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30 12: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4、例5及“动手实践”,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6~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测量和图形拼组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周长公式。
3.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测量与图形拼组活动,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与周长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各种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索周长概念
1. 激发兴趣,引入周长主题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说:“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在学校的操场上设计一条有趣的障碍跑道,我们该如何计算跑道的长度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周长。”
2. 实物展示,引导动手测量
展示实物:在讲台上摆放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具,邀请学生上台测量这两个图形的边长。
3. 细心引导,培养测量与思考能力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尺子,分别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长和宽。然后告诉我,你们是如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预设1:若有学生测量后直接相加长和宽。
预设处理:教师以鼓励的口吻说:“你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周长的计算有一个特定的公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周长究竟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公式是如何应用的。”
预设2:若有学生对测量结果感到困惑。
预设处理:教师耐心解答:“遇到困惑是正常的,周长的计算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什么是周长?它是如何通过图形的边长来计算的?让我们一步步来。”
师:“根据我们刚刚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现在,如果我们要在操场上设计这样一个周长的跑道,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设计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太好了,你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如何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在黑板上展示周长的公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测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计算周长的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操作探索,理解周长概念
(一)深入探究周长计算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设想一下,小明用绳子围绕一块长方形花园,想知道绳子的长度。花园的长是15米,宽是10米。我们要帮助小明计算围绕花园一圈的绳子长度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情境,自然列出公式:周长 = (长 + 宽) × 2。
2.动手实践,探索周长计算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剪贴、拼图或者绘制,来动手实践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
学情预设:
预设1:学生可能直接将长和宽相加两次,即15+10+15+10=50。
预设2:学生可能先将长和宽相加,再乘以2,即(15+10)×2=50。
预设3: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实际测量绳子长度来验证计算结果。
预设4:使用图形拼组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规律,即长和宽的和的两倍。
强调周长公式的应用,鼓励学生寻找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3.总结提升
师:通过动手实践,我们发现计算周长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核心思想是理解周长的定义,运用公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操作不仅帮助我们掌握了计算方法,还增强了我们对空间图形的理解。
(二)拓展探究实际应用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师:现在,有一个正方形的操场,每边长是25米,我们要计算围绕操场跑一圈需要多少米的跑道。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公式:周长 = 4 × 边长。
2.动手实践,理解应用
师:请大家利用工具,如卷尺、计算器或者图形纸,来实践计算正方形操场的周长。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学情预设:
预设1:学生可能直接将边长乘以4,即25×4=100。
预设2:学生可能通过实际测量操场边长,然后计算周长。
预设3:学生可能通过图形拼组的方式,构建正方形,计算其周长。
预设4:利用数学软件或绘图工具模拟实际测量和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设计跑道、围栏等。
强调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
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实践探索的精神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实践探索,深化理解
1. 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关于测量物体周长的问题。
结合教材主题图,完成教材指定活动,通过实际测量和图形拼组。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验证周长,分享计算过程和方法。
2. 完成教材“拓展活动”中的周长计算题。
通过课件展示相关题目,学生进行抢答,要求学生在回答时阐述计算周长的思路。
3. 完成教材“练习三”中的周长应用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理解题目要求,通过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并在解答中进行思维训练。
4. 完成教材“练习三”中的实践操作题。
展示相关教具,让学生快速计算图形的周长,并分享自己的计算策略。(侧重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5. 师生互动:讨论如何运用周长公式快速计算,并分享个人的有效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应用技能。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实践和探索,相信大家对周长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引导学生回顾课程要点,总结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技巧,并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板书设计
探究周长与图形拼组
周长概念理解
通过实际测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已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测量方法,并对图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应用周长公式。首先通过实际测量和图形拼组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随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公式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后,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部分学生在应用公式时还显得不够熟练。在讨论中,学生提出了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显示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但有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逻辑不够严密,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