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9: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义
一、作者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安徒生全名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他于1805年出生在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一个贫苦家庭。安徒生一生坎坷,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然而,他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安徒生的童话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他常常通过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社会的不公、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的童话也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如善良、勇敢、坚强等品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他的代表作还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丹麦国内广受欢迎,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二、字词学习
1. 生字
(1)旧(jiù):左右结构,部首是“日”。这个字的本义是指过去的、陈旧的东西。可组词为“新旧”“旧书”“旧衣服”等。在课文中,“旧围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小女孩穿着破旧的样子,突出了她的贫困。
(2)饿(è):左右结构,部首是“饣”。表示肚子空,想吃东西。可组词为“饥饿”“挨饿”“饿肚子”等。课文中“她又冷又饿”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处境,既没有温暖,也没有食物。
(3)卷(juǎn):上下结构,部首是“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当读“juǎn”时,常表示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把筒状的东西收拢。可组词为“卷尺”“卷烟”“卷起”等。例如,“她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里可以想象小女孩无奈地卷起脚,失去了温暖的火炉后的失望。注意它还有另一个读音“juàn”,如“试卷”“画卷”,表示可以展开的书画等。
(4)挣(zhēng):左右结构,部首是“扌”。表示尽力支撑或摆脱。可组词为“挣扎”。在课文中,“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小女孩在困境中挣扎着寻找温暖和关爱,这个“挣”字体现了她的渴望和努力。它还有另一个读音“zhèng”,如“挣钱”,表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5)几(jī):独体字,可组词为“几乎”“茶几”。当表示“几乎”的意思时,强调程度接近但不完全是。例如,“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突出了小女孩的寒冷程度之深。注意它还有另一个读音“jǐ”,如“几个”“几何”,表示数量。
(6)燃(rán):左右结构,部首是“火”。表示燃烧、点燃。可组词为“燃烧”“点燃”“燃料”等。在课文中,“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这个“燃”字生动地描绘了火柴燃烧时的情景,为小女孩带来了短暂的光明和希望。
(7)焰(yàn):左右结构,部首是“火”。表示火焰、火苗。可组词为“火焰”“烈焰”“焰火”等。“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里烤鹅的香气仿佛化作了火焰一般的希望,吸引着小女孩。
(8)蜡(là):左右结构,部首是“虫”。可组词为“蜡烛”“蜡笔”“蜡像”等。“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蜡烛在这个场景中象征着温暖和欢乐,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9)烛(zhú):左右结构,部首是“火”。与“蜡”字常常组成“蜡烛”一词,表示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照明用品。可组词为“烛光”“烛台”“烛火”等。在课文中,蜡烛的光亮给小女孩带来了片刻的幻想和安慰。
2. 词语
(1)乖巧:指(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如:小女孩很乖巧。这个词描绘了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尽管生活困苦,但她依然保持着一种让人怜爱的乖巧。在课文中,“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无助,让人更加心疼她的遭遇。
(2)围裙: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多为布质。如:妈妈系着围裙在做饭。在课文中,“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围裙不仅是小女孩卖火柴的工具,也暗示了她的贫困和勤劳。
(3)哆哆嗦嗦: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如:他冻得哆哆嗦嗦。在课文中,“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小女孩在寒冷中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4)精致:精巧细致。如:这个礼物很精致。在课文中,“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里的“精致”描绘了圣诞树的美丽,与小女孩的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明晃晃:光亮闪烁。如:太阳明晃晃的,让人睁不开眼。在课文中,“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这个词形容蜡烛的光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小女孩的幻想更加生动和真实。
三、课文分析
1. 课文结构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描述了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第 5—10 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不同的美丽景象。
第三部分(第 11、12 自然段):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2. 内容详解
(1)第一部分
①环境描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黑暗,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寒冷的天气和黑暗的夜晚让人们更加渴望温暖和光明,而小女孩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地卖火柴,她的处境更加令人同情。
②小女孩的外貌和处境:“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无助,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不得不出来卖火柴。赤着脚走在街上,小手冻僵,这些细节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小女孩的贫困和痛苦。她没有温暖的鞋子和衣服,只能在寒冷的大年夜里忍受着饥饿和寒冷。
(2)第二部分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次数和看到的景象:
-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幻想出了温暖的火炉,这是她对温暖的渴望的体现。
-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味的烤鹅,因为她太饿了,渴望得到食物。“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小女孩在饥饿的状态下,幻想出了美味的烤鹅,这是她对食物的渴望的体现。
-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渴望得到快乐。“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在孤独和痛苦中,幻想出了美丽的圣诞树,这是她对快乐的渴望的体现。
-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她渴望得到关爱。“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小女孩在没有关爱的情况下,幻想出了慈祥的奶奶,这是她对关爱的渴望的体现。
- 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和奶奶一起飞走,因为她渴望摆脱痛苦,得到幸福。“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在绝望中,幻想出了和奶奶一起飞走,这是她对幸福的渴望的体现。
②这些景象的意义:这些景象都是小女孩在极度寒冷、饥饿、孤独和痛苦的情况下产生的幻想,反映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她现实生活的悲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以及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3)第三部分
①小女孩的结局:“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小女孩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却悲惨地死去。大年夜本应是家人团聚、欢乐祥和的时刻,而小女孩却在街头冻死,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小女孩的可怜。
②小女孩的微笑:“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里的两个“幸福”含义不同,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在幻想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是短暂的幸福;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摆脱了痛苦,去了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地方,是一种解脱的幸福。小女孩的微笑虽然让人感到一丝欣慰,但更多的是对她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四、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关爱他人,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巨大,穷人的生活极其艰难。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要出来卖火柴,却没有一个人关心她、帮助她。她的死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对那个不公平社会的有力控诉。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关心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他们,让世界充满爱。
五、写作特点
1.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课文开头对大年夜的寒冷和黑暗的描写,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样的环境描写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故事的悲伤基调,也更加同情小女孩的遭遇。
2. 虚实结合的手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是虚写,与现实生活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小女孩在现实中又冷又饿,孤独无助,但在幻想中却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和幸福的未来。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女孩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对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可怜和无助。“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这些细节描写让小女孩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也让读者更加心疼她的遭遇。
六、拓展延伸
1. 了解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感受他的童话魅力。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丰富多彩,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丑小鸭》讲述了一只丑小鸭经过种种磨难,最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皇帝的新装》则讽刺了那些虚伪和愚蠢的人,让我们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说真话;《海的女儿》描绘了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情和灵魂,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奉献精神。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徒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帮助那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的穷苦孩子。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捐赠衣物、书籍和学习用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辅导和关爱;倡导节约和环保,减少浪费,为资源匮乏的地区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儿童的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3. 续写故事:如果小女孩没有死,她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发挥想象,写一写。如果小女孩没有死,她可能会被一个善良的人收养,过上温暖幸福的生活。她会有漂亮的衣服穿,有美味的食物吃,还能去上学,学习知识和技能。她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帮助那些和她曾经一样穷苦的孩子。或者,小女孩可能会成为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而奋斗,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续写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