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37张PPT含2个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37张PPT含2个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0 14: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4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帝国主义的斗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01
寻求资源,贪得无厌 实力变化,野心膨胀
矛盾层层,圈子形成 偶然事发,箭在弦上
一战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背景:
寻求资源,贪得无厌
材料: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思考1: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2: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掠夺资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
原料产地
商品市场
投资产所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原因:
根本原因
国家 英 德 法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4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战位次 1 4 5
3
国家 1800 1860 1913
英国 4.3 19.9 13.6
法国 4.2 7.9 6.1
德国 3.5 4.9 14.8
美国 0.8 7.2 32.0
俄国 5.6 7.0 8.2
意大利 2.5 2.5 2.4
表一 各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表(1800-1913年)
表二 1913年,英美德法四国所占殖民地比较表:
各帝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帝国:占有殖民地与经济不平衡
政治经济发展失衡(实力变化)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野心膨胀)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原因:
矛盾层层,圈子形成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
“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原因:
矛盾层层,圈子形成
巴尔干问题
贸易摩擦
殖民地\霸权
阿尔萨斯-洛林
北非殖民地
突尼斯问题
同盟国
协约国
矛盾实质:
争夺世界市场(殖民地或霸权)
英国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原因:
各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矛盾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主要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原因:
偶然事发,箭在弦上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思考:假如普林西普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还会爆发吗?
离开市政厅时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普林西普被捕
直接原因
【知识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①根本原因:
②主要原因:
③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致使世界局势紧张
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况:
二、灯火熄灭: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西线:英法军队VS德军(决定性战场)
1.1马恩河战役
德军战败,标志
德国“速决战”破产
1.2日本对德宣战
提出“二十一条”
企图灭亡中国
东线:德奥联军VS俄军
1914
1915-1916
2.1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4
1916-1917
南线:奥军VS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3.1凡尔登战役
3.2索姆河战役
1916
3.3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2.2德奥取胜
1918:苏俄退出战争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战役与事件 评价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日本占领山东半岛,提出二十一条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
日本企图灭亡中国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 1918同盟国投降 最长消耗战
最大消耗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
◎日德兰海战(绘画)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战中
挖战壕的华工
◎美国征兵海报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
3.一战的结束(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一战大数据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经历一战后,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势力纷纷瓦解
【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③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战后初期的欧洲废墟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 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各国地位的改变
俄国人不仅团结一致同德国人作战,而且确信他们在短期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俄国人不但未能迅速取胜,反而遭到了惨败。……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两支俄国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年,当俄国军队面对德、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社会主义的突围
1915年的6月,随着战局的发展,又有大批军需品工厂里的工人加入了军队,更加造成了生产水平下降、各类物资短缺。英国政府只得与工会进行谈判、要求工会为恢复生产做出努力,并答应在战后保证非技术工人和女工充分的政治权利。
——高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政治的影响》载《世界历史》
母亲做家务,没有任何仆人,还要去生产军需品,挣钱贴补家用。护士们总是忙碌着,没有休息时间,为战士们缝补衣物。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为战争的事情,女孩们在做着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汽车售票员、驾驶小汽车或是货车。整个世界都颠倒了。自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天。 ——亨利·理查森等:《女人的声音》,郭洪涛译
1918年,英国给予30周岁以上的妇女选举权。
妇女地位的提高
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政府职能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进步
法军的电报设备房
德军在前线打电话
飞行员扔炸弹
双人自行车供电的电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03
零和博弈 火山暂安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参战国 目 的 结 果
德国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奥匈 帝国 占领巴尔干,取得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的出口
英国 保住霸主地位,争夺更多殖民地
法国 削弱德国,报仇雪恨,做欧洲霸主
沙俄 毁德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建立“大斯拉夫帝国”
美国 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大发战争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到限制
帝国解体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
人员、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因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帝国被摧毁,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进出口贸易猛增,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
力量的失衡
预示新的秩序即将诞生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标志: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
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和约》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
 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P85-86)
 凡尔赛体系德国被压制
 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局势更不稳定
 华盛顿体系日本被压制
 形成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同盟
P88思考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点?
 凡尔赛体系
战胜国将战争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奥匈帝国灰飞烟灭,强行划定中东欧广大地区疆界;
中国诉求被无视。
 华盛顿体系
美、英、日、法、意在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上争论不休;
中国提出的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并未实现;
美国鼓吹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被写入《九国公约》。
完全建立在各国实力
的基础之上
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
①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③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宗旨: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
苏俄及德、奥等战败国最初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国联决议采取“全体一致”原则
战后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战后国际秩序建立
地位: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讽刺漫画:美国的缺席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国际联盟:
193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
西班牙内战
  国联没有制裁日本,主张“国际合作”,把东北三省变成帝国主义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国联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却未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苏伊士运河也继续供意大利使用。
  德国援助叛军,进行公开武装干涉。英法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但害怕引火烧身,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国际联盟:
4、评价:
①无法制止战争发生,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
②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凡尔赛体系)、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P87第1段)
美国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退出国联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苛刻残酷的条约不但没有打倒德国,反而激起了复仇心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人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勒索德国的“强制的和平”。巴黎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
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1919年5月4日掀起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的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
----法军元帅福煦
战后国际秩序建立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2.战后国际秩序评价
弊端
①战争罪责,激起整个德意志民族强烈复仇心理
⑦国联的局限性
③美国退出欧洲政治并拒绝参加国联,对欧洲采取孤立主义政策
④对苏联的排斥与敌对失去钳制德国的东方力量
②领土安排引发新的民族矛盾,实际引发了德国地缘政治优势(中欧巴尔干化)
⑤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潜在军事战略优势
⑥对美、中、英、日关系影响
课堂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三条战线、三个阶段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
主要内容
【特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根本
主要
直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