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试讲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试讲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0 20: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高中语文试讲稿必修下《念奴娇·过洞庭》
一、新课导入
洞庭湖,历来是文人雅士流连驻足、歌咏吟嘆之地。在洞庭湖畔,更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名楼,其建立可追溯至“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居巴陵郡”的时代,你知晓这座楼阁的名字吗?
范仲淹曾赞美“巴陵胜景”尽显“在洞庭一湖”,这番评价可谓赞不绝口。南宋词人张孝祥也曾倾心撰写关于洞庭的词作,有人甚至认为,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较,都显得“犹有尘心”(见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今日,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词作,领略其中所蕴含的“飘飘凌云之气”。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先请大家齐心协力,齐声读出全文。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分享一下,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谁愿意先说一说?
学生1:在我看来,洞庭湖应该是澄澈而空阔的,因为预设中提到了“澄澈”和“空阔”。
老师:很好,确实在文中有这样的描绘。能不能请你再深入一点,用词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具体说明一下你对澄澈和空阔的理解?
学生1:嗯,文中说“湖水澄澈,直下万里深渊”,这让我感觉湖水清澈透明,深不可测,而且这种澄澈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而“空阔”则是从文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景色描写中感受到的,好像湖面辽阔无边。
老师:不错,你通过具体的句子展现了对“澄澈”和“空阔”的深刻理解。有没有其他同学想要分享自己的看法?
学生2:我觉得妙处难与君说可能是指洞庭湖的美景难以言表吧,因为文中说“湖上风来波浩渺,庐山巫峡宜山雨”。感觉湖面波浪翻滚,和庐山、巫峡的景色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老师:很有见地,你从文中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洞庭湖美景的难以言表。这样的理解很好。对于大家来说,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景色描写呢?
学生3:我觉得可以通过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湖边欣赏这些美景,用更丰富的词汇来描绘感受。
老师:非常好的建议!设身处地,通过想象加深对景色的理解,同时用更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感受,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领略到诗人笔下的景致。大家可以在写作中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同学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吗?
(接下来的学生分享和互动中,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并在互动中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指导。)
三、再读文本,深入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入小组活动的环节,我们将以师生问答的形式,深入探究张孝祥的词作《念奴娇》。首先,让我提出一些问题。
问题1: 请你们思考,词中对洞庭湖的描绘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可以从景物描写、氛围感受等方面来回答。
问题2: 在“念岭海: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一阙中,词人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描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描述一下。
问题3: 最后一阙“泛沧浪:自在万象为宾”中,词人表达了怎样的精神境界?大家可以联想一下这句话传达的自由、豁达的氛围。
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小组,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并选取一两个同学作为小组代表回答。请各小组代表在回答问题时,提前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如青云组,爱国组,勤学组,鸿鹄组,和谐组。让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1(青云组代表):在第一阙中,词人通过“澄澈”、“空阔”等词语,描绘了洞庭湖的湖水清澈透明,湖面辽阔无边。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纯净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尘的境界。
老师:很好的描述,对洞庭湖的描绘确实给人一种宁静纯净的感觉。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看法吗?
(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老师:谢谢各位同学的分享。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一阙描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学生2(爱国组代表):在“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一句中,词人通过“孤光”和“肝肺皆冰雪”这些意象,表现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坚守与纯洁。他在岭海经年的官场生活中,虽然遭受了排挤,但仍然保持了光明磊落的品格,内心纯净如冰雪。
老师:很好的解读,词人的坚守与纯洁确实通过这些意象得以展现。其他小组对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吗?
(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老师:大家的见解都很深刻,对于词人的品格形象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泛沧浪:自在万象为宾,这一阙表达了怎样的精神境界?
学生3(勤学组代表):在“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这一句中,词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境界。通过“扣舷独啸”,他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宦海风波的超然态度。整个画面中,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自在万象为宾。
老师:很有深度的理解,这确实是词人在表达对自由、豁达的追求。其他小组有没有对这个精神境界有不同的看法?
(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老师:各组的回答都很出色,对词人的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继续通过联想、想象,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与境界。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大家的回答都很出色,对词中的描写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尝试通过更多的文学知识和历史背景了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多层次理解文本,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同时,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帮助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
四、小结
由学生代表来结课,老师做点评并升华整节课。
升华参考:
在整个课程中,我们共同走过了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这一千古传世之作。通过深入解读,我们深刻领略了张孝祥在政治沉浮和人生波折中所呈现的坚韧与洒脱,他如洞庭湖一般澄澈明净,如北斗星一样坚定独立。这位南宋名臣的一生,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一曲激荡心灵的诗篇。
他在“岭海经年”中,面对逆境始终保持着“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坚韧品格;在“念岭海”之际,以清白之心应对世俗纷扰,不改初衷;最终,在“泛沧浪”时,他超越尘世,与天地万物相融,自在豁达。
这一古老词作所呈现的精神境界,对于我们当代的高中学生而言,也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在现实的考试压力、人际关系纷扰、未知未来的迷茫中,我们或许可以汲取张孝祥的坚持初心、保持清醒的品质,如洞庭湖一般心静明净。
张孝祥的生平历程,告诉我们,纵然身处“处处风波恶”的政治沙场,内心依旧可以“稳泛沧浪空阔”,如屈原的“短歌行”所云:“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面临种种压力,但正是这些压力,铸就了我们的坚韧和坚持。
通过学习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千古绝唱,更是汲取了一份为人处事的智慧。愿我们在面对未来的征程时,能像张孝祥一样,保持初心,坚韧不拔,超越困境,成就卓越。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洞庭湖一样,澄澈明净,心怀坚定的信念,驰骋于人生的波澜壮阔之中。
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写300字的文学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