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
社会的过渡
新课导入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良渚、陶寺
距今约4-5千年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炎帝、黄帝、尧舜禹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平王东迁
进入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发展线索。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探究古代二里头遗址、文物及国家的产生等,了解夏商周时期相关史实;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夏商周的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暴政,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目录
contents
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贰
商朝的统治
叁
西周的兴衰
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问题思考
两幅图片中的大禹在装束上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大禹治水
戴冠冕的大禹
部落联盟首领
夏国王
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使其安居乐业,还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威望。这种崇高的威望,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壹
1、夏朝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都城:
阳城
(3)君主:
禹
《尚书·大禹谟》曰:“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壹
2、“家天下”
(1)形成: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2)影响: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尧
舜
传贤
传贤
禹
传子
启
《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视频: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壹
3、统治概况
(1)国家机器: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区城:
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3)考古印证:
“二里头遗址”
知识链接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这个位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境内的村落,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璀璨明珠。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都城的所在地。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程度和文明水平。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夏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知识链接
夏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爵
陶鼎
玉器
铜铃
青铜盉
玉璋
知识链接
《史记·夏本纪》:西汉司马迁所著,其中记录了夏朝君主的世系,以及大禹时期的部分历史。
《尚书》:一些诰命中曾讲到“夏”以及“汤革夏命”。
《竹书纪年》:西晋在战国时期魏襄王墓中发现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夏朝经历470年、17王,并且记载了每一位国王时期的大事件。不过其真实性长期受到怀疑,但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印证,其记载的可信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如其中记载的商朝世系和甲骨文记载一致。
《国语》:有关于夏朝的一些记载,如“昔伊洛竭,而夏亡”等。
《左传》:其中不仅引用了《夏书》内容多达15次,还记载了一些与夏朝相关的事件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如唐叔在西周初年被分封在夏虚(后晋),西周初期分封夏朝后代为杞国(在今河南杞县)等。
夏朝历史的文献资料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壹
4、夏朝衰亡:
夏桀穷奢极欲 残暴无道→商汤灭夏
材料一: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材料三:(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夏桀把人当坐骑
贰
商朝的统治
商朝的统治
贰
1、背景:
①夏王桀的暴政引起民众反抗;
②夏朝后期,商人逐渐强大;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汤像
伊尹像
夏朝衰败的时候,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国的国君汤,任用贤相伊尹,团结周围的小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的统治
贰
2、商朝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2)都城:
亳
(3)君主:
汤
《史记·殷本纪》: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桀奔於鸣条,夏师败绩……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商朝的统治
贰
3、统治概况
(1)前期统治: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迁都:
战乱、环境变化→多次迁都(盘庚迁殷 相对稳定)
(3)巩固:
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视频:盘庚迁殷
知识链接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自1928年开始发掘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对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更是填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空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卜辞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征,同时也是印证历史真实性的成熟的文字。
知识链接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
青铜戈
司母戊鼎
商朝玉人
商朝玉象
青铜角
材料: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经很发达。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知识链接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材料:商代的商业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使用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为货币。
商朝的统治
贰
4、商朝衰亡:
商纣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民不聊生。→武王伐纣
酒池肉林
炮烙之刑
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史记·殷本纪》
叁
西周的兴衰
西周的兴衰
叁
1、背景:
①商纣王暴政,民不聊生;
②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③周文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准备。
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文王求贤图
西周的兴衰
叁
2、西周建立
(1)时间:
公元前1046年
(2)都城:
镐京
(3)君主:
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骚扰?
西周的兴衰
叁
3、统治——分封制
(1)目的: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等级: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向周王承担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材料:(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王室
古代帝王后代
功臣
分封对象及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西周的兴衰
叁
4、西周灭亡
(1)原因:
①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2)灭亡: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②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课后练习
1.《史记》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党羽)攻益,而夺之天下。”这两则史料可共同说明( )
A.《史记》比《战国策》更加可信
B.中国开始进入王朝时代
C.“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D.历史文献记载难以考证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等级制度的形成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D
课后练习
3.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4.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给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上述铭文可用来研究( )
A.世袭制的开创 B.分封制的实行
C.井田制的废除 D.郡县制的建立
B
B
谢 谢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