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5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5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15: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三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二 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冷战格局下,苏联对旧体制的改革与挫折
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寻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波兰、德意志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古巴
东欧
亚洲
拉丁美洲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
——地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22页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苏联是我们的榜样》,1953年赵延年、钱大昕作
社会主义阵营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经济对抗
政治对立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杜鲁门主义
情报局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经济对抗
政治对立
军事对峙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杜鲁门主义
成立北约
情报局
成立华约
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
一方面,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利用经互会将东欧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什么是苏联模式?
学习任务1:回顾所学,谈谈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
取得巨大成就,由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成为战后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苏联模式的影响
实行苏联模式后,苏联用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对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成为世界第二号工业化强国。苏联模式的实行为日后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使苏联具备了堪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
——沈宗武《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世界第二号工业化
强国
为日后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二、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列举三位苏联领导人领导期间的改革措施及结果。
领导人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措施
改革结果
1.赫鲁晓夫改革
领导人 赫鲁晓夫(1953-1964)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 措施
农业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1.赫鲁晓夫改革
领导人 赫鲁晓夫(1953-1964)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 措施
农业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据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整理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1.赫鲁晓夫改革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赫鲁晓夫
(1894-1971)
“古古鲁沙”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从来没有离开过斯大林体制模式的大框架。
到执政后期,有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贯彻到底,有的被赫鲁晓夫自己破坏。譬如,他自己搞集权乃至个人迷信 。
——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领导人 赫鲁晓夫(1953-1964)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 措施
改革结果
农业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72年,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共同签署
两个限制和冻结各自核武器发射装置的条约
——图片来自中学历史园地网素材库(http://www./)
2.勃列日涅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涅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相抗衡。
2.勃列日涅夫改革
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 措施
改革结果
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科技进步的重心在军事。
国民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图片源自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3.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经济增长率下降趋势
——陆南泉《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建设问题》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效果不佳
3.戈尔巴乔夫改革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 措施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名词解释
“公开性”就是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
“政治多元化”就是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部分国家更名简表
时间 国家 更名
1989年10月 匈牙利 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
共和国
1989年12月 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波兰 人民共和国 波兰
共和国
1990年 4月 捷克斯洛伐克 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年11月 保加利亚 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
共和国
1991年 4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
共和国
——2020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册》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1990年
立陶宛宣布独立,拉脱维亚等5个加盟国也要求退出
1991年12月21日
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独联体成立
1991年3月
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举行全民公决
1990年
立陶宛宣布独立,拉脱维亚等5个加盟国也要求退出
1991年8月19日
“八一九事件”
苏共丧失领导权
1991年12月21日
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独联体成立
1991年3月
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举行全民公决
1991年12月25日
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
——地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24页
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1991年)
视频剪辑自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全部原因?
析苏联解体之因
析苏联解体之因
学习任务3:概括苏联三场改革的异同点并结合本课课后活动,尝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领导人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政治/军事措施
改革结果
领导人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农业,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推行“新政策” 加速经济改革
政治/军事措施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结果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弊端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农业
重工业
未能突破苏联模式
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解体失败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突破
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
析苏联解体之因
学习任务3:概括苏联三场改革的异同点并结合本课课后活动,尝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析苏联解体之因
领导人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措施 农业,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推行“新政策” 加速经济改革
政治/军事措施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结果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弊端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析苏联解体之因
学习任务3:概括苏联三场改革的异同点并结合本课课后活动,尝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课后活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其形成和发展有长期历史积累的过程。造成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长期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长期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长期放松执政党自身建设。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突破
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失败了吗?
三、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下)
时间
事件
1978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
1989年
1991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开始
苏联解体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三、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社会主义
1848年
空想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二战后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失败








向前发展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自选其中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