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老舍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导 言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胡适我的母亲 胡 适 胡适,幼名嗣穈,原名胡洪骍(xīng),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教育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积极倡导者。
1916年并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白话文学的主张。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曾任国民政府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辞职,就任北大第三任校长。一生先后获35个博士学位,著作宏富,难以枚举。胡 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两只蝴蝶冯顺弟冯顺弟 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1.注意下列字词读音,释义: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翳
佃户 筹备 摹画 经营调度zhōuchuòshùyìdiànchóumódiào基础知识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广漠:广大空旷。2.标示段序,理清文章结构
3.初步了解人物形象,依照原文信息补全句子。
胡适的母亲是他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慈母 恩师
严父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 见的度量。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一)1~3段: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印象深刻的往事。 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文章结构:“我”的童年经历(铺垫、呼应)(二)4~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4自然段 承上启下
1.写母亲“教之严”、“爱之慈”;
2.写母亲 “当家”的艰难出境中表现出宽 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
3.写母亲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文章结构:(三)13段:影响“我”的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谆谆教诲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恩师严格要求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严父慈爱C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骂孩子,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母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宽容善良D为五哥还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容忍温和E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正直刚烈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的母亲 胡 适 第二课时谆谆教诲 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 正确教导 本文主要是写母亲对他的教导,还是要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宽厚容忍 从不给人脸色看
正直刚烈 从不受一点侮辱对 子对 人严以教子
宽以待人 作者主要写母亲对他的教导,为什么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不仅写“言传”,更写 “身教”。
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教给孩子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课文1-3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其中提到母亲了吗?那是不是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呢?作者童年的性格,生活。提示2: → 文章是怎样引出“母亲”的?提示1:不是 → 可以先看看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提示1:他的童年生活是有缺憾的。那是不是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呢?提示4:看看文后母亲的这种训练对作者的影响怎样?提示1:他的童年生活是有缺憾的。提示2:在缺憾的童年中母亲给了他“做人 的训练”。提示3:母亲的教导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前三段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课文1-3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其中提到母亲了吗?那是不是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呢?作者童年的性格,生活。前三段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课文1-3自然段写作者童年生活的用意。把握本文的语体特点 1.自传体
2.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3.文如其人,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 饰之辞
体验与反思: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自我反省,你是否遵从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
2.你父母曾为你做过哪件最让你感动的事?你目前应当怎样做,才能体恤亲心,报答父母的恩情?中文:妈妈
日文:はは(haha)
英文: mother
法文:[maman](音译)拓展延伸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R (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名人谈母爱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自古以来民间的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但今天我们要齐声说一句:
谢谢您,妈妈! 中国的母亲花 —— 萱草 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 。 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