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
材料1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经济发展速度(%) 2.1 1.4 2.3 3.3 2.9 4.5
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 38 16
殖民地面积(万㎞2) 3350 1740 1060 30 30 290
殖民地人口(万) 39350 3320 5550 1920 970 1230
材料2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核心
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材料3: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必然性)
材料4
萨拉热窝事件(偶然性)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914.7-1918.11)
一战爆发:
事后不久,德奥集团即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征兵
宣战
准备近10年的“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 德皇威廉二世
时间 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阶段 重大战役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5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英法VS德
俄VS德奥
塞尔维亚VS奥匈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美国、中国参战
同盟国战败
1、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
索姆河战役:
1916.6.24—11.18:英法VS德国—伤亡130多万人,首次使用坦克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并成功封锁德过海军 。
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1918年11月11
日,德国政府
代表在福煦车
厢签署了《贡
比涅森林停战
协定》,德国
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2、残忍与杀戮: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特点
1914.7.28——1918.11.11
31个
欧亚非三大洲
超过15亿
7000多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损失大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二战埋下火种)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为二战埋下火种)。
国际联盟:
①首倡者及意图 :
②宗旨:
③“全体一致”原则;
④评价: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性质:
实质:
积极:
局限: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无法维护世界和平(美苏未加入)。
2、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削弱英法意三强,美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出现
最大特点是英国的衰落和美国实力的膨胀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在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时间 背景 原因 根本
直接
客观
影响 1914.7.28—1918.11.11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偶然性);
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必然性)。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二战埋下火种);
2、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猜一猜:他们是哪一个国家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