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2: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一套经典的科普读物,其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生动有趣的解答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十万个为什么》的这一特点,通过深入阅读、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我们可以假设学生群体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尚待培养,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小实验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如标注、查找资料等。 计划制定:帮助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制定并实施阅读计划。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实验引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行为: 准备一个小实验,如“火山爆发”(小苏打与醋的反应)。 展示实验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火山’会‘爆发’吗?这背后藏着什么科学原理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十万个为什么》的世界,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行为: 观察实验,对现象产生好奇。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激发探索欲。 师生示例对话:
师:“看到这座‘火山’爆发,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好神奇啊!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师:“是啊,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找答案吧!” (二)模块一:问号大本营(10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语文书中的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出发,尝试提出问题。 学生行为: 聆听导语,思考并提出问题。 小组内交流问题,选出代表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看,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代表):“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结冰?”
师:“非常好,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接下来,我们就去《十万个为什么》中寻找答案吧!” (三)模块二:信息查找站(10分钟) 教师行为: 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的不同版本,引导学生对比选择。 以董纯才先生的译本为例,指导学生从封面、封底、作者、目录等获取信息。 学生行为: 观察不同版本的书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版本。 认真阅读封面、封底等信息,了解书籍基本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看,这里有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封面很漂亮,而且有很多插图。”
师:“很好,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容。那接下来,我们就从目录开始,看看这本书都讲了哪些有趣的问题吧!” (四)模块三:先睹为快(15分钟) 教师行为: 品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精彩片段,示范如何做批注。 引导学生阅读并标注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 拓展阅读《水会不会炸毁房屋》片段,并引导学生查找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片段,学习做批注。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标注和疑问。 尝试查找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在小组内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看这一段,我觉得这里很有趣,所以我做了批注。你们也可以试试哦!”
生(代表):“我在这一段发现了不懂的词,我用老师教的方法去查了资料,现在明白了。”
师:“非常棒!遇到问题就要这样积极去解决。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找到答案吗?” (五)模块四:阅读小目标(10分钟) 教师行为: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表,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目标等。 推荐延伸阅读书目,如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学生行为: 根据教师指导,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表。 记录延伸阅读书目,准备进一步探索。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阅读计划表模板,我们一起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吧!”
生(代表):“我打算每天放学后读半个小时的《十万个为什么》,先读完苏联版的,然后再读中国的。” (六)模块五:分享与反馈(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阅读计划表,包括阅读时间、每日阅读量、预期完成时间以及个人阅读目标等。 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化各自的阅读计划。 强调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是寻找答案,更是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同学的分享,学习他人制定阅读计划的经验。 思考并准备自己的分享内容,积极举手参与。 接收教师的反馈,调整和完善自己的阅读计划。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阅读计划吗?” 生(小明):“我打算每天晚上8点到8点半读《十万个为什么》,每天读一个章节,预计两周内读完苏联版。我的目标是理解书中提到的所有科学原理,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家人听。” 师:“小明的计划很详细,特别是他提到了要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想补充的?” 生(小红):“我觉得小明可以每周末安排一次复习时间,巩固一周内学到的知识,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师:“小红的建议很好,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计划中加入复习时间。” (七)模块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激发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等教学环节。 鼓励学生保持对科普作品的兴趣,坚持阅读,不断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如将进行的科普知识小竞赛或阅读分享会,激发学生的期待感。 学生行为: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 表达对下节课的期待,准备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做了有趣的小实验,还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准备开启一段精彩的科普阅读之旅。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不断发现科学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举行一场科普知识小竞赛,看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齐声):“准备好了!” 师:“非常好,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下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利用PPT展示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阅读计划的重要性、科学思维的培养等。 简短回顾上节课学生的分享内容,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制定了阅读计划,并分享了彼此的想法。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十万个为什么》的世界,不仅要看懂书,更要学会思考和应用。” 学生行为: 观看PPT,回忆上节课内容。 思考并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出的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制定的阅读计划吗?有没有坚持执行的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进展?”
生(小丽):“我每天都按照计划读书,现在已经读了三个章节了,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师:“很好,小丽同学做得非常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是否能把这些知识学得更深入。” (二)深入阅读,小组讨论(10分钟) 教师行为: 分配阅读任务,指定几个章节或主题让学生深入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书中的某个科学原理或现象展开讨论。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指定内容,做好笔记。 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与组员共同探讨。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请大家翻到《十万个为什么》的XX章节,阅读关于‘光与影’的部分,并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变化?”
(学生开始阅读并讨论)
生(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因为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关系在变化,当月亮完全在太阳照射下时就是满月,而部分被遮挡时就是弯月。”
师:“非常棒的解释!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吗?”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对书中的某个观点或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行为: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进行辩论。 师生示例对话:
师:“书中提到‘水结冰是因为温度下降’,那么,如果我们把一杯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它会立刻结冰吗?为什么?”
生(学生A):“不会立刻结冰,因为结冰需要一个过程,水温要先降到冰点以下,并且需要足够的时间让水分子重新排列成冰晶结构。”
生(学生B):“我补充一点,结冰的速度还受到冰箱制冷效率、水温初始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10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实际生活问题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与科普知识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学生行为: 领取问题卡片,认真阅读问题。 与小组成员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卡片上的问题:‘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请大家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后)
生(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因为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时凝结成冰晶形成的。这些冰晶在窗户上慢慢积累,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冰花。” (五)总结分享,反思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学生行为: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积极举手分享,与全班同学交流心得。 师生示例对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科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创意拓展,实践作业(10分钟) 教师行为: 激发创意:教师展示一个基于《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创意项目示例,比如制作一个关于“光与影”的科学小实验视频,或者设计一份“家庭节能小贴士”海报,内容涵盖书中提到的节能知识。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普主题,进行创意拓展。作业形式可以是制作一个简短的科普小视频、绘制一幅科学原理漫画、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或者设计一份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实践方案。 明确要求:强调作业需体现个人理解和创意,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所学知识真正“活”起来。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的创意项目示例,激发自己的创意灵感。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普主题,开始构思自己的创意作业。 与小组成员或家长讨论,获取更多灵感和支持。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和创新。今天,我想请大家选择一个你特别感兴趣的科普主题,用你的创意去展现它。无论是视频、漫画还是论文,我都期待看到你们的精彩作品。记得,要加入你们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哦!” 生(小明):“老师,我想做一个关于‘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科普小视频,用动画来解释光的散射原理,您觉得怎么样?” 师:“这个主意太棒了!小明同学不仅理解了知识,还能想到用动画这种有趣的方式来传播它,真的很棒!其他同学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思路,让你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七)布置预习,期待下节(5分钟) 教师行为: 预告下节课内容:简要介绍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科普主题或活动,如“探索宇宙的奥秘”或“举办一场科普知识竞赛”。 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与下节课主题相关的章节,并尝试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准备在下节课中分享和讨论。 鼓励与期待:鼓励学生保持对科普阅读的热情,期待他们在下节课中的精彩表现。 学生行为: 记录下下节课的主题和预习任务。 翻阅书籍,开始预习相关内容,并思考可能的问题。 表达对下节课的期待,准备积极参与。 师生示例对话: 师:“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那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请大家提前预习《十万个为什么》中关于宇宙的部分,并尝试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解答。期待你们带着满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上课哦!” 生(齐声):“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预习的!” 师:“非常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