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单元主题: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观察教材单元导读页,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单元导读——
1 观 潮
第1课时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
资料袋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与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海宁市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只有两千余米。同时,江底泥沙淤积,形成庞大的沙坎,从东往西逐渐升高,最高处在盐官镇上游。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约束,以及水下沙坎的影响,潮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第一组:屹立 昂首
第二组: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动
第三组:霎时 余波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yì
ánɡ
dǐnɡ
ɡuàn
hào
bēnɡ
zhèn
shà
yú
fèi
后鼻音
前鼻音
任务一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归类识记:顿时、霎时
动作演示:
屹立 昂首
看图识记:
鼎
沸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说出你的发现。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浏览课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找出并齐读这句话。
这段话概括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任务二 再读课文 领略奇观
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相关景物。一边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一边想象画面。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宽阔的钱塘江
平静的江面
屹立的古塔
人山人海的海塘大堤
云雾中的小山
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
读了描写观潮者的语句,你感受到什么?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渐
堵
犹
崩
顿
逐
震
霎
余
字词学习
dī
zhú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据
堤
盼
滚
堵
犹
潮
顿
渐
左右结构
崩
震
霎
余
阔
逐
据
堤
盼
滚
堵
犹
崩
震
霎
左窄右宽
上扁下大,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
第2课时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读词语,想象画面。读了这些词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是怎样过来的?请圈出表示方位变化的词。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 )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形成一堵水墙。( ),犹如万马奔腾,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从远处
水天相接的地方
很快地移来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任务一 精读感悟 感受奇观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远
近
观潮顺序
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品读重点语句,倾听声音。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你听过闷雷声吗?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品读重点语句,想象画面。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
浪潮
读句子,想象画面:浪潮是怎样变化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一条白线
比喻
夸张
钱塘江大潮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课文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小结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圈画描写潮去后的词句,想象潮头西去的情景。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余波漫天卷地是怎样的画面?江面风号浪吼是怎样的情景?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潮来前、潮去后出现两次“平静”,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吗?
潮之奇
潮来前
潮去后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写出了大潮之声,突出了潮来的气势。
写出了大潮之形,体现了大潮的壮观。
写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齐读全诗,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语句。
背诵第3~4自然段。
第3自然段:传来隆隆的响声→江面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关键词背诵。
填空背诵。
那条白线__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我是小导游
任务二 学习表达 迁移运用
“我来做导游”活动建议:
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中,任选一部分介绍。
介绍时可以用文中的语言,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运用相关资料。
介绍时语言要符合导游这一身份。
仿照第3~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事物的变化过程。
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借助连接词写清变化过程,可以写这些事物变化的情景。
月亮出现在天空中……
蒲公英渐渐飞远……
小猫听到动静……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按照时间顺序写
天下奇观
声音 样子(远→近)
观 潮
总结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