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2.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3.文章第⑨⑩两段列举典型年画作品,并且语言上大量运用四字词语,结合内容说说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①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②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③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④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⑤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⑥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邀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⑦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⑧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⑩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对于作者来说“意义非凡”的三件事情。(4分)
5.在作者心目中,叶圣陶先生有哪些的“堪称楷模”的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6.请结合上下文语境,诠释第⑦段画横线语句在文中的语文用意。(6分)
7.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可是它的标题却采用了描写景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样命题有何妙用?(6分)
二、名著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7分)
①我扶着墙,经纵向通道去了客厅,客厅天花板上的灯还亮着。家具都倒了。右舷墙上的画框垂直移位,都贴在了地毯上,而左舷墙上的画框,底边离墙一英尺,悬空挂着。如此看来,“鹦鹉螺”号是朝右倾斜,而且完全不能动了。
②就在这时,尼摩船长进来了。他静静地看了看罗盘,看了看气压表,用手指指着地球平面球形图上的一个点,那个点就在南极海那一片。
③我向他提了个问题:“‘鹦鹉螺’号搁浅了?”“是的。”尼摩船长回答。
④“先生,您能告诉我这次事故是怎么造成的吗?”我问他。“是一大块冰造成的,一座冰山调了个个儿。”他答道,“冰山底部被温度更高的水泡过,或是被反复撞击过,重心就会上移。重心上移之后,冰山就会整个转过来,会翻跟头。现在发生的就是这种情况。一大块冰倒下来的时候砸在了正在水下航行的‘鹦鹉螺’号身上。接着,冰滑到了潜艇下面,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把潜艇托上来,带到密度较小的水层里,潜艇就侧卧在那里了。”
⑤“那我们不能让潜艇脱身,恢复艇身的平衡吗?”我追问。
⑥“现在就正在这么做,先生。请您看看气压计。气压计显示,‘鹦鹉螺’号正在上浮。”
⑦尼摩船长不停地看着气压计。自从冰山倾倒以来,“鹦鹉螺”号已经上升了大约一百五十英尺,但倾斜的角度一直没有变化。突然,艇身轻轻一震。“鹦鹉螺”号明显地恢复了一点平衡。客厅里悬挂着的东西明显地恢复了常态。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3分)
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4分)
三、选择题
10.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下题。(3分)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蕴含着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末两句用典,借此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语气斩钉截铁,慷慨激昂。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15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①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选自《唐才子传 白居易》,有删节)
【注释】①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谒顾况 谒 :拜见
B.及览诗卷 览:展览
C.不尚艰难 尚:推崇
D.言言皆实者也 实:朴实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A.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B.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C.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D.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
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
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
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五、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15分)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①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A】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B】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C】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D】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余注入新的 。中外文化的交流, 了盛唐人的眼界, 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②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③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 。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④唐朝以科举取士,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1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贾gǔ B.凋敝 C.藩篱fán D.疾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气息 打开 开阔 气氛 B.气氛 打开 开阔 气息
C.气息 开阔 打开 气氛 D.气氛 开阔 打开 气息
17.文中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A】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B】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C】 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D】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
A., B.、 C., D.,
18.下列对文章划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B.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C.唐朝以科举取士,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D.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以科举取士,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19.将“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烦、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微笑是人们脸上最美丽的表情。当你沮丧时,朋友的一个微笑可能让你心情明媚;当你失败时,父母的一个微笑可能让你重拾信心;当你遇到冲突时,你的一个微笑可能会让问题迎刃而解……微笑的力量不容小觑。时常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
1.D 2.C 3.文章列举年画作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运用四字词语,概括性强,文章节奏明快、语言典雅凝练。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由第②段“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可知不是“所有地区”,原文中是“大部分地区”。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文章第⑨段“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并没有提及《乾隆岁朝行乐图》。本项中“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说法有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说明文内容及语言。
⑨段列举了《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和《老鼠娶亲》的年画文章列举年画作品,⑩段列举了状元及第、吉庆有余、桃园结义、文姬归汉、空城计、红娘传书、花园相会、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第⑩段中的“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短句的运用,列举丰富,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而大量运用四字词语,使得句式整齐,文章语言典雅有趣。
【答案】4.适合文意的概括均可。示例:①“我”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获了奖。②我的那篇作文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精心修改。③叶圣陶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受邀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 5.示例:①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的作文,纸上各种红色修改符号和密麻小字,体现出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品格。②叶圣陶先生批改作文中准确中背的用字和夸奖鼓励的评语(叶圣陶先生邀请一个初中生上门做客,并像会见大人一样地同“我”握手),体现出平易、真诚、亲切、温和的品格。③叶圣陶先生像对待大人和朋友似的与“我”融洽交谈,其中蕴含着认真和期待,体现出和蔼可亲、宽厚包容、奖励后进的品格。 6.示例:这个语句以视觉描写(通过阳光的色彩变化)来形容(渲染)“我”此刻的心理感受。表达的意思是:受到这一墙绿葱葱爬山虎的感染,“我”觉得夏日不再燥热(阳光不再耀眼刺目),心情也变得平和舒畅、怡然开朗。 7.示例:从内容上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具有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意味的景物,它象征(比喻)了叶圣陶的优秀品格和“我”的美好回味,以之为题可以生动形象地揭示(暗示)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一个美好的感情基调,或增加文章的语文韵味):从结构上看:以这样一个富有韵味语句作为题目,则可从背景、情怀、情节、主题等方面总领全文。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①段“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概括可知,初三时,我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获了奖;
结合③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④段“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等内容可知,我翻到自己的那篇作文,发现上面有许多批注和修改,据此概括可得:我的那篇作文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精心修改;
结合⑥段“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邀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⑦段“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可知,那年暑假,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感到十分意外,据此概括可得:叶圣陶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③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④段“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等内容可知,我翻到自己的那篇作文,发现上面有许多批注和修改,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结合⑤段“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⑧段“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可知,叶圣陶先生用鼓励下的批语令“我”树立信心,并主动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从中看出叶圣陶先生真诚热情、善良温和、平易近人的性格;
结合⑨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可知,叶圣陶先生与“我”交谈如同和大人一样,表明叶圣陶先生对“我”的尊重,从中看出叶圣陶先生宽容待人、对后辈充满期许的精神。
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⑦段画线句“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可知,这句话为视角描写,细致描绘出阳光变化的颜色。结合⑦段“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可知,通过描写阳光颜色的变化,渲染清爽怡人的氛围,表现出“我”不再感受到夏日的燥热,心情变得舒畅。
7.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结合⑦段“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⑩段“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可知,标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作者来到叶圣陶先生家看到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结尾又提到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以爬山虎为线索,使文章的叙事更加清晰有条理,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结合⑨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可知,爬山虎的绿色富有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以及他给予作者的希望和鼓励。作者在与叶老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叶老的亲切、认真、质朴和期待,这些美好的品质就如同那片生机勃勃的爬山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再者,标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没有直接点明与叶老的会面等主要内容,而是以一种含蓄、富有诗意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二、名著阅读
【答案】8.“鹦鹉螺”号遇上冰山搁浅,尼摩船长将储水舱里的水排出,使潜艇上浮到合适的位置,最终大家躲过一劫。 9.在“鹦鹉螺”号是朝右倾斜,而且完全不能动时,尼摩船长不慌不忙,沉着镇静。他还知识渊博,不仅能分析出潜艇搁浅的原因,还找出解决的方法。
【解析】8.本题考查事件概括题。事件概括题的答题方法为“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事件结果)”。结合第④段“一大块冰倒下来的时候砸在了正在水下航行的‘鹦鹉螺’号身上。接着,冰滑到了潜艇下面,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把潜艇托上来,带到密度较小的水层里,潜艇就侧卧在那里了”和第⑦段“突然,艇身轻轻一震。‘鹦鹉螺’号明显地恢复了一点平衡。客厅里悬挂着的东西明显地恢复了常态”可知,可知,此选段主要讲述了尼摩船长一行人在南极遭遇冰块搁浅的事,尼摩船长通过将储水舱里的水排出,使潜艇上浮到合适的位置,大家得以逃过一劫,没有撞上冰山。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就在这时,尼摩船长进来了。他静静地看了看罗盘,看了看气压表,用手指指着地球平面球形图上的一个点,那个点就在南极海那一片”可知,面对冰山封路,尼摩船长依旧冷静;表现了尼摩船长镇定沉着的一面;
根据第④段“冰山底部被温度更高的水泡过,或是被反复撞击过,重心就会上移。重心上移之后,冰山就会整个转过来,会翻跟头。现在发生的就是这种情况。一大块冰倒下来的时候砸在了正在水下航行的‘鹦鹉螺’号身上。接着,冰滑到了潜艇下面,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把潜艇托上来,带到密度较小的水层里,潜艇就侧卧在那里了”可知,尼摩船长分析潜艇搁浅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表现了尼摩船长博学多识的一面。
三、选择题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感情,充满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选项中“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理解有误;
故选C。
四、文言文阅读
11.B 12.A 13.D 14.顾况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句意: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览:翻阅;
故选B。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有句如此”是“居天下亦不难”的原因;“老夫前言戏之耳”句意完整;
因此断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故选A 。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由“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可知,原文是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
因:于是;谑:取笑;居:居住;大:大城市;易:容易。
【点睛】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从事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和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五、基础知识综合
15.C 16.A 17.B 18.B 19.B
【解析】15.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藩篱fán——fān;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气息:指某种味道。
气氛:指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
打开:指改变关闭状态。
开阔:地方宽广。
一空,与“注入新的”搭配,用“气息”恰当;二空,与“眼界”搭配,用“打开”恰当;三空,与“胸襟”搭配,用“开阔”恰当;四空,句中形容儒、释、道三教同时兴起,思想界出现自由的环境,用“气氛”恰当;
故选A。
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与后文“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中间为句中停顿,在有顿号的基础上应为逗号;
故选B。
18.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画线句“唐朝以科举取士,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语序不当,将“以科举取士”与“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交换位置;整个长句的主语是“唐朝”,所以在“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前添加“使”,因此改句为: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故选B。
19.本题考查语句还原。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烦、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是一句总领句,②句后面的段落是讲盛唐的经济繁荣,说明不是“民生凋敝”;下面一段是讲国家安定、思想自由,说明不是“战乱频烦、国家分裂”。所以,此句放在②处可引起下文。
故选B。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微笑是人们脸上最美丽的表情。当你沮丧时,朋友的一个微笑可能让你心情明媚;当你失败时,父母的一个微笑可能让你重拾信心;当你遇到冲突时,你的一个微笑可能会让问题迎刃而解……微笑的力量不容小觑。时常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例文: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天空蔚蓝蔚蓝的,小鸟成群结队地飞去远方。我在街上闲逛着,阳光温暖地笼罩着我,微风柔柔地拂过我的脸庞,真舒服啊。不经意间触碰到陌生人的目光,我们都不知不觉点头微笑,突然一段记忆涌了上来……
那天,窗外下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像是不好的预告,狂风呼啸,树摇摆得像是要被卷走似的。一场病痛袭击了我,父母送我来医院。在治疗时我的心砰砰地跳,惶恐不安。护士阿姨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她细心安慰着我,看着她嘴角微微扬起的弧度,我也安心下来。那一抹亲切的微笑,让本是陌生的我们变得亲近了。
我的病情挺严重的,医生让我住院治疗。我平躺在床上,病毒在我的身体里作怪,我特别难受,此时我的神情一定特别狰狞。这时,护士阿姨来送药了,她和昨天晚上一样,带着微笑向我走来,就像从天而降的挥舞着翅膀的天使,浑身散发着柔和洁净的光。我不再那么难受了,感受着她对我的照料与关怀。护士阿姨为我检查身体,喂我吃药,微笑着对我说道:“小朋友别担心,吃下这个药,你的病情马上就会好转的。”她的眼睛如同一汪波光粼粼的湖水,那么清澈,那么柔和,微笑的时候,泛起阵阵涟漪,看着她的眼睛,里面似乎蕴藏着无数鼓励我的话语。我得到了许多安慰,觉得我马上就可以回归美好生活了。临走之前护士阿姨还为我掖了掖被角,走到门口时又转过身来冲我微笑。我感觉身体里的那些难受一下子化为乌有,心中满满的感动。
夜晚,皎洁的月光从远处的大树枝丫上探出来,挂在了树梢上。月光透过白雾一般的薄云,拂过了层层重叠的树枝,照进了病房的窗户里。我望着在地板上斑斑点点细碎的月影,微笑着进入了梦乡。
在医院躺了两天,病毒彻底灰飞烟灭。出院那天,我对护士阿姨真诚地说:“阿姨谢谢您,再见!”“但愿我们不是在这再见。”我明白这是她对我的祝福。她看着我离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笑得是那么灿烂。突然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短短相处几天却对她万分不舍。
记忆中护士阿姨温柔的笑依然那么清晰,我在夕阳中缓缓往回家的方向走去。正是这些善意的微笑,才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啊!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审题可知,中心词是“微笑”,“微笑”是一个非常开放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可以从微笑作为一种积极情感的表达,如何生活变得更美好角度来写。比如,微笑作为一种简单却强大的交流方式,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或者是微笑如何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会坚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谈微笑,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描述微笑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如何通过微笑来克服生活中的挑战,或是通过微笑来建立自信和积极态度。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要求写记叙文。选材上,我们可以写生活中最熟悉的家人、朋友、老师对你的微笑,这微笑代表安慰、鼓励和支持,从而来表达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微笑,用微笑化解矛盾与仇恨,用微笑传递信任与关爱,用微笑构建美丽与和谐,从而来展现微笑的美妙。如可以写“我”深夜学习时,妈妈总是默默地送来一碗鸡蛋羹,看着“我”的微笑,妈妈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体现母爱的无私伟大及家庭的温馨。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到“微笑”的过程描述中,学会使用细节描写,尤其是人物的神态、心理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