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关于中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科普文章,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教材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从梦想到现实的不懈追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航天精神。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航天的最新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规划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既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关于航天科技的最新知识,更能深刻理解到航天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的教学对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国航天事业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认识。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于未知领域充满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讲述航天英雄背后的故事、展示最新成就的视频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在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等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规划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识别并记住关键的历史事件。 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分析和师生问答,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归纳总结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激发对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培养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中国航天事业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难点: 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画面,配以激昂的背景音乐。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航天壮举吗?你们对中国航天事业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行为: 观看视频,感受航天发射的震撼。 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初步印象或了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中国航天事业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中国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梦,经历了多少年的努力和奋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走进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行为: 分发《千年梦圆在今朝》阅读材料或展示电子版文档。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文中提到的关键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材料,边读边圈画关键信息。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大家找出文中提到的第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生:“应该是‘万户飞天’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步。” 三、精读分析(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关键历史事件(如“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等)。 发放小组讨论问题卡片,如:“这个事件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什么意义?”“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牺牲?” 学生行为: 小组内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讨论问题。 选出小组代表,准备汇报。 师生示例对话(以“神舟五号”为例):
师:“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小组代表):“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四、填写“飞天梦历程表”(10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飞天梦历程表”空白模板,讲解填写要求。 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行为: 根据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结果,填写“飞天梦历程表”,包括时间、事件、意义等要素。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大家在‘意义’一栏中,简要概括‘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意义。”
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正式启动,为中国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与辉煌。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 学生行为: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生:“我为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也为我们国家的强大而自豪。我想,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搜集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完成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航天梦”的小作文。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入现实案例: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组织讨论:“这些最新的航天成就是如何实现的?它们对世界航天领域有何影响?你认为未来中国航天还将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学生行为: 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航天的最新动态。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新成就背后的技术、团队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因素。 思考并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预测。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生:“这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飞跃,也标志着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师:“那么,你们认为中国航天未来会在哪些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呢?”
生:“我认为可能会在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小行星探测等方面取得更多成就。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航天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 七、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行为: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航天英雄的故事,如杨利伟等航天员的勇敢与奉献,引导学生感受航天人背后的艰辛与坚持。 价值观塑造:强调航天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并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行为: 聆听教师讲述,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与不易。 思考如何将航天精神融入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如努力学习、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等。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航天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航天人的身上,它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的精神。你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并打算如何将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 生:“我学到了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我打算在学习上更加努力,遇到难题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八、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 课堂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航天精神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除了之前布置的作业外,增加一项任务——设计一份“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教师的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在课后完成。 结束语: 师:“同学们,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以航天人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特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提问:“上节课我们提到了哪些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航天领域有何意义?” 学生行为: 回顾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简要回顾一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
生:“‘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深入分析最新成就(10分钟) 教师行为: 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最新成就的视频和图片。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技术突破、团队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学生行为: 观看视频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分享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本,这对我们研究月球有哪些重要意义?”
生:“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月球地质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三、预测未来发展趋势(10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相关科研论文或报道摘要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方向。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预测未来可能取得的突破领域。 学生行为: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参与讨论,分享预测。 师生示例对话:
师:“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中国航天未来最有可能在哪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生:“我认为可能是载人登月或火星基地建设方面,因为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国际航天竞争的热点。” 四、设计“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15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设计模板,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计划。 学生行为: 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设计“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 撰写计划草案,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指导环节):
师:“在设计计划时,要注意考虑哪些因素?”
生:“我们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资金投入、国际合作以及科学价值等多个方面。” 五、分享与点评(10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 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设性点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学生行为: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计划,讲解设计思路和亮点。 聆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学习他人优点。 师生示例对话(点评环节):
师:“这个计划很有创意,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生:“我们确实考虑到了技术难度和资金问题,因此计划中包括了分阶段实施和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等策略。”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和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完善“未来中国航天探索计划”,并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价值。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教师的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在课后完成。 七、情感升华与价值观引导(5分钟) 教师行为: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航天英雄背后的故事,如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的勇敢与坚持,以及航天团队在科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价值观塑造:强调航天精神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对未知的无畏探索、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学生行为: 聆听教师讲述,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与不易,体会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 反思自身,思考如何将航天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中。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航天英雄们站在世界之巅时,我们是否想过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他们的坚持和勇气,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是的,老师。我感受到了航天人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我觉得在学习上,我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八、拓展阅读与自主探究(10分钟) 教师行为: 提供一些关于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的官方文件、权威报道或科普文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国际航天领域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与中国航天相关的合作项目或竞争态势。 学生行为: 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记录下阅读中的疑问和感悟,准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分享。 九、课堂反思与自我评估(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理解中国航天成就、预测未来趋势、设计探索计划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在创新思维、规划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行为: 认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与不足。 填写自我评估表,记录自己的成长点和改进方向。 结束语: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化了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伟大力量。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份力量带入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期待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