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第5课时《比一比》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第5课时《比一比》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30 17: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第5课时《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是科学观察中的重要方法,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或多个物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区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比较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的第五课时,主题为《比一比》。在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和尝”等观察方法,为本课学习“比较”这一更高级别的观察方法打下了基础。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比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意识,能够区分一些简单的物体特征,如大小、颜色等。然而,他们对于如何系统地、全面地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观察还缺乏经验。因此,本课设计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这一科学观察方法,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区分。
-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手持两个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两个苹果,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后回答)一个大一个小,一个红一个绿。
师:非常好!你们已经发现了它们的大小和颜色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一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物体的特征。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进行比较呢?
生:(兴奋地)想!
(二)讲授新知,学习比较的方法
1. 明确比较的对象和特征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和特征。比如,我们现在要比较的是这两个苹果,我们要比较它们的哪些特征呢?
生:(思考后回答)大小、颜色、形状等。
师:对,我们可以从大小、颜色、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苹果,看看它们在这些方面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科学笔记本,记录下你们观察到的不同点。比如,你可以写“苹果A比苹果B大”,“苹果B的颜色比苹果A深”等。
(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 强调比较的科学性
师:同学们,我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和公正,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同时,我们还要尽量使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我们的观察结果,比如“更大”、“更小”、“更深”、“更浅”等。
(三)实践活动,运用比较的方法
1. 小组活动: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
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三种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你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重量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记录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 分享与交流
师:好,时间到。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习题设计
选择题: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科学观察中的比较方法?( )
A. 观察两个物体的颜色是否相同
B. 猜测物体的重量而不进行实际测量
C. 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填空题:
在比较两个苹果时,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比较。
判断题:
比较两个物体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它们的好坏。( )
2. 讨论与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学到了什么?你们觉得“比较”这一观察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师:非常好!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同时,比较也是我们进行分类、归纳和推理的重要基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购物时,我们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等;在学习时,我们会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等。因此,掌握比较这一观察方法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五)拓展延伸,激发探索欲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今天比较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声音的高低、味道的浓淡、质地的软硬等。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进行比较的方面?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并总结)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比较这一观察方法,并且能够将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虽然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但在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保持客观和公正,不能仅凭主观感受就下结论。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六)课后作业
1. 请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家里的三件物品,从多个角度(如颜色、大小、形状、重量等)进行比较,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2. 尝试将你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应用到你的学习中去,比如比较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或者比较不同学科的特点等。在下节课上,我们将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比较结果。
(七)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比较”这一科学观察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探索欲,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观察、去比较、去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记住,每一次的观察和比较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变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每一次的观察和比较机会,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一群有着敏锐观察力、强大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小探索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