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件:第五单元第23课 马说(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件:第五单元第23课 马说(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8 17: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马 说韩 愈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因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简介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但讲究文采,跟杂文大致相近,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即“关于马的论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载,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杂文大致相近。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即“关于马的论说”,是后人加的标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祗 辱 zhī槽 枥 一 食 骈 死 外 见 食 马 sìpián xiàn cáo lì shí ·······2、积累文言字词①实词(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喂。2、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鞭打。3、才美不外见。 见:xi à n通“现”表现 。4、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zh ī 、通 “衹”,只是。﹒﹒﹒﹒2、积累文言字词②虚词 马之千里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马) 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表转折,但是) (表承接,不译) 之而之的用法之{ 1、代词。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
义、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助词,的。如“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5、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6、动词,到,往。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而的用法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论语》
2、表转折,可译为“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表修饰,可译为“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4、表并列,可译为“又”“并且”。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识?渍隆!恫渡哒咚怠?3、重点句子的翻译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鞭打它而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
(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马)嘶
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文章集中讲了一个什么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分析课文2.纵观全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 的原因有哪一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伯乐决 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 不 能 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从而造成千里马“没死而名不称”之悲,说明千里马之所以被埋没,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马”,接着从千里马的特点这一角度,进一步把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归于“食马者”的浅薄愚昧,由此导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论,点明主旨。 写作背景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道”。经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峰。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贤主难遇,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下了《马说》一文。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我探究,我收获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满腔悲愤之情。千里马人 才伯 乐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
托 物 ——
寓 意 —— 千里马的遭遇 怀才不遇的愤慨(揭露封建统治者埋
没人才的现象)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如何做?拓展延伸2、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或者说: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人才?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