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挑山工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挑山工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2: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挑山工》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挑山工》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描绘泰山挑山工的工作场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向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人生哲理。教材不仅介绍了挑山工这一特殊职业的特点和艰辛,还通过挑山工的话语和行动,展现了他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本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具备挑山工般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成功往往属于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对挑山工这一职业并不熟悉,但通过课文的描述和视频资料的补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和精神的伟大。学生对励志故事和人物往往有较高的兴趣,容易从中获得正能量和启示。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可能难以将挑山工精神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挑山工精神,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复述挑山工的职业特点及其登山方式,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并学会将这些哲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视频观看、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挑山工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激发对挑山工精神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将挑山工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动力源泉,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挑山工精神的内涵,即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并学会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难点: 如何将挑山工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手持一份关于不同职业的小图片集,首先进行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大家看大屏幕或我手中的图片,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职业,你们能猜出他们是谁吗?”(逐一展示医生、教师等学生熟悉的职业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行为:
学生们兴奋地举手猜测每张图片所代表的职业,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看这张图片,穿着白色衣服,手里拿着听诊器的是谁?”
学生:“医生!”
教师:“非常棒!那再来看这一张,站在讲台上,拿着粉笔的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老师!” 教师:“很好,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对这些职业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可能不那么常见,但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职业——挑山工。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挑山工》。” 二、目标导学(3分钟) 教师行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学习目标: 能结合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中包含的哲理。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阅读并记住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教师行为:
“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目标,我们就知道今天要学什么、怎么学了。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正式开始学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行为: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挑山工》,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大家5分钟时间。” 学生行为: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做简单标记,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行为:
时间到后,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分享他的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读完课文后,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1举手并站起:“《挑山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冯骥才爷爷登泰山时,见到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由此产生了疑惑。后来通过与一位挑山工的交谈才解开了心中的困惑。回家之后,作者还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像,以此激励自己。” 教师:“说得非常好,既准确又全面。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若没有,则继续下一步。) 四、知识点讲解(15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深入课文,具体看看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以及他们的话中包含了哪些哲理。” 具体步骤: 分段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就进行简短讨论,理解该段大意。 细节分析:选取文中描述挑山工登山的关键句子,如“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等,引导学生分析挑山工的艰辛与坚韧。 哲理探讨:结合挑山工与作者的对话,如“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中蕴含的哲理。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并总结。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挑山工的职业特点,还深刻体会到了他们话中的哲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挑山工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今天的作业是:请大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挑山工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六、拓展阅读与深度思考(10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挑山工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登山的路上,更激励着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段拓展阅读,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这种精神。” 拓展材料准备:
提前准备一两篇关于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励志故事或人物传记片段,如《阿甘正传》中阿甘跑步横跨美国的片段,或是其他展现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故事。 学生行为:
学生阅读拓展材料,边读边思考这些故事与挑山工精神的共通之处。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读完这个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和挑山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2:“我觉得阿甘和挑山工一样,都有一股不放弃的劲儿,不管前路多难,都坚持走下去。”
教师:“非常到位!阿甘的坚持和挑山工的坚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品质。” 七、小组讨论与分享(12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挑山工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想法,看看我们能否从挑山工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计划。 教师行为:
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小组分享环节: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八、情感升华与励志寄语(5分钟) 教师行为:
“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深感欣慰。挑山工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特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到达心中的山顶。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作为我们今天的结束语:‘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都是挑山工,肩负着自己的责任与梦想,一步步向前,永不停歇。’” 学生行为:
学生静静聆听,感受教师的寄语,内心充满力量与感动。 九、作业布置与下课(2分钟) 教师行为:
“除了之前布置的短文作业外,我还希望大家能在周末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比如爬山、远足等,亲身体验一下‘挑山工’的感觉,记录下你的所见所感,下周我们一起来分享。” 学生行为:
学生兴奋地记录作业要求,期待周末的户外活动。 教师行为: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像挑山工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下课!” 学生行为:
学生起立,向教师致意后有序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手持一本“挑山工精神”小册子作为道具。“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挑山工的精神,也分享了许多关于坚韧不拔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重点。” 复习内容: 挑山工的职业特点及其登山方式。 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教师行为:
“谁能来复述一下挑山工话中的那句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如:“‘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半途而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挑山工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看看它如何激励我们前进。” 二、深入理解挑山工精神(10分钟) 教师行为: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材料,更直观地感受挑山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态度。” 视频材料:
播放一段关于泰山挑山工真实工作场景的纪录片,展示他们如何在陡峭的山路上负重前行,面对恶劣天气和疲惫不堪的身体,依然坚持不懈。 学生行为:
学生观看视频,认真观察挑山工的工作状态,感受他们的艰辛与坚韧。 教师行为:
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后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挑山工的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3:“我觉得挑山工的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无论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教师:“非常准确!挑山工的精神正是我们面对生活挑战时需要的宝贵品质。” 三、小组讨论:挑山工精神的应用(15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在日常中践行挑山工精神。”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下大家的发言要点。 教师行为:
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小组分享环节: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第三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在学习上,我们可以把挑山工精神应用到攻克难题上,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直到找到解决方法。” 教师:“非常好!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 四、情境模拟:挑战自我(10分钟) 教师行为: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体验挑山工精神,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情境模拟活动。假设你们现在就是挑山工,面前有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攀登,你们会如何面对这个挑战?” 学生行为:
学生分角色扮演挑山工,小组讨论并制定攀登计划,模拟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 教师行为:
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在攀登过程中,如果遇到体力不支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4:“我们会相互鼓励,坚持走下去,或者调整呼吸和步伐,恢复体力。” 教师:“很好!正是这种团结互助、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行为: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体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挑山工精神。现在,请大家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并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来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 学生5:“我今天深刻体会到了挑山工精神的伟大,明白了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 教师:“非常棒!希望大家都能将挑山工精神铭记于心,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动力源泉。” 六、课堂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行为:
“今天的作业是,请大家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题为《我与挑山工精神》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挑山工精神的理解、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教师行为: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像挑山工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七、拓展阅读与深度思考(10分钟) 教师行为:
“在结束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带领大家进入一段拓展阅读,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挑山工精神。这次,我们将阅读一篇关于‘逆境中成长’的励志文章,看看其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困境中展现出与挑山工相似的坚韧与不屈。” 拓展材料:
教师分发预先准备好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是关于一位在逆境中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真实人物故事,如科学家、运动员或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奋斗历程。 学生行为: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文章中的主人公与挑山工之间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共同点对自己有何启示。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读完这篇文章,大家有没有发现主人公与挑山工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面对挑战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6:“我觉得主人公和挑山工一样,都展现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从未放弃,而是选择坚持到底。” 教师:“说得很好!这种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的精神,正是挑山工精神的核心所在。” 八、情感升华与励志寄语(5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挑山工精神的伟大与力量。它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彰显。在此,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我们今天的结束语:‘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挑山工,背负着梦想与责任,一步步向前,永不停歇。’” 学生行为:
学生静静聆听教师的寄语,心中涌起一股温暖与力量,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以温暖的目光扫视全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给予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九、课后实践与期待(3分钟) 教师行为:
“除了书面作业外,我还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寻找一个实践机会,亲身体验一下挑山工的不易与坚持。可以是参与一次登山活动,或是挑战一项自己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记录下你的过程和感受。下周,我们将举行一次分享会,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实践与感悟。” 学生行为:
学生兴奋地讨论着可能的实践方式,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期待在分享会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师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挑山工的精神,勇敢地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能够像挑山工一样,攀登上一座又一座人生的高峰!” 下课仪式:
教师宣布下课,学生起立向教师致意后有序离开教室,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