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13.1 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每周测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周 13.1 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每周测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31 09: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 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很难重圆,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为0℃时,内能为0J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100℃的水比0℃的水的内能大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5.人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推断物体分子的相关情况。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甲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乙现象:两个磨平的铅块“粘”在一起。推断:分子间有引力
C.丙现象:水向下流。推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和斥力
D.丁现象: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推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
6.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划燃火柴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盛夏,阳光暴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7.如图所示,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气”,下面叙述合理的是( )
A.打气时,瓶内空气内能减小 B.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内能减小
C.瓶内的“白气”是水蒸气 D.打气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
8.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电炉通电,温度升高
9.下列关于内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它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C.因为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所以冰山没有内能
D.0 ℃的冰也有内能,它的分子也在运动
10.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抽去玻璃板,空气能与二氧化氮气体均匀混合,这属于扩散现象
B.乙中两个削平、削干净,紧紧地压在一起的铅柱能够吊起重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丙中向下推动活塞,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厚玻璃筒内空气内能增大
D.丁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把橡胶塞推出,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1.下列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热鸡蛋放入冷水中,温度降低;
②热水中加入冰块,热水温度降低;
③烤炉火时,身体变暖和;
④两手互相摩擦,双手温度升高;
⑤将冰块在地面上摩擦,冰块熔化;
⑥热水袋焐手,手变暖和;
⑦使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1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描绘了“炒蒸油料”的场景.如图所示,劳动人民在锅中翻炒的目的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油料的内能;在翻炒油料的过程中,人们能闻到油料的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
13.(1)如图1所示,老师在两个瓶子里分别充满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用来演示气体的_________现象,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要大,要使实验结论科学可靠_________瓶。
(2)如图2,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该玻璃的重量,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
(3)如图3,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在瓶塞蹦出来的瞬间,这说明水蒸气对瓶塞_________,其_________减小。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航天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主要是利用加热以及加压的方式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的结合,从而完成零件的加工以及工件的连接。
在航天工业中,焊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航天器发动机的性能,还能使航天器的质量减轻。目前的航天工业制造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焊接技术。如: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线性摩擦焊接技术等。
电子束焊接是在真空环境下利用会聚的高速电子流轰击工件接缝,将电子动能转变为热能,使被焊金属熔合的一种焊接方法。激光技术采用偏光镜反射激光,使反射的光束集中在聚焦装置中产生具有巨大能量的光束,焦点靠近工件时,工件就会在几毫秒内熔化和蒸发,这一效应可用于焊接工艺。线性摩擦焊接技术主要是利用被焊工件做相对线性往复摩擦运动,并在焊接压力作用下产生热量,最终实现焊接的固态连接。
近年来,随着航天工业和各种新型航天材料的不断发展,先进焊接技术在航天制造工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1)焊接技术主要是利用加热以及来完成零件的加工以及______工件的连接。
(2)激光焊接过程中,工件在几毫秒内熔化和蒸发,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线性摩擦焊接技术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4)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和强烈的光,若工作人员直接接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请你想出一种保护人体的方法____________。
15.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无关系?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猜想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茗茗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实验分析】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选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杯中水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_______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墨墨提出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墨墨将上述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具体方法:
(1)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_______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2)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闻到花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解析: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温度越低,分子运动得越缓慢,故A、B、C错误,D正确。
3.答案:B
解析:A.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可以忽略不计。镜子打破后,再拼凑在一起,接触处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因此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
B.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将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压缩时,分子之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因此很难被压缩,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正确;
C.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水分子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分子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A错误、D正确;
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只知道温度高低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5.答案:C
解析: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实际;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符合实际;水向下流说明水受到重力,故C不符合实际;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D符合实际。
6.答案:A
解析:A.划火柴,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向饮料中加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寒冬,手感到温暖,使温度发生变化;
D.盛夏,路面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
故选:A。
7.答案:B
解析:打气时,对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D错误;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瓶内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8.答案:B
解析: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电炉通电,温度升高,是通过电流做功改变内能的;
AC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被举高、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因此它们不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故A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越大,故B正确;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温度很低的冰山也有内能,故C错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 ℃的冰也有内能,它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是扩散现象,故A说法正确;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说法正确;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管内空气做功,管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说法正确;试管内的水蒸气把橡胶塞推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说法错误。
11.答案:①②③⑥
解析:①热鸡蛋放入冷水中,鸡蛋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②热水中加入冰块,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③烤炉火时,人体从炉火中吸收热量,身体变暖和,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④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⑤将冰块在地面上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冰熔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⑥用热水袋焐手时,手吸收热量,手变暖和,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⑦使用锯条锯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2.答案:热传递;扩散
解析:在锅中翻炒油料时,油料从锅体上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油料的内能的;翻炒的作用是使油料受热均匀,在翻炒油料的过程中,人们能闻到油料的香味,是油料的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这属于扩散现象.
13.答案:(1)扩散;A;(2)大于;分子间有引力;(3)做功;内能
解析:(1)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使得气体混合,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
(2)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向上拉玻璃板时;
(3)该实验说明了气体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使得水蒸气液化出现白气,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14.答案:(1)加压
(2)吸热
(3)做功
(4)穿隔热服,戴护目镜
解析:(1)焊接技术主要是利用加热以及加压的方式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的结合,从而完成零件的加工以及工件的连接;
(2)由熔化吸热和汽化吸热可知,激光焊接过程中,工件在几毫秒内熔化和蒸发,需要吸热;
(3)线性摩擦焊接技术主要是利用被焊工件做相对线性往复摩擦运动,并在焊接压力作用下产生热量,最终实现焊接的固态连接,所以线性摩擦焊接技术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4)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和强烈的光,为了保护人体可以穿隔热服,戴护目镜。
15.答案:【实验分析】(1)猜想2;扩散
(2)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拓展】(1)温度
(2)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解析:【实验分析】(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得到的结果是猜想2正确,杯中水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选用两只相同的杯子,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反映分子运动的快慢,运用了转换法;
(3)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拓展】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实验时要使液体的温度、质量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步骤如下:
(1)在相同的两只杯子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2)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