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新课导入
这是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展示了建都于此的六个王朝。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书画等文物,反映了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条幅
一、东晋的兴亡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
东晋的建立
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当上皇帝,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导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的统治
之政治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史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东晋的统治
之军事
东晋初期,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闻鸡起舞
祖逖(266-321年)
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西晋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令其自行招募军队,祖逖只好带领亲族、同乡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
渡江以后,他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恢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逖忧愤而死。
东晋的兴亡
东晋曾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
317年
南朝
梁
齐
宋
陈
420年
420-589年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南朝
北朝
宋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刘裕
宋
420-479
齐
建康
齐
479-502
南朝的政治
西
魏
东 魏
梁
建康
梁
502-557
陈
557-589
陈
建康
南朝的政治
南朝
(建康)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算一算,南朝中时间最长和最短的政权分别是哪个?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宋 59年
齐 23年
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
宋武帝
宋文帝
南朝的政治
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打击豪强,抑制兼并。
采取抑制豪强的政策,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并使赋役均摊,元嘉十七年(440年)、二十一年(444年)两次下令免除农民的“诸逋债”,有元嘉之治之称。
南朝的政治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南齐末年,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是为梁武帝。
他在治国理政、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作为,但在其统治后期,由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侯景所攻占的城市
侯景之乱:
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南朝时,地方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梁
武
帝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宋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两晋、南朝简表
洛阳
建康
东晋
南
朝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479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十六国
东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
历史时期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3、南方相对稳定,得到初步开发
北朝
南朝
南朝的政治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魏蜀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汉
隋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东 晋
局部统一
统一
统一
分 裂
统一
一、东晋的兴亡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
开发之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地理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耕作方式——南方:
谋生手段——南方:
秦汉
北方:铁器、牛耕
北方:饲养、种植
火耕水耨
狩猎、采集
据《宋书》卷五四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地区: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的开发呢?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今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
北方民族南迁
中原人民南迁
江南,主要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③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行业 表现
农业
1、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2、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3、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4、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发展
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手工业
商业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 织锦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东晋 玻璃杯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建立
主要事件
王朝
政治表现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 ② ③
农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北伐中原
317年
宋、齐、梁、陈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手工业
商业
建康
淝水之战
门阀士族政治
本课小结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当堂检测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
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D
A
A
4、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5、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 )
①大量的劳动力 ②先进的生产工具
③先进的生产经验 ④优越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江南相对稳定
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C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