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去体验和自行发现鱼的家——自然水域中存在的鲜活问题,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3) 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见解。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应该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过一些“做中学”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与提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初步的计划于组织能力
3重点难点
考察活动前的计划与组织环节;填写考察活动记录表。
4教学准备
小鱼、课件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观察小鱼,激发兴趣
讲桌上的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让学生分组观看。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活动2【活动】二、设置考察情景
我们学校东边就有一条小河,那里是小鱼的家。猜一猜小河里有什么。
小河里到底有什么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考察前我们先分一下组,4-----6人一组,选出组长,分工。仿照课本28页考察活动记录表制作自己小组的考察记录表。
强调活动规则:
遵守纪律,不单独行动。把采集好样品保管好,专人保管。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注意安全,不在家长的陪同下不准自己到河边去,河边是有危险的。
我们这样做就是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充分准备,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团结合作。
设置场景一:
假如讲桌上的鱼缸就是村东的小河,让两三个同学扮演不文明的人向鱼缸(小河)里扔垃圾,再扔之前先把自己当时的扔垃圾的情况描述出来。
设置场景二:
分组实地考察,强调“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并带好自己的记录表,及时作好记录。
设置场景三:
我们要纠正不文明的行为。让三个同学扮演高素质的学生,从鱼缸里捞出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并为文明行为鼓掌。
活动3【活动】小结
本节课是同学们实地考察的开始,只有实践才出真知。考察时要及时做好考察记录,保存好采集的样品。
活动4【活动】板书设计
鱼儿的家
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