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把握诗歌的意象,赏析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
3.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通过学习鉴赏诗歌创作诗歌。
教学设想: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诗词的学习借力吟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眼、口、心、耳并用,炼词磨句,点评释疑,学生自己内心有了对诗词的自我理解,再通过朗诵、绘画、音乐的活动形式诠释诗词,达到内化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
教学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诵读导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学生们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设计意图:既能将学生快速引入诗词中的雪景,又能强化学生的积累。)
二、解题。
设问: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明确:体裁为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要求,“雪”是题目,主要表现了诗的内容。
(设计意图:简要复习,随文巩固有关词的知识。)
三、自读活动一:读出韵律美。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
设问: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
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
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生字及多音多义字字音标注在书上,拿不准的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教师强调以下字音:“妖娆”的“娆”,将“娆”与“不屈不挠”的“挠”、“富饶”的“饶”比较辨析;“风骚”的“骚”,将“骚”与“白头搔更短”的“搔”比较辨析。多音字“成吉思汗”的“汗”、“今朝”的“朝”、“竞折腰”的“折”。
(设计意图:用联系、比较、辨析的方法进行字词的学习和积累。)
2.读清节奏。设问:有哪些特殊的停顿在朗读时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学生交流,范读特殊停顿的句子。
教师随机点拨:有领起作用的词后面要停顿,如“望”“惜”;有强调作用的词后要停顿,如“须”“看”“数”;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单位做恰当的停顿,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读,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朗读的节奏需要恰当的停顿,而停顿和意义、情感有必然的联系。处理好停顿不仅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而且能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3.读明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韵脚均是一声或者二声,属于平声,平声向上,高而直,和这首诗的昂扬、乐观的情感相一致。朗读时,要把韵脚读饱满,把音读足,才能读出气势。
4.读出语气。
设问:这首词为什么有一种豪迈昂扬、大气磅礴的感情基调呢?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这和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有关系,当然也和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自身的性格有关系。
交代创作背景:毛泽东1936年2月率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情不自禁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以及朗读指导,学生能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容。)
四、自读活动二:理解诗意美。
1.疏通文意。借助课下的注释或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拿不准的师生一起解决。
教师强调特殊词语:“风骚”,“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里的“离骚”,“风骚”在这里借代指“文学才华”,是褒义词。而现代汉语里的“风骚”意思是一个人举止轻浮,不庄重,是贬义词。这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
2.分享阅读感受。
读“______”,我感受到了_______。
示例: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我感受到了高原峻岭在大雪纷飞的掩映下似乎在舞动奔驰,白雪覆盖下的山峦绵延不绝,横亘千里,高原盘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3.补充链接:意象和意境。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作者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诗歌中所写到的自然之景或物象,有具体与抽象之分。
意境: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却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即诗歌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情境。
4.在诗中圈点意象词,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小结过渡:全诗以“雪”为主要意象,与“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营造出“阔大”的意境,由此抒发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上阙写壮丽雪景,意象宏大,意境壮阔,抒热爱祖国之情,景中含情;下阙横跨千年,纵论古今,评说帝王,赞今日人民英雄,议中有情。
(设计意图:从画面想象到内容理解将学生的鉴赏逐步引向深入。)
五、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小组讨论学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师明确诗歌阅读五步法:
一读诗文,读出节奏韵律美;
二解诗题,初识内容与情感;
三知背景,了解作者与背景;
四明诗意,理解诗意品意象;
五悟诗情,领会诗歌情感美。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
2.任意选择一个领字或者一种手法或者一幅画面品一品,批注赏析。
3.课外背诵《沁园春长沙》,品一品意象与意境。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品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模仿《沁园春·雪》写作背景的批注,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余下五首诗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并批注在诗歌的相应位置。
一、预习检查。
学生活动:分享搜集余下五首诗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分享阅读感受。用“读诗歌《______》,我从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读诗歌《沁园春·雪》,我从作者描绘的北国雪景中,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当代英雄的赞美。
三、依据初读感受,试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减少难度,可给一些表现感情基调的词语,如“豪迈奔放、深沉坚定、热情赞扬、忧愁低沉、清新舒展、愉悦明快、憎恶激愤”等。
学生活动:用“读诗歌《_______》,我从______(词语或形式)中读出本诗的感情基调应是______。”
示例:读诗歌《我爱这土地》,我从作者“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执着咏叹中,读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
四、研读五首诗歌,画出诗歌为表达情感,选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活动:在诗作中圈点意象词,并分析其特点,试着描绘画面或说出营造的意境。用“我从《______》这首诗(词)中,找到了_______等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_______的画面,营造了______的意境。”
示例:我从《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找到了“雪”这个意象词,“雪”这一意象又结合结合“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营造出“阔大”的意境,由此抒发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五、总结六首诗歌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六首诗歌的共性是什么?
总结:《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在高山、大地、森林等不同场景中寻找周总理的足迹,展示总理为人民事业日夜操劳的丰功伟绩。
《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想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国难当头的祖国,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乡愁》将无形的思乡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使用多个暗喻,歌咏“四月天”的种种美好,借此赞美“你”带来的爱、温暖和希望。
《我看》从“我”所看到的春日晚景写起,由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生发出对人的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共性:这六首诗作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
总结赏析意象的方法:如何通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第一步,感知基调;
第二步,勾画意象;
第三步,感受画面或者意境;
第四步,把握思想感情。
六、作业:背诵这五首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参照依据,任务单一第3条中最后一个问题: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来传达诗作的情感?
一、课堂导入:上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鉴赏了六首诗歌,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前行,认真朗读每一首诗歌,希望通过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节奏、语气、停连、重音、语调”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一)以《沁园春·雪》为例,指导朗读。
1.诗歌朗读解说:朗读诗歌要注重节奏,把握技巧。具体说来要注意节奏、语气、停连、重音等。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节奏除本身固有的节奏外,还随着诗歌本身的内容和情感发生变化。如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歌,若表现内容欢快、激动、紧张,语调就需上扬,节奏就需加快;若表现内容悲痛、低沉,语调则需下抑,语速也得变慢;若内容属于叙事、平淡的,语调则可平稳、语速适中。但一首诗,其节奏往往比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读出抑扬顿挫,方能显露不同情感。停连和重音更是不可小觑,当“停”则“停”,能渲染情感,当“连”则“连”能突出气势,重音则可以加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2.朗读指导示例: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快、干脆)
万里--雪飘。(高昂)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高昂)/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娆字拖音)
江山/如此--多娇(干脆),(上扬)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俱/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收尾干脆)
解说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与“顿”字重读且拖音,“莽莽”二字一字一顿。四句语气要铿锵有力,方能读出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教师范读)
再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惜”字重读、拖音,读平,“惜”字领起的四句连读,一口气读完,短促又干脆。其中“输”与“逊”重读。(教师范读)
又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数”“今朝”重读,“风流”拖音,“今”拖音,“今朝”读出高昂、坚定的气势,读出满满的自信。(教师范读)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迈奔放的,其间注意作者情感的微妙变化,热情赞美——委婉批判——自信坚定。(整体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展示。
(二)从本单元其余五首诗歌中自选一首,训练朗读
1.个人自选,练习朗读;
2.小组内展示个人朗读成果;
3.组内推荐最佳作品;
4.各组推荐作品上台展示;
5.教师最后点评、总结。
三、布置班级朗读比赛事宜。
1.各小组课外查找自己喜欢的诗词,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本组内展示,并推出一首参赛,小组内一个节目可多人参赛。;
2.按照老师讲解的朗读方法及技巧,进行排练,期间可以邀请老师或同学帮助策划、指导。
3.推荐主持人,撰写串场词,抽号决定比赛出场次序;
4.推荐评委、记分员。制定评分细则,设置必要的奖项;
第四、五课时
教学设计参照依据,任务单三:尝试创作。
一、课堂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欣赏了诗歌,学会了朗读,通过大家的朗诵展示,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闪闪发光的你们,事实证明,只要大家认真参与,你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只要大家认真参与,相信你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闪闪发光的自己。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课文,学以致用,尝试创写诗歌。
二、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任务三“尝试创作”最后附录的“技巧点拨——怎样写诗”,圈画出你觉得重要的内容。
(学生自由读并圈画)
2.任务三给了三个备选题目,请同学们读一读“备选题目一”,看清所给的“提示”,试着续写三到五个句子。
(学生默读、思考、写作,然后展示)
3.通过尝试,我们现在知道,写诗其实并不难,接着挑战一下自己。在“备选题目二和三”中任选一个,看清所给的“提示”,创作一首诗歌或模仿创作一首诗歌。
(学生写作,然后读给小组同学听,每组选出两首班内展示)
4.脱开束缚,你最想写些什么?选择一个对象,确定立意,写一首小诗,注意所选意象,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依据实际情况,若可以课堂完成则课堂完成,若课堂完不成则为作业。)
5.给“活动·探究”诗歌单元做个总结。
在学生完成诗歌创作以后,教师选出一部分优秀诗歌,与学生一起修改后,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给诗集命名,鼓励学生以后可以随时创作,让诗集更丰厚。
愿景:每一趟旅行都没有终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藉由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做个诗人的梦想,明白“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第六课时(《艾青诗选》导读)
一、思维导图带你了解《艾青诗选》。
屏示思维导图。
二、阅读下面的四首诗,勾画出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煤的对话》《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
明确艾青常用的意象与诗人的多重形象:
1、土地的歌者《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煤的对话》;
3、被侮辱与被损害灵魂的代言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4、满含着生命哲理的思想家《鱼化石》。
三、明确阅读《艾青诗选》的方法:三看一勾细分析。
“三看”,一是看诗题,明确题材,领会其主要内容;二看创作背景;三看注释。
“一勾”是勾画出富有韵味的诗句,圈点品读。
“细分析”是分析诗歌意象、分析情感,分析语言特色,分享阅读感受。
四、阅读任务,用这个阅读方法再次精读《艾青诗选》中自己喜爱的诗歌,在书上批注:
1.探究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
2.赏析语言,感受艺术特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