸路程将由1小时缩短为1分钟,形成贵州与四川、广西之间的快速通道,能够加强西南地区沟通联系。缩小城乡间经济差距,故选D。且B选项错误。大桥建设是陆上交通,对水上交通影响不大,A错误,大桥建成后能缩短纳雍到晴隆的交通距离,但不能缩短直线距离,C错误。
12.答案:C
解析:贵州修建转变为贵州制造是桥梁技术的提升,C对。仅仅是选择当地建筑材料、采用建筑工人和增加桥梁数量不算贵州制造。ABD错误。
13.答案:D
解析:读图该农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和新疆南部地区,稻米的优势产区在我国南方地区,柑橘为亚热带农作物,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华北和新疆南部为暖温带,气候干旱,光照强,适合棉花的种植,BCD错误,A正确。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可看出,虽然当地纬度较低,但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古印加梯田分布海拔较高,为高原山地气候,且西部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并不丰富,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秘鲁安藥斯山脉圣谷的古印加梯田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大多是在陡峭的山坡上,椰田主要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C错误;古印加梯田周围有高山分布,有冰雪融水补给,水源充足,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大多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利用大块的石头垒成2~5米高的石墙,然后填上碎石和渣土,最后覆盖一层1米左右厚度的肥沃细土。可知古印加梯田修建石墙主要是为了拦住碎石、渣土和肥沃的细土,是为了保持水土,累积土壤厚度,B正确;利用大块的石头垒成2~5米高的石墙,石墙太高,并不能通风透光,改善局部气候,A错误;2~5米高的石墙并不适合铺设道路,且主要是为了填土发展种植,并不是改善道路,C错误;利用大块的石头垒成2~5米高的石墙,石砌太高,不利于减缓坡度,且就算是减缓坡度之后也应该是减慢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16.答案:(1)规定特定的森林不得砍伐,保证山上有足够面积的森林(涵养水源);修筑沟渠,连接到各家的梯田(完善水利);选出分水官,负责参与分配用水量(保证用水)。
(2)生产活动:依山建梯田,山泉水灌溉。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
用水用地:修筑沟渠,任用分水官,分配用水量;规定特定森林不得砍伐。体现了创新、合作、尊长、守规等思想。
价值观、审美情趣:蓝天白云与梯田交相辉映,景色优美。体现了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价值取向。
(3)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地形、气候等),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谋求人地和谐共生决定梯田生产是理想选择;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在很长时期内,与外界交通联系不便,哈尼梯田文化受外界文化影响少。
解析:(1)据材料可知:先民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于是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哈尼梯田位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到各家稻田,完善了水利设施;每个村都选出一位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保证哈尼梯田用水。
(2)据材料和图可知,生产活动方面:哈尼族先民,利用山地地形修建梯田,引山泉水灌溉梯田,体现了人们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用水用地方面:为了缓解用水矛盾,修筑沟渠;任用分水官,分配田块用水量;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规定特定森林不得砍伐,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体现了创新、合作、尊长、守规等思想。价值观、审美情趣方面:梯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风景优美宜人,体现了人们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价值取向。
(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可知:哈尼梯田位于横断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在很长时期内,与外界交通联系不便,梯田文化受外界文化冲击影响少,得以进行代际传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等,在较长时间内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据上题可知:依山建梯田,山泉水灌溉,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为了谋求人地和谐共生,发展梯田生产是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