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时空坐标
古希腊罗马
(奴隶社会)
中世纪西欧
(封建社会)
近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
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罗马
共和国:贵族共和制
帝国:元首制
封君封臣制度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德国:选帝侯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476年
1500年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纲要链接
(下)第1、2、3、9课
思考一:材料反映了何种制度变化,其根源是什么?
古希腊
古罗马
(共和—帝制)
中世纪西欧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BC509—27
1640——20世纪初
476——15世纪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BC8—BC6世纪
城邦政治
君主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演进
古希腊城邦国家
476年
西罗马帝国
1453年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
前8世纪
前323年
395年
前509年
前27年
多山、多岛、少平原、三面环海、三洲要冲。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地理环境:
政治: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经济: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海上贸易
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开拓进取。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千纪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古风时代)
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时代)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
伯罗奔尼撒战争,由盛转衰
思考一:研读地图,结合所学概述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古代希腊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1)背景:
城邦即城市国家,有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两大特点。
(2)特点:
①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
③各城邦之间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公民资格: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且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古代希腊城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思考二:教材P8的这两幅图片分别反映出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怎样的特色?
崇尚民主的雅典人
崇尚武力的斯巴达人
公民意识
城邦责任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3)主要政体类型:
类型 各自特点 相同点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 贵族制 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 君主制 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 僭主制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力 城邦公民或多或少享有政治权利
雅典
斯巴达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梭伦改革
(民主制奠基)
恢复公民大会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建立陪审法庭
“解负令”
建立财产等级制
克利斯提尼改革
(民主制形成)
陶片放逐法
地域政区取代血缘部落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抽签选举议员
取消财产资格限制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制顶峰)
彻底废除财产资格限制
十将军外的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
三大民主机构权力充分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制度特点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 执政官员 陪审法庭 (主要司法机关)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陪审员全体达6000人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各部落轮流执政
由抽签产生
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雅典民主政治可以给后世西方政治哪些启发?
人民主权
法律至上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权力制约
公民意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
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材料: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抽签任职,轮番执政 选举制
人民主权 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雅典人
外邦人
奴隶
雅典人
16.8万
外邦人
3.2万
奴隶20万
雅典公民
4 万左右
陶片放逐法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罪名“亵渎神灵、腐蚀青年”,在他进行自我辩护后,抽签选出的陪审团用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决他死刑。
《法庭上的芙里尼》,芙里尼罪名“亵渎神灵”。辩护律师掀开其衣裳,使陪审员震惊于芙里尼的美艳,(完美的身材被视为神的眷顾),最终以多数投票判决其无罪。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
——亚里士多德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雅典的民主政治评价
积极:
①有利发挥公民的创造力。
②民主氛围使古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③开创民主政治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局限:
①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是少数人的民主,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②运作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③本质的阶级性:是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实质:小国寡民的产物,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城邦政治: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
监察官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权力有限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连任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等,但不易发挥作用
亚里士多德: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国家权力掌握在少部分贵族手中,民主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易发挥作用,但仍具有民主色彩。
寡头政治(oligarchy)是一种政治形式,一小撮特权阶级掌握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力。
混合政体,各司其职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100-44年,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共和国时期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3-14年,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开创了“罗马和平”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时期
——贵族共和政体
共和制(共和政体):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一共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发挥作用。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时期
——贵族共和政体
材料: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罗马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扩张到整个地中海,主要原因就在于古罗马共和国在政体上的巨大优势。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及保民官三者的共同治理,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够得到兼顾。罗马人的“混合政体”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适应并推动了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政体的特点
①贵族寡头特征浓厚:官职无薪金,穷人无法担任(财产资格限制);
②“混合政体”,分权制衡。
罗马平民选举保民官,负责审议和提出法案,保护平民利益,共2人,任期1年按惯例不得连任。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时期
探究:结合所学绘制罗马共和制的结构图, 并结合右图,分析其政治特点?
行政
决策
监督
②混合政体,权力制衡
公民大会作用有限;
官职无薪金,穷人无法担任(财产资格限制)
①贵族寡头特征浓厚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时期
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即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其。戴克里先(284—305)在位时期,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元首制(君主政治)
屋大维并未采用“君主”的名义,而是采用“元首” (“第一公民) 的称号进行统治,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在那一天,屋大维作了戏剧性的政治演出:他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绝对权力。共和制下的各种机构和官职虽然保留,但实际上形同虚设,而屋大维则借共和之名总揽全权。
思考: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实质
特征: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实质:共和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在共和政体下的君主专制
◎屋大维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材料:为扩大领土,古罗马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政体不适应已形成的庞大帝国的需要, 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能适应帝国需要的统治形式,来代替狭隘、腐朽的城邦制度。长时间的内战和对外扩张,使得罗马奴隶主阶级逐渐把权力集中到少数军事统帅中,进而集中到一个军事独裁者手中。
贵族共和制—元首制: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要求,更是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深化认知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探究: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1、不同点:
(1)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 , 斯巴达是 ,罗马共和国是 ;
(2)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2、相同点:
(1)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国家政权管理;
(2)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4)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5)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仅是少数。
民主制
寡头制
贵族共和制
(2021·全国甲卷·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C
(2021·广东选择性历史·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C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
政体划分依据:
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民主制
贵族寡头制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共同点:
【探究】区分不同政体下公民权利的分配与政体的关系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395
476
1500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灭亡
近代欧洲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1、过程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3)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
(4)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三分,形成今天
法国、意大利、德国雏形(843年,《凡尔登
条约》)。
回顾【纲要下】所学,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权力被层层分割→王权软弱,政治分裂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
提供土地与保护
封臣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
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层级间相对独立;④王权有限;⑤双向权利义务;⑥契约意识。
主要特征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
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政治上: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形成。
经济上:城市兴起,取得自治权,市民阶层壮大。
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法国等级示意图
国王
第一等级:教士
第一等级:贵族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
(1)背景:
(2)结果:
(3)影响:
工匠、农民、城市贫民
(4)发展: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
2、英国:议会君主制
【第一阶段:王权受限—1215年《大宪章》】
失地王约翰
(1)背景:
(2)内容:
肯定了国王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
保障封建主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利益。
《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国王不得随意侵犯人身自由
②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约翰为收复失地和扩军备战所进行的无休止的财政榨取。他一方面大规模掠夺教会的财产,另一方面,他随意寻找借口征收“兵役免除税”。为了搜刮金钱,约翰对市民同样不择手段,他规定对出入英格兰任一港口的商品都征收1/15的关税。同时,在封臣后裔继承领地时他过分榨取继承税。个人无视法律的行为终究导致了贵族的反叛。
——钱承旦《英国通史》
对商人利益的保护,一方面说明商人当时已经相当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此前国王曾对商人征收苛捐杂税。
运用契约和法制的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
2、英国:议会君主制
【第一阶段:王权受限—1215年《大宪章》】
(3)影响:
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限制王权的传统
【第二阶段:13世纪中期以后,议会权力加强 】
1265年会议 教俗贵族、骑士 市民出席会议,等级会议被保留
1295年 “模范议会” 骑士和市民出席会议得到普遍认可,此后议会都以该年议会为榜样
1343年 “两院制议会 议会逐渐形成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贵族、高级教士),具有司法权;下院又称平民院(骑士、市民、新贵族),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①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
议会以请愿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
3、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1)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2)1125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3)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但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4)1806年,为拿破仑一世的打击下,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
神圣罗马帝国国徽
双头鹰图案是沿袭古罗马帝国图腾,意即帝国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中间的耶稣受难图则表明帝国神圣性,帝国皇帝即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
(2022年山东高考·6)下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
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思路分析】为打破中世纪早期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贵族割据、权力分散、王权软弱的局面,英法等西欧国家加强王权、城市自治运动兴起和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等成为时代新特点。
路易六世的举措:支持城市公社,是为了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吸收···是为了与支持王权的新兴市民阶层结成政治同盟参加御前会议、控制大贵族的领地,是为了削弱严重威胁王权的大贵族势力,因此B项正确。
推动城市崛起不是主要目的,A排除;建立民族国家是王权加强的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C排除;发展庄园经济与上述措施及目的相悖,D排除。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链接高考
B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概念
(二)确立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者独立战争取得统治地位是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行式。
知识回顾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过程
知识回顾
①确立: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立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充满了妥协性。
②完善: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四)特征:
法国议会共和制
(五)代表:
议会、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奠基: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王在法下”思想
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3)发展:
①1701年《王位继承法》
把王位继承、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②18世纪(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第二次转移: 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
第一个首相
由于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此后,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并组阁形成惯例。
内阁掌握政府权力
③19世纪两党制逐渐形成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内阁是核心
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4)完善:
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名额,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大大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数获得了选举权,选民范围扩大
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渐进性: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逐渐下移到公民
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限制国王的权力
确立议会的权力
内阁掌握实权
国王统而不治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1)背景: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2)确立: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宪法之父”麦迪逊
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如何避免专制政体?
①联邦制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②三权分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a.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b.分权制衡原则: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中央与地方、上院与下院、
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
两党之间的制衡。
c.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员都由由民选产生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分权与制衡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3)完善:
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美国的法律和制度。
杰斐逊认为,上一代人制定的宪法不应该束缚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必须结合当代的实际对宪法作必要的修改。
宪法修正案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言论自由等权利。
1865年:废除奴隶制
1870年:选举权不受肤色、种族限制
1920年:给予妇女选举权
1920年:实现普选权
……
自1787年宪法颁布后,先后提出了27条宪法修正案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法国议会共和制
(1)曲折发展:
特点:长期性、曲折性、艰难性
①_____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
1792
②_____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1870
(2)最终确立:
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一票共和:君主派和共和派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法国议会共和制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间选)
众议院(普选)
副署
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司法独立,审判总统
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思考:法国议会共和制的特点
①分权制衡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项目 英国 美国 法国
标志
政体
行政权
立法权
权力中心
特点
相同点 认识 比较英、美、法的政体
1689年
《权利法案》
1787年
《联邦宪法》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内阁、首相
议会
总统
总统、内阁
国会
议会
议会
总统
议会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三权分立
制约平衡
参议院、总统相互牵制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政党制度
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②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具有独特性,各国应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尊重历史和传统不断完善。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总统任命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比较英、美、法的政体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2、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1、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马克思:“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经过19-20世纪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但也导致了不可避免的阶级矛盾与社会问题
(六)评价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探究: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①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②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③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④实行政党政治。
⑤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⑥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特点
趋势
①从人治走向法治
②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
小结:追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发展的背景
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评价
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古希腊罗马
(奴隶社会)
中世纪西欧
(封建社会)
近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
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罗马
共和国:贵族共和制
帝国:元首制
封君封臣制度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德国:选帝侯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476年
1500年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历史渊源
中世纪后期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壮大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完善
题目
1、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B
C
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C
(2022·全国乙卷)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D
(2022·北京卷)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C
(2020·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B
(2020·全国Ⅲ卷·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C
(2020·浙江高考·20)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C
(2021·广东历史·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