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 与文化 说课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 与文化 说课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0 13: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1本课地位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的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它系统地介绍了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上承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与统治,下启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发展。
1.2本课内容
本课共包含四个子目,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许多学生缺少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且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时空意识混乱,教学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认识到各个子目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时空观念掌握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的发展,为城市人口增加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
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变化。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宋元时期纸币的发行和使用,在世界商业史上大幅度领先。
第四部分、教学重难点
通过梳理教材、分析史料,使学生认识宋代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素养。
第五部分
教学方法
教法:史料分析法,讲授法,活动提问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课中:
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和史料)
环节二:新课讲授(知识点的梳理,攻克重难点)
环节三:课堂小结(板书小结,课堂练习)
三、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导入: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间接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右图为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场景。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 经济社会发展与隋唐相比有什么新的变化
探究
《夫妇对坐饮宴图》
新变化: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分小组)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概括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5分钟)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
朝代 成就 意义
宋朝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灌溉工具:
辽夏 金元 边疆开发:
南方植棉: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提高了粮食产量
南宋引进占城稻
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茶叶);开始种植棉花。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经济结构是产业结构、经济形态、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状态。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
元朝逐渐普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高转筒车、水转翻车
推动农业发展
历史纵横:北宋的人口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代统计的口数仅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①人口增加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
(二)手工业
部门 成就 意义
纺织业
制瓷业
冶金业
印刷业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棉花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①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南方)、钧窑;景德镇兴起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普遍运用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定窑孩儿枕
汝窑青釉洗
哥窑海棠式花盆
官窑贯耳瓶
钧窑海棠式花盆
元青花鬼谷下山
元代釉里红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原料:胶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
雕版印刷术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材料: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行商业贾,进行各项贸易交换活动,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农业发展
农产品
商品粮
手工业发展
手工产品
促进商业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榷场贸易活跃
货币大增纸币出现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大众基层市场的涌现
知识补充:所谓“草市”,指的就是农村集市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二)边境榷场贸易
知识补充:榷场,它是指中国辽宋夏金各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通常会相互约定,定期开设,受官方严格管控。
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
——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货币需求量激增,纸币出现
北宋交子
材料1: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材料2: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四川。四川当时使用铁钱。分量重、价值低。不便于流通和随身携带,特别是给大宗贸易造成巨大困难。据记载一匹罗卖铁钱两万,铁钱两万重500斤,于是,纸币交子应运而生。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①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短缺;②铁钱不便于流通;③借鉴了飞钱的功能。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四)海外贸易的活跃(归纳教材)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造船技术的先进、指南针的应用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五)城市的兴盛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五)城市的兴盛(坊市制度)
周—唐 宋朝以后
所处位置
政府管理
营业时间
特点位置设“市”,市、坊分开
市、坊的界限被打破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打破空间限制
经营更加自由
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打破时间限制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五)城市的兴盛
说书
猴戏
木偶戏
瓦子
勾栏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六)区域间联系加强
隋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变化:①重开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航程;
②开设海运路线。
思考:对比两图思考,元朝的水运交通有何新变化?(P67)
目的:沟通南北经济,顺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三、经济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阅读教材,合作探究)
④元明清时期:巩固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奠基
②中唐时期以后:开始
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进一步开发
③南宋时期:完成
江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明清江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三、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 陆 游
人口分布南多北少
国家财政养给东南
三、经济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阅读材料,分析其影响)
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五整理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教育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交通:南粮北运,如漕运、海运(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分离)
3、人口: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比重不断增长。
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
5、文化: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北宋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
三、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1: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宋太宗曾下诏“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让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术。宋神宗也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
——《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2:宋朝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居民被允许自由地向街开店;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等。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统治者重视理财
放宽对商业活动限制
三、经济重心南移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
②统治者重视理财,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③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四、社会的变化
四、社会的变化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
经济新发展
社会新变化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社会的变化(阅读材料,分析社会变化)
材料1: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2: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一)科举制进一步完善,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流动性强
四、社会的变化
(二)社会成员的身份日趋平等
(三)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相对松弛
材料1: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唐律疏议》
材料2;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
——宋仁宗年间
材料3:宋朝租佃经济十分盛行。据估计,宋朝佃户占全国总人口35%。租佃和买卖土地办理法律契约即可,且佃农在约满后可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摘编自张海鹏《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4: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经济的变化
1、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2、商业和城市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二、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流动性强
2、社会成员的身份日趋平等
3、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相对松弛
课堂练习
1、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的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的关注 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A
2.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侵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现象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C
课堂练习
3.1080 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并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 )
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
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的繁荣
D
4.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