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目 录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五四运动的爆发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
问题2、五四运动的口号、运动先锋、要求
02 五四运动的扩大
问题1、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
问题2、五四运动的结果
0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问题1、五四运动的意义
问题2、五四运动的性质
1914
一战爆发
1917
中国加入协约国
1919
巴黎和会召开
1918
战争结束
清理战场
华工在坦克车间里劳动
华工远赴战场
法国的中国劳工墓地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俄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一战中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协约国”贡献“苦”与“力”。
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1919年1月28日-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
团长:外交总长陆征祥
组员:
驻美公使顾维钧
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
驻法公使施肇基
驻比利时公使魏震组
中国战胜了,应该提出什么正当要求?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结果: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拒绝
章宗祥
驻日全权公使
陆宗舆
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
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
弱国无外交
强权即公理。
顾维钧
背景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中国代表首先向和会提出取消各国在华的七项特权……又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两项提案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之内,不予以讨论。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了。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巴黎和会
陆征祥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
收回青岛(德占)主权
思考: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何仍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弱国无外交
强权即公理。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愤慨……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
1919.5.3晚7点 北大法科大礼堂
谢绍敏
北大法律系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用鲜血大书——
“还我青岛”!
《京报》社长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
邵飘萍
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愤怒的青年学生们在天安门前集会
阅读课本P60页,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1)时间:
(2)地点:
(3)主力(先锋):
(4)斗争方式:
(5)口号:
(6)结果:
1919.5.4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罢课、
集会演讲
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反帝反封建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
二十一条
口号
五四运动的过程
2.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掀起全国性的反帝浪潮
运动进一步扩大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五四运动的过程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人
罢市标语
国事如此
无心整容
诸君不必光顾
——上海一理发店
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
五四运动的过程
3.斗争结果:
②罢免曹、陆、章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拒
罢
拒
释
五四运动的过程
时间 中心 参与群体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1919.5.4—6月初
1919年6月初—6月底
北京
学生(先锋)、知识分子等
请愿、示威游行、罢课
上海
工人阶级(主力)、学生、商人等
罢工、罢市
罢课
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中流砥柱
工人阶级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的意义
1.性质:
五四运动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不妥协、彻底性
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 …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2.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鸦片战争<1840>——五四运动<1919>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方向: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不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方向:
革命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1919>——新中国成立<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你心中的“五四”精神?
五四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导火索
北京
上海
学生(主力)
工人阶级(主力)
小结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拓展延伸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比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发展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