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集科学性、趣味性与探索性于一体的课文,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恐龙这一古老生物种群的神奇魅力,更重要的是,它深刻揭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的演化关系。教材通过详实的化石记录、羽毛痕迹等关键证据,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科学理论框架。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精读课文、小组讨论、模型构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彩的演化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精神。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维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持续探索的动力。
学情分析 在进入《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恐龙时代的背景和探索计划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深入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具体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这一演化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推理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段精读课文,关注关键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和模型构建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思路,掌握关键证据和理论。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通过科学思维训练和拓展应用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具体过程,掌握关键证据和理论。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和讨论,理解科学推理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清晰表达个人见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具体过程,掌握关键证据和理论。 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和讨论,理解科学推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怒吼、拂拭、热辣辣、挣扎”,请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书写是否正确。 强调“拂拭”的“拭”字和“热辣辣”的“辣”字的正确写法,引导学生观察并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及科学家柏吉尔通过琥珀推测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生行为: 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书写,并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拂拭’的‘拭’字我写对了,是斜钩、点。” 回顾上节课内容,思考并准备分享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都检查好了吗?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纠正的地方?”
生:“老师,‘热辣辣’的‘辣’字我原本写错了,现在改过来了。”
师:“很好,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这是学习的重要品质。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探索一个新的科学话题。” 二、读题激疑,引发兴趣(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朗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并观察课文插图。 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恐龙没有翅膀,能飞上蓝天吗?”“这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呢?”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预习课文时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朗读课题,观察插图,并尝试回答老师的提问。 举手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如:“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类的?”“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师生示例对话:
师:“看着这幅插图,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生:“我很好奇,恐龙那么重,它们真的能飞起来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行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尝试通过查字典或询问老师解决。 边读边思考,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恐龙是如何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最终飞向蓝天的。”
师:“概括得很准确,看来你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四、深入研读,理解内容(2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段研读课文,重点讲解恐龙演化的关键阶段和证据。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适时补充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理解。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看这一段,科学家发现了哪些证据来证明恐龙和鸟类之间有关系?”
生:“科学家发现了恐龙化石上有羽毛的痕迹,这说明恐龙可能和鸟类有亲缘关系。”
师:“非常好,这个发现对于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非常重要。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演化的知识呢?”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完成课后习题等。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 记录课后作业,准备按时完成。 师生示例对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今天的作业是……”
生:“我们会认真完成作业的,谢谢老师。” 六、拓展延伸,激发想象(10分钟) 教师行为: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恐龙时代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感受恐龙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引导想象:“假如我们有机会乘坐时光机回到恐龙时代,成为一位古生物学家,你会选择去观察哪一种恐龙?你会如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又会如何寻找恐龙与鸟类之间联系的证据呢?”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恐龙种类,进行角色扮演,并讨论如何展开科学考察和记录。 学生行为: 观看视频或动画,沉浸在恐龙时代的氛围中,激发想象力和探索欲。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根据所选恐龙的特点,构思考察计划和记录方法。 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和完善考察计划。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你们就是一群勇敢的古生物学家,准备踏上探索恐龙世界的旅程。请告诉我,你们小组最想研究的是哪种恐龙?” 生A:“我们组想研究霸王龙,因为它是恐龙中的霸主,我们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强大。” 师:“很好,霸王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你们打算如何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呢?” 生B:“我们计划先远远地观察它的行动轨迹和捕食方式,然后尝试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它的外貌特征和行为细节。” 师:“非常详细的计划!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也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或许你们能发现一些前人未曾注意到的线索。” 七、创意写作,表达感悟(15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和拓展延伸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或日记,想象自己作为古生物学家在恐龙时代的探索经历,以及对于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感悟。 提供指导:引导学生从个人视角出发,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探索过程,表达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对恐龙演化过程的思考。 学生行为: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和拓展延伸的讨论,整理思绪。 展开想象,构思短文或日记的内容框架。 认真书写,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将你们心中的恐龙世界和探索经历写下来。记住,这不仅是一次写作练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帮助和建议。) 八、展示分享,互评互学(10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展示: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探索经历和感悟。 引导评价:引导学生从内容创意、语言表达、情感投入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生行为: 勇敢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声朗读,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展示,积极参与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XX同学的作品。请大家认真听,并思考一下他的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生朗读作品后) 师:“XX同学的作品非常有创意,他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恐龙时代。大家觉得呢?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想法想和他分享?” 生C:“我觉得XX同学对恐龙的描写很细腻,但如果在结尾部分能加入一些自己对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深刻感悟就更好了。” 师:“非常好的建议!XX同学可以试试看在结尾部分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让文章更加完整和深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特别是恐龙时代的背景和探索计划。 展示一幅恐龙与鸟类的对比图,提问:“上节课我们提到了恐龙和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行为: 快速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观察对比图,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示例对话:
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探险计划吗?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揭开恐龙飞向蓝天的秘密。”
生:“是的,老师,我们想知道恐龙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鸟类的。” 二、精读课文,解析演化过程(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段精读课文,重点关注描述恐龙演化过程的段落。 讲解关键证据,如化石记录、羽毛痕迹等,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到哪些证据支持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理论?”“这些证据是如何被科学家发现的?”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课文,标注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整理出恐龙演化的关键阶段和证据。 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大家看这一段,科学家是如何从化石中发现恐龙与鸟类之间联系的?”
生:“科学家在恐龙化石上发现了羽毛的痕迹,这说明恐龙和鸟类之间可能有亲缘关系。” 三、小组合作,构建演化模型(15分钟) 教师行为: 分发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制作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简易模型。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模型直观展示演化过程。 学生行为: 分工合作,讨论如何构建模型。 利用材料制作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小组内互相展示模型,并讲解演化过程。 四、全班分享,深化理解(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演化理解。 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学生行为: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模型,并清晰讲解演化过程。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XX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模型,并说说你们是如何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的。”
生(代表):“我们制作的模型展示了恐龙从四足行走逐渐演化成两足行走,并最终长出羽毛飞向蓝天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并且有很多适应性的变化。” 五、科学思维训练,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行为: 设计一个科学推理题目,如:“如果未来发现了新的恐龙化石,你认为它可能提供哪些关于恐龙演化的新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 学生行为: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 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如果我们未来发现了保存更为完整的恐龙化石,你认为这会对我们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生:“我认为新的化石可能会揭示更多恐龙身体结构的变化细节,比如羽毛的演化过程、骨骼结构的适应性变化等,这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还原恐龙演化的历史。”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科普小论文,要求结合本课所学和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记录课后作业要求,准备按时完成。 师生示例对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今天的作业是……”
生:“我们会认真完成作业的,谢谢老师。” 七、课外探索,自主学习(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无限性和不断更新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提供几个与恐龙演化相关的科普网站、书籍或纪录片名称,供学生课后选择学习。 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要学会筛选和辨别真伪。 学生行为: 记录下老师推荐的资源,计划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已知的其他关于恐龙演化的有趣知识或疑问,准备在课后探究。 师生示例对话: 师:“科学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只是揭开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一小部分秘密。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个领域,甚至发现新的线索。我给大家推荐了几个不错的科普资源,希望你们能喜欢。” 生:“谢谢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看的,也许还能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呢!” 八、创意写作,表达感悟(15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一个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恐龙时代的见证者”为题,写一篇短文或日记,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想象,描述自己亲眼见证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表达个人感悟。 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生行为: 展开想象,构思文章框架和内容。 认真书写,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完成后,可以轻声朗读自己的作品,检查是否流畅并做适当修改。 九、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自愿或随机抽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写作作品。 引导学生从内容创意、语言表达、情感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提出建设性意见。 教师也应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行为: 勇敢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声朗读或简述内容。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积极参与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让我们来欣赏XX同学的作品。请大家认真听,并思考一下他的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生朗读作品后) 师:“XX同学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他把自己想象成恐龙时代的见证者,生动地描绘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大家觉得他写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想和他分享?” 生:“我觉得XX同学对恐龙的描写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过,如果能在结尾部分加入一些自己对科学探索的感悟就更好了。” 师:“非常好的建议!XX同学可以试试看在结尾部分加上一些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让文章更加完整和深刻。” 十、总结反思,展望未来(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新知。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老师的总结和评价,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生示例对话: 师:“今天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生:“谢谢老师,我们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