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目 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
三、科技
四、中外文化交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发展
时代 发展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武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三教并行,儒正统受挑战;复兴儒学
“三教合归儒”,儒主,调吸佛、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儒学地位相对衰落,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进一步发展。
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儒家三圣:仁、仁政;有教无类;民贵君轻;等级制度)
儒学危机
材料一:
材料二:魏晋玄学流行(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汉魏之际“纪纲既衰,儒道尤甚”,通经知礼的“略无几人”。
儒学地位相对衰落
士族名流对传统儒学反叛
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内容:思想:主张虚无的“道”;
政治:主张“无为”;
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影响:形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2、道教发展: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时代 发展
春秋战国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唐朝
百家争鸣(老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教兴起。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的发展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两汉
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
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武则天
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后世影响最大)
灭佛运动
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
原 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 损害政府利益。
影 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 本上受到遏制。
后周世宗
北魏太武帝
北周武帝
唐武帝
二、
文学艺术
唐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试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治开明。
(2)经济上: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3)文化上: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前代的积累与奠基。
(4)民族、对外关系上:各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功能从实用转向审美,状态从自发转向自觉)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曹全碑》
怀素《自叙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王羲之楷书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草书
书法
天下第一行书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鼠
牛
虎
兔
猴
羊
马
蛇
龙
狗
鸡
猪
甲骨文的风采
书法
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全篇这么多涂改勾画,怎么还会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玄宗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天宝15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藉逼颜杲卿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共234字。
绘画
(2)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此时已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
②唐朝绘画体裁广泛。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三、科技
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领域 成就
数学
农学
地理
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 ~ 3.141 592 7之间。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科技
2.隋唐时期
领域 成就
建筑
印刷术
火药
天文
医学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日历和书籍。
唐朝中期的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到了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课堂探究】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以及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文化传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交流因素:民族融合与外来文化的传播促进技术间的交流,为科技繁荣提供社会基础
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特点:
①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
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
中外文化交流
波斯
天竺
大食
拂箖
日本
朝鲜
长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经济文化交流
类型 代表
佛学交流 ①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②唐朝玄奘在贞观年间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由其口述编撰的《大唐西域记》,拓宽了国人的眼界,也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③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④日本高僧空海来到长安求法,将大量佛经和诗文集带回日本。
商业贸易 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不少西亚的来华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文化学习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①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②思想与宗教方面: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社会与习俗方面: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人朝鲜和日本。朝鲜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响。
④城市与建筑: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都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来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依据唐寺院的风格式样建造的。
⑤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朝鲜,漏刻、测影等仪器,印刷、水车制造、瓷器烧制、铜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朝传入日本;在农业上,中国茶种传人日本。
⑥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