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录
1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CONTENTS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1:结合教材,试找出货币出现的原因,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1)原因:
(2)中国最早的货币:
证据2.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
证据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自然货币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可能是海贝
(3)证据:
财
贩
购
货
贷
贪
赊
贡
贼
贾
贺
赠
贿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1)产生
大约在商朝后期
——人工币
铜铸币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多元货币)
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2.铜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
②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③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巩固政权的需要
(2)影响:
①统一货币,稳定了货币市场
②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④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秦半两
圆形方孔钱
(3)秦朝:统一货币形制
2.铜铸币
“半两”钱母范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铸钱。秦半两钱重8克左右,面铸篆书“半两”二字,史称“重如其文”。
思考:为何秦中央政府要向地方下发“半两”钱母范?
利于货币统一;体现中央权威,利于巩固统一和管理经济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秦半两
圆形方孔钱
(3)秦朝:统一货币形制
2.铜铸币
(4)汉朝:铸币权收归中央
西汉“五铢”铜钱
汉武帝数次改革币制:
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其文相符;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提高铸造技术,防止盗铸。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彭志才《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铜钱的来源与性质》
(5)唐朝:通宝钱制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唐 开元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纸币产生
材料一:由于北宋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基本统一,国民经济具有了良好的商品流通环境,交通运输畅通,便利了商品流通和交换……商业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货币流通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
材料二:北宋的四川诸路生产和贸易都相当发达。但是这个地区由于铜矿缺乏,使用沉重、价值低贱的铁钱。铁钱充当货币在较大数额的贸易支付中很不方便,交子(纸币)就在这一矛盾中应运而生。
——姜丽文《宋代纸币制度的源起与流变》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纸币诞生的原因。
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根本原因)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铁钱携带不便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3.纸币
(1)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①缓解了钱荒问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②纸币携带方便,有利于促进大额贸易开展。
③纸币本身价值不大,其流通很大程度上要靠信用支撑,这对构建社会的信用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④推动政府货币改革;
⑤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2)意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北宋 交子
3.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3)流通:
(4)发展: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①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发行,成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②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
元代至元通行元宝钞
4.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发展历程:
①战国到元朝
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②明朝中期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③清朝
阅读材料,归纳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合作讨论
3.货币发展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3.白银货币化
(2)原因:
①纸币(宝钞)的弊端;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政策的推动肯定;
⑤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3)影响:
①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③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交流。
④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⑤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最初:海贝
商开始:(铜)铸币
宋元:纸币
明朝:铜钱、纸币并行
明清: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4.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6)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币的演变(清朝后期)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银元
晚清光绪银元
民国银元
(1)发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法币
法 币
时间: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
背景:
内容:
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1933年废(银)两改(银)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
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评价: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崩溃;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2)法币改革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法币
(3)废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国民政府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由于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金圆券
3.金圆券、银元券
晚清、民国: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区:人民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0A1B5D5-9B99-4C35-A422-299274C87663}1.背景
2.产生
3.发展
(1)随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3)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4.评价
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毛泽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燕赵党旗红—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1949-1950年
“银元之战”
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第二套主景图案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第三套票面图案主要反映农轻重并举的建设方针和新中国十多年经济建设的成果
第四套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第五套票面图案充分展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弘扬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和硬币
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016猴年生肖纪念币
改革开放40周年金质纪念币
思考:阅读教材结合所学,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人民币 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
货币的发行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
政策:国家对人民币管控严格
二里头遗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铜币→纸币→白银
海贝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汉 五铢钱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新中国 人民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816——1929)
(1944-1971)
( 1976——)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1.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认识: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的形成
(1)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2)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形成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2)英国强大的实力: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一)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以英镑为中心;各国货币储备是黄金,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要用黄金规定货币的价值,纸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黄金;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金本位制的特点
4.金本位制产生的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一)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5.金本位制崩溃,英镑地位下降。
(1)原因:
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2)表现: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一)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945年的德国百废待举
残破的英国
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2)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3)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最终结果说明: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美国的怀特主张“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英国的凯恩斯主张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其他会员国货币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短期贷款,
稳定汇率。
------长期贷款,
经济发展,技术援助。
黄金
美元
(1)时间:20世纪70年代
1971年8月,美国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2)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滞胀)。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冲击美国的霸权,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4、瓦解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积极:有利于世界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
(2)消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
5、评价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2015年,人民币被纳入货币篮子。
1、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
(三)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徽标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份
重大事件
2009年
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2010年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2015年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中国的货币制度,需与世界接轨,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金融制度,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大步迈进!
货币的兴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
1368年
1816年
1840年
1912年
1929年
1945年
1948年
1949年
1971年
中国货币
演变
世界货币
体系
秦:圆形方孔钱
宋:交子;元:钞
明:铜钱与纸币通行;
清:白银与铜钱兼用
晚清:银元
民国:
银元、法币、金圆券、
银元券
中国人民银行(共)
新中国:人民币
英国实行
金本位制
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