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18 20: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
本课题总课时数 5 本节课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备注
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观察的一般方法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3、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的情感
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式导入:如果要求同学们完成“数一数鼠妇有几对足”的这样一个问题,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什么是鼠妇?鼠妇长什么样?……教师:很好,大家都能很快地进入科学探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有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学习他们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讲授新课一、学习观察教师提问:我们再来看一下刚刚的任务,要去完成这项任务,你觉得应选择哪种研究方法比较合适?学生回答:观察教师提问:那现在首要问题是——鼠妇长什么样呢?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学生回答:百度……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鼠妇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学生阅读。 教师提问:现在知道了鼠妇长什么样,接下来还有什么问题有待解决?学生简单讨论后回答:到哪里去抓?怎么抓?……教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就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来完成“数一数鼠妇有几对足”的任务了,这里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是?学生回答:放大镜教师发放有关材料,学生观察鼠妇后,回答问题。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7“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P8“观察叶的形状和大小”,总结出“什么是观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刚体验到的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有哪些不同?学生简单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教师投影总结: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的不同点。 二、学做实验教师给出任务:了解植物体哪些结构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提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对回答的答案方向不作要求。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芹菜、锥形瓶、水、红墨水提问:有了材料,想一想怎么做?学生回答。按照学生所叙述的步骤,进行实验。在等待现象的同时展示更多的其它常用实验器材。学生认识和了解各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茎、叶片、叶柄都变红了。教师用小刀将茎纵向切开,让学生再次观察现象:茎内侧没有变红,只有茎两侧变红,而且水的运输是在酷似管道的结构中进行的。教师提问:通过刚刚的体验,我们知道了实验的实施过程,那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实验的一般规程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投影总结:实验的一般规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3、4课时)
本课题总课时数 5 本节课课时数 3 授课时间 第2、3周 备注
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2、概述科学实验的一般规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施的良好习惯
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 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一、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教师布置任务:自学书本P10-11“显微镜的结构”文字与图片学生活动:两分钟后学生两两组合,对照实物相互提问显微镜的各结构名称教师引导,个别学生显示,其它学生一起完成以下活动:1.找一找目镜在哪里?比较两个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之间的关系 2.找一找物镜在哪里?比较两个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之间的关系 3.转一转转换器,看看有什么变化? 4.转一转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看看有什么现象?5.找一找遮光器在哪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变化 6.摸一摸反光镜,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投影右侧显微镜图片,提问个别学生回答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小结: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支持与固定部分是 和 。2.放置玻片的地方是 ,中央有 ,两旁各有一个 。3.用来升降镜筒,调节物象清晰度的是 和 。4.接近人眼的镜头是 ,接近物体的镜头 ,物镜安装在 上。5.放大倍数= 。6.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是 和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一)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偏左的地方,利于观察。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着通光孔。 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 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视野(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反光镜)观察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 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物镜为止 左眼向目镜内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能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收镜 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镜头部分只能用镜头纸擦)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垂直方向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下降将显微镜放进镜箱,放回原处教师组织学生边阅读书本,边指导老师如何操作各步骤,然后学生分步操作。分步操作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演示完成整个流程,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指导操作。(二)问题探究与提升1、观察字母“e”装片(1)画出你所看到的字母“e”装片所成的像(2)向左移动装片,观察物象往哪移动?向上移动装片又有什么现象?(3)在玻片上写下“上”“A”“P”等再观察成像特点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相反的像。2、观察人血图片 (1)在低倍镜下观察,画出你所看到的细胞图像 (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你发现视野变亮了还是变暗了? 你发现物象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怎么操作才能将物象变清晰? 与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相比,细胞数目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3、把一片植物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能看清楚叶的结构吗?想一想为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5课时)
本课题总课时数 5 本节课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3周 备注
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难点 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研究生物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许多的生命规律、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就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是怎样的呢?二、讲授新课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阅读课本P14并回答:(1)巴斯德观察到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2)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能否回答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3)作出假设有依据吗?(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包含着一定的推理)(4)验证假设的方法是什么?(实验)(5)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常常增加重复次数。(6)实施计划。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7)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8)表达、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2、讨论: (1)、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了哪几个步骤? (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3、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①阅读P15 探究目的:…… 器 材:金鱼、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冰块或热水背景知识:……P15第1节②学生讨论:(1)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你会作出什么假设? ③制定计划:学生先讨论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完善实验方案。④动手实验:指导:四人一组实验: A、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B、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次数,并记录。C、改变水温再观察并记录。⑤交流讨论,(1)你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启示?(2)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几次?三、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