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Cherish peace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
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海塞
一组古老的照片 一段滴血的历史
比利时小镇伊普尔,在1915年被轰炸得几乎完全摧毁。伊普尔小镇,是一战历史的沉重见证。
毒气施放的场景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15年4月22日
伊普尔化学之战
“伊普尔之雾”
伊普尔(Ypres)是位于比利时西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是一个古老的城镇。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次被使用化学武器的地方。1915年4月,德军用6000只啤酒桶装满氯气吞噬了数万名协约国士兵。毒气肆虐之下,5000人死亡,5000人被俘,英法损失惨重。战争无义,而使用惨无人道的化学武器更是无义。一战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 ,死于战场的约16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及性质
难点: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内容及影响
1.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失衡——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1914年)
一场革命
一个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的出现
帝国主义阶段
殖民扩张
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速) 1.3 1.9 8.1 4.6
项目(1914年) 英 法 美 德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殖民地位次 1 2 5 4
对比一下两组数据,发现什么问题?
美德工业实力赶超英国
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美德赶超英国,对原有殖民体系的不满,帝国主义内部矛盾逐渐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意大利
知识回忆
为这些国家找找当初走过的路?
革命
统一战争
王朝战争
改革
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多样,那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呢?
1.自下而上类。英法两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为其保障,民主制度较为完善。
2.自上而下类。德、意、俄三国通过统一战争、改革等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制度发展曲折、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1.帝国主义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源)
一战前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1898年美西战争
(美国为争夺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发动的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
1899-1902年英布战争
(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两个共和国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英军胜,把持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英布战争是是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胜,俄国被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
“小而辉煌的战争”
“大英帝国力不从心的战争”
“让俄国一夜白头的战争”
战争延续了2年7个月,英军消耗战费2.5亿镑,死亡21942人;布尔人死于战场3990人,死于集中营27927人。
亚洲岛国最终打败欧洲陆上强国,令世人刮目相看。这是俄国专制制度的可耻失败。
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
当新的帝国越来越强大,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老牌帝国在分配殖民地的赌桌上重新洗牌。三场战争导致不同地区殖民利益的重新分配,成为一战的序幕。 ——CCTV世界历史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解说词
英
法
俄
德
意
奥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主要矛盾)
领土和殖民地争夺
贸易摩擦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5月,德、奥、意结盟。 这个集团以德国为主,奥匈帝国是依附德国,意大利则是一个被拉拢而来随时待价而沽的动摇的盟友。
1891-1894年法俄结盟;1904年英法结盟;1907年英俄结盟。至此,欧洲大陆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2.20世纪初吧,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一战的爆发,只是国家意志的强制推动吗?
材料1: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 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2:材料:俄国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拉斯夫主义”的“历史任务”,德国人宣称:“大日耳曼主义思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20世纪初,德国明信片上印有“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一拳打死一个日本佬”等口号。材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B.一战前的德国民族情绪激烈
C.法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 D.长期对外战争削弱德国国力
B
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温—希尔1912年10月创作的漫画《沸点》。该漫画意在表明( )
A.欧洲列强激烈争夺巴尔干 B.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C.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 D.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C
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之间,多民族混居,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俄国、土耳其的争夺中。由于这里民族众多,分属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又交错居住,导致领土纠纷复杂,再加上大国的争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
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的深仇大恨
皇储夫妇丧命,1600万人陪葬,如果他们泉下有知,是否觉得脸上荣光?还是心里寒颤?
刺杀成功后被当场逮捕的普林西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 1914.6.28 (直接原因)
一颗子弹,1600万条人命,如果普林西普泉下有知,是否有一丝悔恨?
萨拉热窝事件后帝国主义国家欣喜若狂
德皇威廉二世:
“这是千载难逢
的机会。”
奥匈帝国帝国大臣赫托尔德叫嚣:“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看来是时候用武力解决同德国的争端了。”
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暗示德国的重心很快就要从西方转到俄国,公开唆使俄国积极发动战争。
1914.7.28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一战正式拉开帷幕
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C
小 结
战火因何点燃?
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更多的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意欲重新瓜分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7月30日,俄国全面动员
7月3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 ,德国对法宣战,攻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
一、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为增强实力争夺霸权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思考点
从定义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起初,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和帝国之争引发了敌对行动。除了如何瓜分权力和领土之外,欧洲列强之间没有取得任何一致。”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 )
A.意识形态的差异 B.权力领土的争夺 C.帝国主义的战争 D.综合国力的较量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C
较量 —— 第一次世界大战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问题思考: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可能条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西线
德国VS英法(1914年和1916年重点)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1915年重点)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1.三条战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战争阶段 时间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年
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施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灭)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双方伤亡近130多万、首现坦克)
英德日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德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三个阶段
德国前参谋长施里芬曾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计划,其特征是进行速决战,6周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企图灭亡中国
战争仍处于胶着状态,但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
增强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以工代战
(1)马恩河战役 (2)日本参战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日德兰海战 (5)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6)俄国1918年退出了战争。(7)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①一战给世界造成深重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战争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重构——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1)惩罚德国及其盟国。
德国重划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法国,瓜分德国全部殖民地,德国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4)成立国际联盟。
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3)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919巴黎和会
1922华盛顿会议
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国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思考:
从内容来看,谁是该体系的获利者?举例说明。
英法等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
波兰等国:民族主权一定程度上得到承认
日美:获得在中国的特权
成为20世纪初侵华主要势力
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思考:
谁是该体系下的牺牲品?举例说明。
德国人民反对《凡尔赛条约》
德国:被过度惩处和掠夺
中国: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列宁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引起德国的强烈复仇情绪
新独立国家的民族矛盾:
“民族自决”原则实际是战胜国按自身利益处理领土问题
极端民族主义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德国挑起新国际争端的温床
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
分赃不均引发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帝国主义与苏俄之间的矛盾
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
问题探究
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
列宁曾说:“靠凡尔赛体系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在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英法联军统帅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积极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消极影响:具有不稳定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具体表现为:宰割战败国、分赃不均、奴役弱小民族、敌视社会主义。
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制度: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全体一致原则
?
?
?
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
由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1)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合约。
(2)确保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4)裁减军备。
(5)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
思考:威尔逊提出这一原则的动机及其影响。
动机: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干预和控制战后世界秩序,谋求美国
的霸权地位。
影响:顺应战后和平民主的趋势;推动国联的建立。
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
制度: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思考:阅读课本p89页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国联宣称
委任统治制度是委托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列宁
实质
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英法等国通过操纵国联,使其成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表象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保护,运用国家法手段貌似公平公正地解决国际纠纷。
VS
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
原则:全体一致原则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思考:这一原则的初衷是什么?后来为何背离初衷?
初衷
出于集体安全考虑
保护所有盟国利益
背离初衷
在反战反侵略问题上
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无法阻止大战爆发
国联的成立是运用国际法协调国际纠纷的新形式,顺应战后和平民主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
但由于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实力不平衡,国联实际上被列强操纵,
无法真正在反战反侵略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
守望和平
战后反思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无限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胡锦涛
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来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习近平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