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31 13:27:24

文档简介

2024年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高三摸底检测
地理试卷
(检测用时:75分钟本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核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如图示意我国台湾省嘉义市(120.4E,23.5N)的观察者绘制的当地夏至日太阳
视运动轨迹,天顶(Z)是观察者正上方的天空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Z
太阳视运动轨迹
N
E
1.该日观察者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
A,东北,西北B,东南,西南
C.正东,正西
D正北,正北
2.该日观察者观测到的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0°
B.28.5
C.66.50
D.90°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00r降水量(mm)
温度9120
60
26
400
24
200
22
20
123456789101112(月)
20°
23°26'
250r降水量(nm)
温度(℃)130
200F。
25
150
20
100
15
10
0
123456789101112(月)
3.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大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
C.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D.年平均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4.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多时,与西南季风有关B.乙地降水多时,与东南信风有关
C.两地降水少时,与副热带高压有关D.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
试卷第1页,共8页
2023年9月3日11号台凤“海葵”在台湾南部登陆,至9月6日停止编号。台风“海葵”
个头不大,却导致福建、广东、香港等多地出现破纪录极端暴雨,其降水量之多成为2023
年台风之中的“水王”。下图示意“海葵”登陆部分路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州
钓色岛:

台北
厦门0
0
9月509月5口
9月4口
13时4时
10
9月3日
9月2日
9月6日
0g月4日
高雄16时
22时-
广州⑨
7时9月5日汕头19时
深圳行
海葵
.6
22
月4日
北回⊙
9月3日
1时
香港
7吋
澳门
5.受“海葵”影响,高雄市9月3日7时至9月4日10时风向()
A.由东北变为西北B.由西北变为东北C.由西北变为东南D,
由东南变为西北
6.相较于登陆前,“海葵”在9月4日1时可能()
A.降水范围扩大B.风暴潮增强
C.风力增强
D,降水强度增加
7.“海葵”成为年度“水王”的主要原因是()
A,台风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B.低压使海洋水汽持续输送
C.受盛行风和地形抬升影响
D.冷空气与暖气流持续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
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
相反。下图为“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6
23°26
德雷克海峡
66°34
66°34
8.关于图中洋流的性质及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①寒流密度差异B,②暖流海水补偿C.③寒流海陆轮廓D.④寒流盛行西风
试卷第2页,共8页答案
1.A 2.D 3.D 4.D 5.C 6.A 7.B 8.D 9.D
10.A 11.C 12.D 13.C 14.A 15.A 16.B 17.A
18.C 19.B 20.D 21.B 22.A 23.B
24.(1)东南-正南-西南。 (2分)
(2)秦岭站气候恶劣,采用模块化建设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模块化建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南极洲基础设施不足,模块化建设可实现异地建设,降低修建难度,减少建设成本。(6分)
(3)适应性:高脚离地的设计——减少地温对温室的影响,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增加建筑的耐久性;透明墙体的设计——充分利用南极地区夏半年的光照。优点:无病虫害影响,蔬菜种植可以做到绿色无公害;洁净的大气和水分,蔬菜品质高;夏半年白昼时间长,蔬菜生长光照效果好。(8分)
(4)海冰融化加快,会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大量的淡水,降低海水的密度,使海水在高纬度地区的下沉减弱;同时产生势力较强的从极地向较低纬度流动的冷海水,会阻碍低纬度海域的海水向高纬度海域流,从而减弱大洋环流强度。 (4分)
25.(1)易引发滑坡、塌陷、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水土资源的污染与破坏。(4分)
(2)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业比重过高,三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工业结构重型化(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过高),产业层次偏低。(6分)
(3)延伸磷矿资源产业链,提高科技附加值;利用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实现多种经营(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注重农副产品加工);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6分)
26.(1)增大水库库容量,保障南水北调水量的稳定;增加落差,自流调水,减少能源消耗(4分)
(2)有利于成渝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成渝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可能造成环境破坏。(8分)
(3)传统制造业转出“长三角城市群”,可以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资源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6分)
同课章节目录