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 各课教学 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 各课教学 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2:35:3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引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百草园虽确凿(zá0)是生长着丛丛荒芜杂草,很少有人
前来光顾。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幼时的鲁迅来说,却是一个
小小的自然乐园,至今他还记得其中趣味:碧绿的菜畦(qí),
高大的皂荚树,像小珊瑚珠cuá攒成的覆盆子,低唱的油
蛉,弹琴的蟋蟀,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Xā0霄里去了…
(1)在文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请用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杂草丛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
一步都很困难。
B.发令枪响后,运动场上顿时人声鼎沸,加油呐喊声不绝于耳。
C.他研究古建筑虽然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
方面的宿儒了。
D.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解析】C.“宿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与语境不符。
3.下列属于成分残缺语病的一项是(C)
A.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
题的博物馆的空白。
C.通过中国应对严峻洪灾所做的一切,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团结
强大的中国。
D.为了防止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解析】A.两面对一面,应在同学们后加“能不能”或去掉“有没有”;B.无语病;C.成分残
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
A.(覆盆子)像小珊瑚珠赞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椹。(排比)
C.(我)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
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
叉袋里叫着撞着的。(夸张)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解析】C.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5.(内容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
要内容。
主要写百草园里的自然景物及“我”在百
草园里的生活趣事。
6.(字词赏析)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
效果。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
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
一个“窜”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叫
天子飞行速度之快,也突出了“我”对叫
天子自由飞行的羡慕之情。(共15张PPT)
积累运用
0●●●0●●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即使岁月流逝,童年时期的
在“我”心中仍记忆yOu
(
犹)新。浏览画卷时,“我”仿佛徜徉(chang yang)于
山水之间;阅读《水浒传》时,那些故事犹如
,令我读来
jinjin(津津)有味;而阅读《千家诗》时,我
在美的享
受里,生活都因美丽的诗句而涂上了绚(
Xuàn)丽色彩…
(1)在文中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2)填入文中空白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经历
身历其境
沉溺
B.经验
设身处地
沉溺
C.经历
身历其境
沉浸
D.经验
设身处地
沉浸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事前,他已经把这篇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一上台却一
个字也想不起来。
B.未来的美好前程历历在目,他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C.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搜索枯肠地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
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D.老师谆谆教导学生们要端正态度,踏实学习,这样才能取得

好的成绩
ABC
阅读拓展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
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
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
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
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
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
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
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
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5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
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
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
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
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
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
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
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
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
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
法一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
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
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
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
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
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共13张PPT)
积累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
海伦·凯勒身处被黑暗寂静吞噬(Sì)的世界,茫然无
措(Cuò)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是莎莉文老师带领她一步
步走出封闭孤独的世界,让她的灵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绽
zhan
)放,与光明重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夏日的清风带着些许的沁凉,吹拂在脸上令人感觉舒适宜人。
B.这个精巧的工艺品被搁置在展台中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C.在面对困难时,他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才
能解决问题。
D.这场争论仿佛要无休无止了,因为双方一直都不肯妥协让步。
【解析】B.“搁置”指的是把东西放在一边不予过问或停止进行一件事,用在此处不恰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写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
体现了她高超的教育水平。
B.本文中,作者通过描写“我”的进步及成长过程,从正面塑造
了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本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我”对莎莉文老
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D.本文结尾段开头两句暗示了知识的力量:使“我”感受到光
明,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解析】B.通过“我”的进步及成长过程塑造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属于侧面描写。
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1)好几个星期以来,我被愤怒与痛苦深深攫住,苦苦折磨,而
随着这种激烈的斗争而来的,测是极度的消沉与无助。
(心理描写)
(2)于是我猛地抓起那个新娃娃,一下子把它摔在地上。
(动作描写)
ABC
阅读拓展
●●●
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①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住院做手术,耽
误过一段学习。再回学校时,语文数学这些科
目还能自学跟上进度,唯独音乐课,完全没法
自学。因为不识谱,本身也不擅长唱歌,音乐
课上一起唱之前学的歌,我只能跟着其他同学
对口型。
2
音乐老师,据说是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
业的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一所普通小学来
说,是光芒耀眼的大明星,一眼就看出了我在
对口型。课间的时候专门问我:“怎么不跟着
一起唱?”
)我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说:“我不会



4
音乐老师睁大眼睛:“不会唱歌?”

然后她反应过来:“哦,你的意思是书上
这些歌不会。”她翻了翻音乐课本,很随意地把
它丢到一边,说:“没关系,那就唱你会的歌。”(共40张PPT)
积累运用
0●●●●●●d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愠(yùn)
逾(yú)
罔(wang)
殆(dài)
箪(dan)
肱(gong)笃(dǔ)
惑(huò)
三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不亦说乎(yu
è)
好之者(hào)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决
(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不逾矩
逾:越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6)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3.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学而时习之之: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介词,替
(3)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却”
则:表顺承,就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
兼词,于此,在其中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运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B.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作动词,快乐)
D.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
【解析】C.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
(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知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
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决乐
的人。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子”是古代对女子的尊称;“匹夫”是指平
民中的男子。
B.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
十岁称为“不惑”。
C.《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一部书。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
为“孔孟”。
【解析】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共18张PPT)
童年的学习生活,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
了我们成长的道路。在那段纯真的时光里,我
们用好奇的目光探索着世界的奥秘,用稚嫩的
心灵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你所在的班级开展
了“童年的学习生活”圆桌分享会,请你积极参
与。
【任务一】
以下是小怡从母亲的童年日记中找到的
片段,请你根据内容完成1一4题。
我童年时迷恋读书,那时既没有电影,更
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
境下,倘若能有几本书看,就是一件极其奢侈
而幸福的事情了。
我看的第一本“
闲书
是配有很多精美
插图的《千家诗》,那时年龄小,并不懂诗歌
jiàn赏,只知道图片很美,诗句很美。我的老
师是一位博学和ǎⅰ的人,他入情入理的讲课也
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经历都在
我心中播下了课外阅读的种子,滋养了我对知
识的渴望与热爱。
年华似流水,很多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
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童年时期读书的经历
仍历历在目,每当我迷茫无措时,总是会想起
老师的谆谆教诲与书上那五彩缤纷的世界。
童年的读书生活以一首轻捷的歌,每个音
符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这首歌让人沉醉其
中,回味无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若(tǎng
jian(
鉴)赏
和ǎi(蔼)
雕镂(Iòu)
谆谆教诲(zhūn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博学
B.搜索枯肠
C.迷茫无措
D.轻捷
【解析】D.“轻捷”意思是动作轻快敏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可改为“轻快”。
3.请在文中方框内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我童年时迷恋读书,那时既没有电影,更
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没有。
B.这些经历都在我心中播下了课外阅读的
种子,滋养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
C.年华似流水,很多不少事情已经模糊。
D.这首歌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解析】C.语义重复,删去“很多”或“不少”。
【任务二】
分享会上有同学推荐了下面这篇文章,请
你阅读后完成5一8题。
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①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积极
投身于社会生活时,学校里那些用文字刻录的
小书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在我面前
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以乎还想看到一个更
宽广的世界。
②我的一个张姓表哥常带我到水边去玩。
那时,学塾担心学童下河洗澡,必在每人手心
中用朱笔写个大字,我们依然能够一手高举,
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这一派清波一
直荡漾在我的生命里,它让我对美有了新的体
悟:原来美不只是姹紫嫣红、晓风残月,更是流
动而不凝固的存在。这种鲜活的个性常常让
我心向往之。一派清波于我有较大的关系。
③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
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
有时便有,点发愁。于是我各处去看,看到的是(共7张PPT)
技法点睛
方法讲解
典例分蕲
设臣一条以艾宽全义的线素
《从蜀草圆到品味的墨》题司中的的瓷堂宽罗
线索可拔是笑一事勒、某一人物、菜的三味书晨”点明会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会文按深
地点、菜矜感情等。有了这系线索。就能把红南草园彤在黄、“三噪书隱”是后空闻转移为到
文章中表达的愍想内容串起来,使文章中
素来安排清料,回记了作青儿对容萄堂园游戏颈
突热,条理清菱。
东和在三味的晟读书学罗的生湾。
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嚕
《露烟生命的人》中,作清对子莎菊文老师酮
题是能强化中的内容,就腿熏要洋
藏“我沙认识水的经溺避行了洋翔满写,而对子
叙述、细致满写基至反复加以漫调;润反,与
其他单调的学习过程就介绍得较为简路,突殿
中美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肉雾则要餐调了这个有生命的调对“我罗的戴舞,让“我罗的肉
略叙述,这群可以很好地突热文章中心。
心宽满了头测学界的泽望。
采用一些体的方渴、发呵
细运粥对光、欲汤先都、铺塞澄染、前
《往事依饺》文中,结尾殿中的“往率依饺
后应、点题等装巧,将中聚达得更突;金色,的面记晚是我的青春激情,猴我不新斋避”呼
可运丽议论、舒清的表达方武,猎助战论或应文章的题司,流露盟作者对子学生时代美好往
舒情迷语句来溪示童题,升华中,菜豪愿事的追忆之情,床章显意,升继了文章龄主司。
点,突脑中。(共13张PPT)
一、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抒发诗人离情别绪的
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
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
岐王宅里寻常
崔九堂前几度闻
两句,言昔日之
盛,足以勾起人们对大唐盛世的美好回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何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
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两句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
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征人满怀愁绪,凝望
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阅读赏析。
(一读《峨眉山月歌》做题。
1.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哦眉
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哦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
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
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此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
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
陶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
乡的眷念之情。
(二)读《江南逢李龟年》做题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
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B.“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诗人追忆昔日
与李龟年的接触,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
的美好追忆。
C.诗的后两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
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D.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
李龟年潦倒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解析】A.“直抒胸臆”“映衬对照”表述有误。主要用反衬和暗
喻手法凸显主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
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己身世飘零
的深切感伤。
(三)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做题。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重阳节。“登高”“送酒”“菊”。(答出其中
两点即可)
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
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诗人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
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
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其他意思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