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时空观念
思考:观察图片内容,王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周天子控制力日益削弱,诸侯实力上升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第9页和第10页!
时间:BC770-BC476
特点:争霸
学习聚焦: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春秋五霸
(二)战国七雄
时间:BC475-BC221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
特点:兼并
探究:阅读课文第10页最后段,结合两幅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华夏认同
民族大融合
(三)华夏认同
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拓国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有何历史意义?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有何影响?
影响:①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礼崩乐坏,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社会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变法运动的兴起。
③有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1)农业:
①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自主探究:结合材料并阅读课文第11一12页经济发展表现
1.经济发展
(1)农业:
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
◎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
◎李冰父子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2)工商业: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商业打破官府垄断局面,出现巨商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1.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关系变化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井田制崩溃
土地私有制确立
自耕农
垦荒种地的平民和奴隶
破落的逃亡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贵族地主(旧贵族分化)
军功地主
商人地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各国向私田征税
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
经济: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p11学习聚焦)
政治:兼并战争需要(国家需要)
思想:法家思想 (p12学思之窗)
2、变法运动
(1)变法运动的背景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目的:富国强兵;逐步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政治
农商政策
军功授爵
小家庭制
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
— 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县制管理
—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 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连坐制度
特点: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2)、商鞅变法运动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第12页,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开始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
③影响:
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死而秦法未败。
④结 果
铁犁牛耕
周王室衰微
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
分封、宗法制逐渐瓦解
地主阶级兴起并壮大
士阶层崛起、活跃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变法运动
各国争相招揽人才
各学派涌现
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
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
1、背景
百家争鸣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三、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地位或影响
2.主要派别、主张、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第12一13页!
战国时期
法家
“百家争鸣”
荀子
人性本恶;“隆礼重法”
儒家
孟子
人性本善;“仁政”、民本
墨子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
韩非子
法治,控制臣民,革新,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邹衍
阴阳五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
阴阳家
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促进了文化繁荣。
春秋战国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比较项 转型前 转型后
政治 社会性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等
国家管理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县制
民族关系 华夷之辨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经济 生产力 木石工具(集体耕种) 铁犁牛耕(个体农耕)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奴隶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阶级构成 奴隶主和奴隶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
思想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